近日网上一个小视频提供了一个检测纯粮白酒的简单方法:往白酒酒杯里按1比1加入清水,变浑浊的就是纯粮酿造的白酒,依然清澈透明的就是酒精勾兑的酒。
但该视频被专家质疑不一定有效。
其实早在2017年4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已专门针对类似视频做出公开说明。这份说明指出:“引起浊变的主要是高级脂肪酸酯(如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同时,高级脂肪酸酯并不是改善和提高白酒感官质量的主要成分。有些优质高档白酒加水也不会出现浊变。”
看来这一方法并不十分靠谱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鉴别呢?
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目前,
最直观的方法
是看标签上的白酒执行标准:
我国白酒按风格特点分为浓、清、酱、米等香型,不管哪种香型的酒,都是执行三类标准:
多数白酒在产品标准上均标为“GB/T10781”,价格有高有低,从不到10元到几百上千的产品都有。
在市场上只占少部分,多数是一些价格较低的产品。一些知名品牌也生产。
市场上很少见到,多见于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
GB/T10781固态法白酒,人们习惯地叫做“粮食酒”,是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其香型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特香型、药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馥郁香型和老白干香型等。这类白酒依其香型不同分别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如在我国白酒产量中占比较大的浓香型白酒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执行的标准是GB/T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
GB/T20821液态法白酒是食用酒精酒,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醇串香或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的白酒,其执行国家标准为,人们习惯性地叫做“酒精酒”。
GB/T20822固液法白酒,即为固态法白酒(纯谷物为原料)不少于30%、液态法白酒(食用酒精酒)勾调而成的白酒。可以理解为白酒中有一部分是酒精酒,一部分是粮食酒。
记者了解到,目前白酒的标签也存在一些乱象。以下面这张标签为例,图上既标注了执行标准为GB/T20821,也就是说是液态法白酒,即人们俗称的“酒精酒”,而下面却又标注原料为“高粱,玉米”,明显自相矛盾。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也存在以非固态法白酒冒充固态法白酒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在在液态法白酒标签上标注固态法白酒名称、执行标准和配料等,使消费者在消费时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
2、切忌崇拜品牌。特别是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知名大品牌,这一些固态法白酒的大品牌一样也在生产液态法白酒,个别企业也在违规标注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3、问价格。就生产成本而言,目前如果某“固态法白酒”标价较低,其真伪就值得怀疑了。
4、闻气味。如果白酒中兑入食用酒精比例较大,可以通过闻香气察觉。
5、做实验。有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取同一企业生产的同酒精度的纯粮酒和疑似“酒精酒”各10ml,分别加入lml的氢氧化钠(6mol/L)溶液后在10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观察其颜色变化,通常相同基酒勾兑的白酒,原酒含量越高,酒体颜色变得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