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最近坐上了过山车:此前是预期到2025年年中前会从最高点降至少200个基点,结果现在只剩下不到100个基点。
不到100个基点的降息预期意味着进入2025年美联储很快就会停止降息。市场这是“看到”什么了!?(这可不仅仅是经济数据太强的锅)
降息预期“蒸发”
目前市场的降息预期波动非常剧烈,此前今年年内再来一次一次性50个基点的预期基本消失。
图:11月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从此前的约60%,降至0;取而代之的是降息25个基点概率86%,不降息的概率13.9%
图:12月的利率预期是4.25%-4.5%的概率为80%,换言之目前市场的基准预期变成了11和12月分别只降25个基点
这基本上符合此前美联储“放风”的指导方向,但是最关键的是2025年的降息预期“蒸发”了。
图:到2025年年中,市场预期美联储政策利率区间大概率在3.5-3.75%以上;这意味着2025年年中前就只剩下2-3次25个基点的降息预期。
这种预期也反映在美债收益率上。图:2年期美债收益率短期内大幅反弹,逼近4%,差不多又要跟10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了
从最表面上来看,这是因为最近美国经济数据太强导致的:不仅仅GDP数据被大幅上修,就业市场看起来也大超预期地火爆。
美国经济在2024年第二季度以年化3%的速度增长,与第二次估算持平,高于上调后的第一季度1.6%的增速……此外,2023年的GDP增长率被上调至2.9%(此前为2.5%),而2022年的GDP增长率为2.5%,比之前估计的高出0.6个百分点。
美国9月非农就业增加25.4万人,预期只有15万人,同时8月和7月非农就业数据还被合计上修了7.2万人;同时9月失业率4.1%,低于预期的4.2%,较8月4.2%开始下降。
然而,强劲的数据只是促使市场对未来降息前景重新评估的一个方面。正如桥水达利欧所言,美国正处于“政治年”,11月将举行总统大选,美债收益率的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
特朗普将带来超级通胀
尽管达利欧说得比较“委婉”而且他公开支持特朗普,但是特朗普从上次总统辩论中“恢复”最近当选概率重新上升,也造成了市场对未来前景的重估。
特朗普由于获得了马斯克的支持,X平台上开始主动向用户推送特朗普发的推,这对于特朗普是一个加分项;市场不得不认真对待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
尽管达利欧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有利于经济,但是他也没有否认,特朗普上任后将带来更高通胀。(以及更高的美债收益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特朗普两大标志性政策关税和驱逐非法移民,都具有非常强的通胀性。
这两大政策的实施到底会对美国通胀造成多大的影响?
美国两大智库之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PIIE)进行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测算。
这个测算是基于两个“最低”和“最高”情景,即:
“最低”将130万或“最高”830万非法移民工驱逐出境。
“最低”将几乎所有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10个百分点,并将来自“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的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60个百分点,对方无报复;
“最高”对方使用报复手段,引发关税大战连环升级。
最低和最高情景对美国经济、就业和通胀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图: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但是如果是“最高”情景,即驱逐大量移民和遭到关税报复继而不断升级,那美国经济就会向红线一样,大幅低于“现状基准”。
图:对美国就业的影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最低”还是“最高”情景,美国的就业在初期都会出现较目前“基准”的上涨:部分是由于高额的关税会刺激美国国内的“进口替代”生产。(还是那句话,后面怎么发展是极为不确定的,但是特朗普上任的初期,对美国就业是利好是大概率事件)
图:最后看通胀
尽管特朗普上任初期对经济和就业看似都有一定利好,但与此同时伴随的是更高更疯狂的通胀:
到2026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比正常水平高出4.1至7.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1.9%的基准通胀率基础上,通胀率届时将达到6%至9.3%。到2028年,美国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20%至28%。从2034年到2040年,通胀率将稳定在基准水平之上2个百分点,即接近4%。
尽管这份量化报告相对简陋(情景设置得不够,比如没有考虑驱逐大量移民之后,可能会让房租和房价承压,继而“对冲”关税通胀等等),但是大方向上应该是大差不大,特别是短期方向,即特朗普胜选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就业,但同时也会造成通胀快速飙升。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未来的降息预期再平衡就很可以理解了:万一特朗普归来,那美联储降息可能就要黄一一11月一旦确认结果,搞不好不仅2025年所有的降息预期都要“蒸发”掉,甚至2024年年底的最后一次都要悬。
最后,报告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情景假设,即特朗普会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说白了就是通胀高了也不能让美联储加息。报告称,这有利于全球经济,除了美国。(这主要是基于市场对美元信用和美元资产失去信心,继而寻找其他替代的假设;但是如果通胀高企,同时美联储又不加息控制,那股市的名义市值也会跟随通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