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0日讯(记者彭瑶)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今日谷雨,标志着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节。国新办就2023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春耕备播进展顺利。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进度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过六成。全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7亿亩以上,连续4年增加。加力扩种大豆油料。今年首次将大豆生产任务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并出台大豆生产一揽子扶持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种豆积极性。目前,大豆油料种植任务已落实到省市县。
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帮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截至3月末,6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提高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截至3月末,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5.5亿元,惠及48.5万脱贫户。促进稳岗拓岗带动就业增收。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截至3月末,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3074万人。
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平稳。3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PMI指数为55.4%,比同期制造业高3.5个百分点。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恢复。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消费热点,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观光、体验农事、游园赏花持续升温。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批准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批产业发展高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超过400万家、223万个,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4万个。农业投资增速回升。加快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项目建设,截至3月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为1942万亩、322万亩。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25亿元、同比增长0.5%。乡村消费市场恢复增长。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58亿元、同比增长6.2%,比城镇高0.5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保持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8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235亿美元、同比增长7.4%,进口598.8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总的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威胁、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农民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曾衍德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统筹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全力夺取夏粮丰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预计今年粮食意向播种面积17.7亿亩以上春播粮食面积9.5亿亩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面积稳中有增,目前一、二类苗比例90.5%,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从农情调度、各地反映和农技人员实地调查情况看,夏季粮油生产总的形势不错。”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去年秋种天气正常,土壤墒情适宜,各地应种尽种,把前年因秋汛减少的面积基本补回来了,预计小麦面积恢复增加。同时,在国家扩种油菜支持政策的引导下,南方地区挖掘冬闲田扩种油菜,预计扩大面积1000万亩左右。目前小麦的长势好于上年,油菜长势基本正常。
今年,农业农村部要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聚焦两个作物,大豆和玉米,全链条、全环节地查找短板弱项,制定综合性解决方案,全力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尽快落地见效。在100个大豆重点县、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启动高油高产大豆品种攻关。从春播开始就指导各地研究主攻方向、技术方案、工作机制、配套措施,把各项增产关键措施落实到田。
按照主题教育的要求,农业农村部还将继续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联系指导服务和科技大培训,组织科技小分队进村入户、服务到田,落实各项稳产增产技术措施。针对今年农业气象年景一般到偏差、旱涝并存、极端天气事件偏多的情况,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制定印发了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指导各地落实主动避灾、科学抗灾、有效减灾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