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制度性安排。科学合理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加快建立“两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去年以来,农业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研究总结了浙江、上海的实践经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了“两区”指导意见,并在全国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糖料蔗主产区选择9个县(市)开展划建试点,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此项工作作了探索。这些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可供各地借鉴。下一步,各级农业部门要着力在6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尽快分解落实划定任务。农业、国土、发改三部委已将《指导意见》确定的划定任务分解到省。各地农业部门要会同国土部门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市、县,落实到乡镇、到村,确保“两区”任务层层压实。
二是准确把握划定标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两区”划定的基本要求是“水土资源条件好、坡度15度以下、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各地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重点,进一步细化划定标准,确保划入“两区”的农田数量足、质量优。
三是划准划实具体地块。为便于操作,我们已制定了“两区”划定技术规程。各地要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图件和数据为基础,借鉴承包地确权登记的经验做法,依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结果,将“两区”划在图上、落到地上,做到地块明确、权属清楚、信息完整、各方认可。
四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各地在工作推进中要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以主产区的粮棉油糖等生产大县为重点,先期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县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操作范本,之后再全面推进。我部将开展“两区”划定工作进展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是扎实加强“两区”建设。“两区”不仅要划好,还要建好,当前重点是要加强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机化、育秧、仓储、烘干等配套设施,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整体上提升“两区”的综合生产能力。
建立“两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制度性安排,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协同推进,和有关部门一道把“两区”划好、建好、管好、用好,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