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清平)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据了解,最近几年,我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每年粮食消费量增长速度很快,我县作为粮食主产区,粮食储备充足,但是2012年全球粮仓并没有取得大丰收,粮食问题凸显,我们应该“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据了解,我县作为粮食主产区1-10月实现粮食收购54850吨,实现收购油菜籽1.2万吨。落实市级储备5500吨(小麦3500吨、稻谷2000吨)。12月份将于新大山米业公司在河西工业园拼建3万吨粮食仓库。助农增收4500万元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4.39亿元。
县粮食局马局长说,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一些人觉得粮食吃不完,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情况。县粮食部门呼吁,虽然我们作为粮食主产区不存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但是市民也应选择适度节俭的消费方式。
2012年全球粮仓并没有取得大丰收,粮食问题凸显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10月9日联合发布的数字,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全球仍然有近8.7亿人处于长期营养不良,占全球总人口的12.5%。
虽然近20年来全球饥饿人口大幅度降低,但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拉丁美洲和亚洲东部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但在非洲情况却相反。1990年至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从17%上升至27%;而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这一比例则从1.3%上升至2.9%。
资料显示,由于恶劣天气气候、灾难和动荡等原因,食品价格上涨,全球粮食库存达到极低水平。美国、乌克兰等国家今年的储备降低到自1974年以来的最低。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已接近2008年在25个国家引发骚乱时的价格。
作为玉米、大豆和小麦的最大出口国,美国今年夏季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大旱情,玉米和大豆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伴随俄罗斯和其他黑海粮食出口国的持续旱情,形势不容乐观。
受制于天然的地理环境,人口众多、自然环境恶劣的非洲成为粮食短缺的重灾区。再加上个体农户与小型农业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非洲粮食增产缓慢。
然而,非洲的粮食短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过去一年,援助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开发监管机构警告,国际投资者日益进入发展中国家,尤其在非洲,进行大规模土地交易,这些收购行为威胁到非洲的粮食安全。而且出现了在非洲土地上生产的粮食被运到了能卖出好价钱的地方,非洲人自己却在忍饥挨饿的现象。土地收购带给非洲的是饥饿、暴力和长期贫困的威胁。
未来20年中国粮食的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
世界银行专门进行了关于中国长期粮食安全的课题研究,认为中国在2020年的粮食需求量约为6.97亿吨贸易原粮(相当于6.08亿吨加工粮食),其中90%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土地和水利发展的投资而在国内生产解决,另外的10%则依靠进口,进口量约为6000万吨。主要粮食出口国完全可以在不大幅度提价的情况下供应这些粮食。
中国科学院陈锡康的研究表明,21世纪前30年中国粮食可实现基本自给。他的预测结果是,2000年、2020年和2030年中国粮食的产需缺口分别约为1500万吨、3500万吨和5000万吨,进口依存度依次为3%、5%和8%。中国农业科学院黄季琨通过收入、人口、农业投资、城市化、市场化以及价格政策等变化的模拟运算表明,中国粮食净进口量从2000年至2010年大致为4000万吨,2010年和2020年均上升为4700万吨,2030年又下降到3800万吨。2000、2010、2020和2030年进口依存度分别是8.9%、8.4%、7.2%和5.5%。中国科学院康晓光预测,2020年前中国粮食产需缺口将迅速扩大,之后则出现较明显下降。2000、2010、2020、2030年中国原粮产需缺口分别为0.33亿吨、0.83亿吨、1.38亿吨和0.91亿吨,进口依存度相应为6.8%、15.5%、22.6%和12.9%。
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未来20年中国粮食的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国内粮食生产将难以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产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将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