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危机的影响与应对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走出去服务公平贸易多双边合作综合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徐向梅

地缘政治冲突是危机最主要原因

主持人:请描述和分析本次全球粮食危机的状况及成因。

司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进入21世纪以来,因粮食价格暴涨引发的粮食危机频发,目前已经是继2007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1年之后的第三次全球粮食危机。2018年世界粮食价格开始上涨,粮食安全状况逐渐恶化,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2022年3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9.3点,大幅跃升至该指数自1990年设立以来的最高水平。2022年12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32.4,比11月份下降2.9%,这是继2022年3月份之后的连续第9个月下降,尽管如此,2022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仍为143.7,比2021年上涨14.3%。与此同时,一些不发达国家国内食品价格水平依然处于历史新高,例如,2022年第三季度,斯里兰卡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0%,巴基斯坦、老挝和埃塞俄比亚食品价格也在飞涨。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全球面临粮食不安全并需要紧急粮食援助和生计支持的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人数约8.28亿人,占世界人口的9.8%;面临或正在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数从2019年的1.3亿人增加到3.45亿人。

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无处不在。经济欠发达、政治不稳定、治理水平有限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危机中显得尤为脆弱。影响最严重的是高度依赖粮食贸易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弱势群体在受到由疫情导致的贫困和营养不良打击之后,再次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冲击。

此轮全球粮食危机并非由粮食供给不足引发的供求失衡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长期和平环境和相伴而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农业生产水平提升,使当前全球粮食供给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但不同国家农业资源禀赋各异,粮食生产与消费分布不均。因此,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平衡不同国家间粮食供需缺口的主要手段。然而,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兴起,2019年年底暴发的新冠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加上世界两大粮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给世界带来太多不确定性。很多国家强化自身在粮食生产和库存上的韧性,以减少对国际粮食贸易体系的依赖,甚至不少国家采取激进的粮食出口管制措施,以期国内粮食市场少受国际粮价波动影响,这些措施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恐慌,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

粮食危机是自然和社会多种因素引发的综合性结果,多种因素叠加,扰乱了全球粮食供应链以及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国际合作机制。

地缘政治冲突是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最主要的原因。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谷物出口量约占全球粮食市场的12%,两国间的冲突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直接打击了粮食生产和出口。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两国约占全球小麦贸易量的29%。俄乌冲突导致的出口中断使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和叙利亚等高度依赖小麦进口的国家饥饿状况进一步恶化。受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影响,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埃及深陷全球粮食危机的漩涡。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全球60%的饥饿人口都生活在受俄乌冲突影响的地区;乌克兰自身也有不少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了生计。

能源价格波动能通过农产品与原油市场关联渠道以及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价格波动传导到农产品市场。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2020年其原油与天然气供应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0%与16.6%;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共占全球钾肥40%的市场份额。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极大影响了肥料价格,不但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农户得不到肥料或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肥料使用,造成农作物减产。2022年11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农业投入品进口费用或超42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是2020年的2倍以上。投入品费用上升使得本就高企的粮食价格雪上加霜。

气候变化加剧了粮食危机。降雨、飓风、洪水和干旱等都会影响农作物收成和畜产品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约有1/3土壤退化,这导致土壤肥力流失、谷物和果蔬营养质量下降。2022年,非洲之角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农作物大量减产;2022年7月,持续暴雨和洪水席卷也门,约7.3万人需要食物援助。

疫情导致全球失业人数增加,由失业率升高带来的收入减少导致部分人口无法获取食物。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疫情导致大面积失业,在南非,货币贬值、贸易中断和进口谷物价格高企导致整个地区出现食品价格上涨。

全球粮食生产消费处紧平衡状态

主持人:当前全球粮食市场状况如何?全球粮食产销结构有哪些特点?

韩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全球粮食供需总体上宽松,但产消紧平衡、品种结构分化、产消区域分布不均衡特征明显。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2年12月份发布的《谷物供求简报》,2022年全球谷物消费量约27.8亿吨,而全球谷物供给总量达36.1亿吨,尽管相对上年供给总量减少了3700万吨,但从总量上看仍然宽松。从谷物生产情况看,2022年粮食产量达27.6亿吨,同比减少570万吨,对比全球谷物消费量约27.8亿吨,呈现产不足消情况。从谷物库存情况看,尽管库存消费比远高于FAO粮食安全警戒线(17%至18%),保持在29.3%左右,谷物库存量高达8.4亿吨,但较上年加大了库存消耗,减少185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1.6%。

从品种结构看,小麦、粗粮、稻谷供给量同比略有减少,粗粮和稻谷消费量同比略有减少,小麦消费量同比微增。从区域分布看,受人口数量、农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粮食治理能力等因素影响,粮食产消分布极不均衡,全球粮食生产集中于气候适宜、耕地资源禀赋占优、农业生产效率较高的少数农业国;粮食不安全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国家治理能力较薄弱的多数国家。全球四大粮食产区集中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黑海周边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以及亚洲的印度和中国等区域,2021年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前五大生产国产量合计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73.3%、64.8%、73.7%和82.4%。全球粮食不安全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南亚地区以及不稳定和发生冲突的加勒比海地区,根据FAO数据,到2021年全球仍然有47个低收入缺粮国。

全球粮食进出口市场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数缺粮国对国际市场进口依赖强,少数出口大国对国际市场影响大,粮食出口大国贸易措施异动对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增大。根据FAO数据,从全球谷物贸易量与消费量占比看,2020年已提高到17.4%,2022年略有下降为17%左右;分品种看,大米、粗粮、小麦和大豆贸易量与消费量占比分别约10.2%、15.1%、25%和44.2%,进口贸易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避免局部地区粮食危机及发生外溢效应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贸易消费占比较高的大豆和小麦尤为如此。全球粮食及化肥进出口市场分布长期不均衡,粮食及化肥出口高度集中,而进口相对分散。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1年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前五大出口国合计分别占全球出口量比重高达78.9%、66.3%、88.5%和90.6%,全球化肥前三大出口国出口量占比达70%左右。从粮食进口国看,大米和小麦等口粮进口主要集中在人口数量众多、耕地资源匮乏的亚洲国家以及农业生产欠发达的非洲国家,玉米和大豆等饲料粮进口集中在牲畜养殖需求较大的东亚和欧洲地区。

国际社会协调应对效果有限

主持人: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行动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影响?

樊胜根(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前所长、国际农业科研组织董事):全球疫情期间,各种重大风险和威胁叠加,地区冲突、贸易遭遇瓶颈和中断、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自然资源退化枯竭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产生的综合影响,正在严重破坏全球粮食系统。据估计,全球约8.28亿人受到饥饿困扰,疫情暴发以来增加了1.5亿人。粮食价格急剧上涨对于缺乏替代手段的群体,特别是对粮食净购买者和低收入群体影响严重,加剧了全球范围的饥饿、贫困和营养不良。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2022年3月14日,联合国宣布成立粮食、能源和金融全球危机应对小组,以协调全球应对俄乌冲突的广泛影响。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减轻俄乌冲突对粮食贸易造成的干扰。2022年7月份,联合国主导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签署了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截至当年12月份,乌克兰根据该协议出口各类谷物、油籽和其他食物约1700万吨,其中三种主要谷物(小麦、稻谷、玉米)占总出口量的77%,三种谷物月度出口量达到协议签订前的2.4倍,但仍仅为2021年同期水平的一半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该协议出口谷物中约23%直接运往中低收入国家。该协议部分恢复了乌克兰的粮食出口,为缓解粮食危机发挥了作用。

除了国际社会层面的行动,世界各国也纷纷采取行动应对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涵盖17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现金转移支付和补贴政策在本次粮食危机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现金转移支付在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更为常见,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则更依赖补贴政策。在全球化肥价格飙升的背景下,化肥补贴的应用颇为广泛,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印度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设立了与化肥有关的额外补贴。同时,还采取税收政策和稳定物价等方面行动。此外,自2022年,世界各国累计宣布或实施了98项贸易限制政策,34个国家对粮食和化肥的出口实施了限制。但是,贸易限制政策的蔓延降低了全球食品供给,进一步推高了食物价格,其他国家对贸易限制的跟进回应加剧了局势风险,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强调通过捐赠和其他补贴解决当前化肥短缺,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和供应链失灵。

就应对行动的整体效果而言,2022年1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较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峰值下降了17%,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世界银行化肥价格指数较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峰值下降了26%,亦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极端价格有所缓解。然而,当前粮食价格仍大幅高于疫情前水平,大部分国家消费价格指数中食物部分的同比增速仍维持高位,同时2022年9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回落趋势渐缓,表明当前措施解决粮食危机的效果有限,全球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

为应对粮食危机,并降低其对全球和各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国际社会应制定和实施更为系统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从短期看,国际社会和各国需进一步完善全球粮食治理机制、增强机构协调能力。粮食贸易在应对粮食危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应取消粮食出口禁令和限制,或对此类措施采取更谨慎的管理,稳定全球粮食价格和确保粮食安全。应建立和维护粮食供应绿色通道,城市封锁、道路封锁和保持社交距离不应阻止粮食的运输和销售,同时必须保护粮食供应链尽量免受冲击,政府应监测和稳定国家及区域的粮食批发和零售价格,有效、及时的公众沟通和引导也是稳定市场预期的必要手段。此外,应制定政策以防止粮食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向小农户和小商户提供临时特别支持,并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生活和物资保障。

从长期看,各国需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将补贴政策转向气候智能型、生态友好型、示范效应显著的公共投资,并推广多赢技术,如提高产量、改善营养和提升环境可持续性技术。为应对粮食价格飙升并减轻其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需要促进农业食物系统向着更可持续、更有韧性转型,包括:阻止农业食物生产向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的扩张;鼓励跨学科合作,以实现人、动物和环境和谐健康发展;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和农业食物系统之间建立缓冲等。

牢牢把住粮食进口主动权和稳定性

主持人:全球粮食危机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

第二,全球粮食危机将带动农资成本上升。2022年全球农资价格维持高位,FAO预测全球农业投入品进口费用超42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可能达到2020年两倍以上。另外,FAO认为全球化肥价格高企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我国是化肥消费大国,2022年氮磷钾三大化肥价格受天然气价格和俄乌冲突影响创下新高,当年1月至6月总体处于上涨态势,在稳价保供措施干预下,7月份后才陆续回落,化肥价格波动导致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和粮农收益空间缩小,进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粮食供应链脆弱性凸显,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更多挑战。牢牢把住粮食进口主动权和稳定性,提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利用效能,保障我国粮食进口安全、高效、稳定、持续,还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立足国内,稳粮增产。要清醒地认识到,依靠自身力量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才是保障粮食安全最有效的途径,才是应对国际市场冲击最有效的法宝。我国要坚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扩大物流节点建设,提升粮食流通能力。俄乌冲突和疫情对世界粮食流通格局产生冲击,粮食流通不畅成为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运转的巨大挑战。我国要高度防范运输中断对粮食进口产生的不确定性,加快国内港口、码头等物流设施和仓储设施建设,积极参与重要海上运输通道的建设和维护,并着力开发粮食进口新路线,拓展铁路、公路等多种粮食进口流通渠道,分散粮食进口运输风险。

THE END
1.全球饲粮市场年度展望:2025年玉米市成能先扬后抑巴西大豆小麦核心提示:外媒12月29日消息:截至2024年12月27日当周,全球玉米价格大多上涨,其中芝加哥玉米期货连续第四周上涨,因为美国玉米需求强劲,阿根廷天气可能变得干燥。……(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外媒12月29日消息:截至2024年12月27日当周,全球玉米价格大多上涨,其中芝加哥玉米期货连续第四周上涨,因为美国玉米需求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LDBC4Q0514EAHV.html
2.全球粮食价格创新高不利天气推升成本新闻频道全球粮食价格创新高 不利天气推升成本 全球食品价格在10月达到了18个月来的最高点,主要原因是不利天气导致许多大宗商品生产担忧加剧,这可能使消费者成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其编制的食品价格指数升至2023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指数涵盖了谷物、糖、肉类、乳制品和植物油的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1109/47550098.html
3.全球粮价"高烧不止"专家称粮食危机恐再爆发正在评论 小麦涨价的“蝴蝶效应”会不会波及全球 水均益: 听了向先生这么一分析,感觉形势还是有点严峻。当然现在只是一些数据,包括俄罗斯局部地方,日本、埃及进口大国。但是现在有一种担忧,会不会这个东西由此迅速地蔓延开来。因为大家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至2008年的那场全球范围内的世界粮食危机,会不会再度死灰复燃,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2010-08/14/content_37964.htm
4.全球粮食为何涨价根据美国农业部分析,今年夏季全球粮食存库率将降至14.6%,创下自196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因此,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http://www.fanwy.cn/1w/106/210968.htm
5.全球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为何我国的粮食和工资不涨?其次,2019年和2020年都是我国粮食大丰收年,目前粮食库存还有很多,中短期内也不会发生粮荒的现象,当然粮食涨价也就涨不起来了。 再者,国家也不允许粮食轻易涨价。试想下,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涨价,有多少人会吃不起饭?再说,我国现在正在打造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民生利益则是根本,能够让14亿人吃上饭这是https://www.jianshu.com/p/9e639a395098
6.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不敢轻易涨价,但也要想办法化解成本压力麦当劳、星巴克、蒙牛、老干妈近三个月以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食品和餐厅纷纷涨价。 这背后,是国际粮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国际粮食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了28%,达到近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就呈不断上涨的趋势,而俄乌冲突又进一步加重了这种趋势https://36kr.com/p/1674262030606081
7.全球粮价上涨――中国广播网·欧盟贸易专员反对限制粮食出口 ·全球粮价上涨 土豆成为"潜在宝贝" ·香港与内地携手严控供港粮食“再转口” ·分析:世界粮食价格飞涨 中国应如何应对 ·世行通过全球粮食政策应付饥荒相关评论 更多>>> ·土地滥开发,考虑过后代的活路吗? ·农产品涨价农民得益少是个大问题 ·如何未雨绸缪防粮价上窜? ·农民https://www.cnr.cn/2008tf/ljsz/lt/index.html
8.世界粮价升至历史最高水平,美国粮食巨头赚翻,全球四大粮商3家是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4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黑海地区冲突对主粮和植物油市场造成冲击,世界粮食商品价格在3月份大幅跃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粮农组织(FAO)表示,其3月的食品价格指数较2月份上涨了12.6%,谷物、植物油和肉类的价格大幅跃升至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s://www.acfun.cn/a/ac34490128
9.全球粮食自给率排名,法国第排1,我国呢?据报道,近日相关机构公布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粮食自给率排名。令人吃惊的是,第一名居然是法国,而世界第一 大国美国,也只排到了第五名。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能排到第几名呢?众所周知,粮食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家庭必需的物资,而对于国家来 说,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中国作为一个粮食出口大https://www.360doc.cn/document/9795028_1079106856.html
10.《粮食战争》试读:四世界四大粮商他们全方位地控制着世界的粮仓,如果人民币不协助中国粮食抢夺必要的市场,那中国的粮食就是他们的附庸,中国的安全就在超级粮商的手中,那是危险的。 (2)世界最大粮食贸易商嘉吉2007年8~11月的净收入达到9.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在过去的7年中,嘉吉投资了180亿美元来拓展自己的全球业务。在嘉吉的5大https://book.douban.com/reading/10469946/
11.从美国“奶粉荒”看国际粮食贸易:高通胀之下谁来养活世界?考虑到特朗普时代的贸易制裁,以及拜登政府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目前贸易制裁占比肯定刷新记录。可以说,世界粮食涨价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其次,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冲突导致两国粮食出口停顿,谁来弥补两国留下的粮食贸易缺口?数据显示,俄乌两国出口的小麦、大麦和葵花油分别占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5252391602966.html
12.应对全球粮食乱局的核心是玉米生产二是化肥农资生产和贸易相继受到能源涨价和各种限制措施的干扰,价格高企进而导致粮食减产。全球80%左右的氮肥是由天然气制成,欧洲比例几乎100%。由于天然气涨价,国际尿素在过去18个月已经上涨2倍多。由于天然气短缺和涨价,化肥厂商挪威Yara、奥地利Borealis削减和停止了氮肥生产。此外,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也https://www.yicai.com/news/10144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