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此背景下,粮食产业作为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基石,应该抓住转型升级、提质上档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三大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但我国还存在对国际粮源的掌控能力较弱,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不强等影响粮食安全的风险短板,与一些国家的国际大粮商通过全球布局,掌控全产业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导致我国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立足国情粮情,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是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尤为重要。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粮食产业连接城市和乡村,覆盖一二三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山东省将粮食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黑龙江五常市致力于优化五常大米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通过优粮优价带动稻农增收。实践表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粮食产业有机衔接,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与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相匹配的粮食生产格局,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质量效益,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瓶颈

产业竞争力不强。从生产看,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特别是土地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上升较快,到2013年,我国三大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全面高于进口完税价格,过去我国相对于农业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发生了逆转。从加工经营看,我国粮食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不足,精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一些加工企业品牌小、杂、乱,存在无序竞争。粮食产业国际化水平不高,“走出去”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开展全产业链经营少,多数处在产业链的种植或初加工等环节,盈利能力不强。国有粮食企业作为市场主渠道,由于改革不到位,加之一些企业形成了政策性收储依赖,习惯于“买原粮、卖原粮”,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经营能力。

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品种结构看,稻谷、小麦专用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从地区结构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分布相对集中,粮食生产、库存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销区产需缺口扩大,区域产需不平衡加剧,跨区域粮食流通压力较大。从业态结构看,我国粮食生产、收购、储备、加工、销售等环节结合不紧密、协同性不强,有效衔接机制尚未建立;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较少,主食产业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推动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引导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种植,加快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粮食生产结构;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深入推进粮食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增加优质绿色粮油产品供给。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的骨干企业。积极建设产能集聚、关联度高的粮食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打造全产业链;加大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加大粮食产业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力度,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加快培育新动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粮食产业各环节、各领域核心领军企业,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THE END
1.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节约粮食全链条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http://tj.wenming.cn/xqwmw/xqztzl/ycpl/202111/t20211130_6252611.html
2.打造“产购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当下,全国各地正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培育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产购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带动了更多农户增收,带动了更多群众产出好粮食,卖上好价钱,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优质粮食产业链给农户种粮底气。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大力支持下https://wxrb.com/doc/2023/05/14/275850.shtml
3.粮食产业链梳理,龙头概念股浮现公司为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产业链提供集种肥服务、农业种植、粮食收储、物流运输、原粮供应、粮食加工及农业金融等一体化服务,收益来源主要是供应链综合服务收益,近期玉米价格上涨,公司预计能够享受到一定的价格弹性。为持续稳定满足客户需求,公司动态保有一定玉米库存,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持有原粮(主要是玉米)现货库存约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51377934188556
4.粮食大事:让小农户搭上产业发展顺风车政策方针政策法规粮食比较效益低,关键是产业链条短。农业农村部日前在答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793号建议时指出,加大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力度,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探索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一定要防止农民被挤出、受损害,坚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小农户搭上现代粮食产业“顺风车”,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2701
5.构建粮食全产业链黑龙江粮食产业迈向“高精尖”新闻频道原标题:黑龙江:粮食产业迈向“高精尖” 新华社哈尔滨6月9日电(记者杨喆)记者从黑龙江省粮食局了解到,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近年来持续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指引,构建粮食全产业链,推动粮食产业不断迈向“高精尖”。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玉米深加工项目为牵动,推进加工企业和粮食仓储物流企业、种粮大https://news.cctv.com/2019/06/09/ARTIEEYzxsCNyDXPp6Brv3E71906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