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昨天今天与明天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9.23浙江

一战前欧洲版图

战争是外交的结果,外交是政治的角力,而经济又决定了政治的方向,纵观人类的历史,经济危机与战争的阴霾总是如影随形。

实际上在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美国通过凯恩斯主义及罗斯福新政,德国通过费德尔和沙赫特的“费德尔货币”及“福梅券”,英法采取“帝国特惠制”,也都走出了从内部解决经济危机的成功尝试。

可是,经济问题核心就是信用,不管是人的预期,还是货币的价值,借的钱总要还,吹的牛总要兑现,当所有对内的方法都已用尽,那么伴随着市场失灵,组织失灵,总有人不可避免的因为“明斯基时刻”、“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的到来而走上对外释放风险的道路。

毕竟,风险只能被转移!不能被消灭!灰天鹅终将变成灰犀牛。

纵观全球,1929年至1939年间的经济危机也正好说明了上述的观点,危机之下,当时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均发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或恶性通货膨胀,而经济的信用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的摩擦,在悲观的预期之下,极右势力纷纷站上欧洲政治舞台,而一战《凡尔赛》条约带来的脆弱和平与屈辱条件,又给了战争开始的必要民族理由,世界就这样来到了1939年9月1日,伴随着小胡子的铁蹄在波兰平原之上的肆虐,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今天的内容也将围绕战争与经济而展开,本文皆在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原因,尤其是二战前德国的经济政策,为大家揭示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

经济周期

大导师恩格斯曾说过:“当生产过剩时,只有通过一次大崩溃,市场才能恢复平衡”。

也正是基于此,其早在1887年就预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结果上看,这场世界性的战争并不完全是资本家的恶念造成的,也不是君主们在政策上犯了什么错误,而正如他在《资本论》中的观点一样,这场灾难的原因在于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化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及深度关联,在供需失衡及资源配置严重不均后所造成的一次集体性的风险外释。

随着政治格局的改变,新兴的自由市场思潮伴随着蓬勃的“公共信贷资本”开始在全球迅速扩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世界殖民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促使各主要经济体资本联系、贸易渗透进一步加深,体系化的资本积累伴随着大型垄断组织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竞相扩张,证券行业和融资市场的高度繁荣刺激了世界走向了“冶金”、“铁路和“电气”的时代,而彼时市场脆弱的规则体系和理论储备,却远不足以支撑如此密集且规模庞大的流动性资本。

于是在1848到1899年间,欧洲一边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富“大繁荣”,一边又在体验一场未曾知晓的社会“长萧条”,市场中充斥着加尔布雷思在《丰裕社会》中描述的“富裕中的贫穷”现象,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愈演愈烈。

而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导致证券市场空前繁荣,建立在投机基础上的新型投资活动此起彼伏,维多利亚时代、世界工厂、铁路大时代、电气新生活、西进淘金热,似乎无一不昭示着“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开启。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繁荣并不平稳,伴随着市场经济因缺乏计划性而导致的周期性波动,股市崩盘、农产品及工业产品长期的价格暴跌、过度投机、铁路泡沫等问题,又引发了的维也纳证券交易所危机、英国农业大萧条、阿根廷财政危机、美国铁路危机等诸多经济灾难。

漫长的世纪和体系积累周期

归根结底,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是:“谁都想赚钱!但都不想让别人赚比自己多的钱”:

除开市场自身的本质矛盾外,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生产力结构,工人阶级开始崛起,工业范围快速扩大。英国在前期工业体系化的竞争力优势下,让世界其他国家相较英国全部变成了“第三世界”,并由此积累了成体系的庞大现金储备。

随后,伴随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及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普及,全世界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尤其是德国、美国开始在工业生产的数量或劳动生产率方面都超过了英国,这导致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争夺。

在这个过程里,资本快速的集中和积聚,传统的“古典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妥协,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股票、债券成为最好的发财手段,中小型企业被挤垮,市场逐渐成为巨型公司的势力范围,而后者又抱团形成垄断组织,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各国纷纷竖起贸易保护大旗,打起关税壁垒,新重商主义出现!

在资本刺激下,以铁路等新型物流为标志的大投资又改变了过往的地缘政治利益格局,并带动了钢铁、纺织等轻重工业的蓬勃发展,几何倍数增长的商品产量及工人有限的薪酬的水平,彻底改变了市场的供需结构。生产过剩,需求不足,新殖民主义狂潮下诞生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市场又搅乱了传统的市场贸易格局、金本位制下黄金产量不足又限制了商品价格的正常涨跌,而过度的证券化资产,让市场上每个人都热衷于一夜暴富的过度投机。

而这样的长期萧条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大国之间因为经济实力和市场利益的不均衡,导致地缘关系日益紧张,这极大的刺激了各国军备开支的增长,并在国家内部形成了:“军事-工业联合体”。

军工复合体

这种现象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出现了有组织、有计划、与市场资源配置直接挂钩,并将物理性消灭对方剩余价值作为经济繁荣目标的经济军事复合利益集团,而这种垄断性集团间的跨国抱团,就为一战前的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像后来的大萧条一样,长萧条也是因为军备竞赛而结束,因为军工的扩大意味着财政的赤字化加重,军工能产生“战争繁荣”,其会提供庞大的上下游生产及需求,能很好的解决通缩的就业问题,但问题是军工从生产结束开始就只剩下不断增加的成本,所以对于国家而言,其在平时是没有利润的,只有在其释放时,才会重新刺激经济循环,长萧条因此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倒计时。

但遗憾的是,长萧条所暴露的风险一在次次的堆叠和混乱的修正之后,在红利市场的增量稀释之下被人们选择性的进行了忽视,尤其是黄金带来的货币修正,让人总是遗忘了摔倒时的痛楚,世界市场就这么步履蹒跚的走进了20世纪,

正如凯恩斯所言:人类在市场中充满了“动物精神”,增长再快的市场,也满足不了大家一致的更高的期望。

对于德国和英国而言,双方都进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在没有合适的国际性协调机制的时代背景下,列强之间在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争夺殖民地,保护国内市场和殖民地市场这些问题上,形成了一个不可解的死结:

一方面,国内发展太快,各种矛盾迫使各列强海外扩张,而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又迫使他们不断强化本地市场贸易保护。

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想尽可能多地把商品卖给人家,又想尽可能少地买人家的商品,每个国家都在追求国际收支平衡,各国关税动不动就在30%左右,大家都致力于少输入、多输出。

而这在互为最大对手的英德身上反映的就更为明显,双方都把通过对对方军事和政治的压制视为解决自己国内矛盾的基本方法。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这种不可调和的经济周期性问题中爆发了。

一战阵营

美国大萧条CPI

这一切,都要从“白条”开始说起,看看小胡子是如何创造出人类有史以来最“猛”的经济政策,用看起来类似货币的票据去拯救经济!

1923年,德国发生恶性通胀,货币价值急剧下跌,物价飞涨,储蓄和固定收入者遭受巨大损失,而战争带来的工业体系性崩溃尚未恢复,市场却已经在政府无节制的印钞下走向了结束。

为了让德国切实的履行《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赔付义务,英法美等国组成国际财团,在“道威斯计划”与“杨格计划”的刺激下,有计划的为德国减负,并以德国的土地和工业产品作为抵押,帮助德国发行了一种在金本位制下的新型货币“地租马克”,随后,又在1924年引入了“金马克”,直接将货币与黄金绑定,进一步巩固了币值。

德国从此快速崛起,在优质煤炭和机器的大规模出口之下,其在1929年重新成为欧洲大陆上除苏联外的第一大工业生产国,工业品占整个欧洲的1/3,黄金储备达22.58亿金马克,是一战前的两倍;国民收入达到790亿金马克,比1913年增长70.1%。

但随着1929年末,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在美国产生,德国又顷刻间成为了倒塌最快的国家。

其原因也很简单,德国的金融市场一直存在持续的输入性通胀,大量的欧美资本在德国进行金融和产业投资,市场泡沫十分巨大,这使得德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度十分紧密,大萧条开始后,由于当时人们对于“大通缩”的理解并没有从上一次的“长萧条”中得到明显的总结,德国政府在通缩发生时,和美国一样,采取了一些助长通缩的政策,如试图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平衡预算来稳定经济,这反而加剧了经济衰退。

而在欧美投资商撤资后,德国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系,又再次遭受了“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出现大面积的滞销和产能过剩问题,最后导致失业率激增,工商业遭受了大面积的破坏,社会局势持续动荡。

魏玛共和国

在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失业率一度攀升到了43.8%,位居列强第一。

但问题是,就是在这么艰难的背景下,德国依然需要用宝贵的金马克支付一战的赔款,这就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压垮他们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魏玛政府签下的《凡尔赛和约》。德国被出卖了。

于是,欧洲的那个幽灵开始登上了舞台。

根据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世界此时处于典型的“资本狂欢后一片狼藉的大通缩阶段”,小胡子上台后面临的问题和美国的罗斯福是一样的,一是从上到下的没钱,二是从上到下的没信心。

此时,以凯恩斯为首的经济学家都主张采取国家干预的方式拯救经济。既然没钱,那就靠政府举债扩大赤字,花未来的钱解决眼下的事;既然没信心生产,那就由政府牵头增加建设,提供岗位来重建信心。

德国确实也采取了和美国类似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因为国家体制的不同,实际上,德国的经济复苏远比美国成功。

这是因为德国是高度集权的计划性资本主义国家,而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政府的“货币发行权”掌控力截然不同。

在美国,美联储与财政部的政策并非完全一致,货币的发行权在一堆银行股东身上,而且货币发现量要和黄金储备挂钩,这导致罗斯福新政时常面临流动性紧缺,从而不能实现稳定的“以工代赈”,在1938年战争爆发前,美国的失业率重回20%。

而德国却没有这个问题,德意志帝国银行的独立性被小胡子政府极大削弱,这得以让其以政府的名义发行一大堆类似“就业汇票”、“福梅券”这样的政府白条型融资金融工具,并将其像货币一样在市场流通,但同时其又不属于货币,而是一种政府名义下的具有固定受益或超额收益的特殊收益凭证。

福梅券解释

其实,这就是第三帝国版的“庞氏金融”,从开始时这注定是透支未来,并无法正常兑现的泡沫。

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胡子通过这个方式源源不断的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和延期支付的商品、资源、从而将其投入到了政府社会职能部门之中,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军事工业,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第一次高效的实现了政府对市场和经济的直接干预。

而这个模式的确立,就不得不提两位经济学家:戈特弗里德·费德尔、亚尔马·沙赫特

菲德尔的理论很简单,他认为:“即便没有黄金储备为担保,政府一样可以发行类似货币的代币,只要让人们相信政府这种代币具有价值就行;比如,政府绕开货币、债券等字眼,只发行一种带有利息的票据,并承诺这种票据可以随时到银行贴现为货币,那么这种票据实际上就具有公允价值;而为了解决票据持有人缺乏安全感从而发生银行挤兑,那么只要将这种票据可以像纸币那样自由流通就好了;最后,还要解决这种凭空出现的票据使用场景,那么最简单的就是府在采购和订单中带头使用这种票据”。

每一个人肯定会更愿意持有这种带有利息的票据而不是没有利息的纸币!毕竟大家花起来都一样,但收益可不一样。

而这样的方案,无疑是深陷大萧条危机的德国需要的,政府通过这一种白条收益票据及其衍生品,向深处困境的企业提供了天量的“虚假流动性”,而在企业眼中,这东西和支票又有什么不同呢?

福梅券

可问题也来了,作为世界上第一种由政府发行“纯信用货币”(PS:第二种你们知道是谁么?)虽然花的很爽,经济也高速增长,失业率长期1%都不到,可是最后该怎么还呢?毕竟他是有利息的,如果真还,帝国银行持有的自由货币总量估计连能偿还的票据总规模的1%都不到。

而从生产看,一方面,如果继续保持政府订单规模,那么政府将继续创造无法估量的债务,白条也就面临更大的贴现压力;另一方面,这么多飞机大炮等重工业制品堆积成山,如果无法及时消化将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大萧条肯定还会重演。

和所有的“庞氏金融崩溃”一样,还不起了要么清盘,要么跑路,作为国家没办法,只能向外输出,于是,二战开始了!

德国2型坦克

经济危机是一个永恒的市场现象,其本身并没有办法由市场自身消除,这是因为市场周期背后是人性的轮回,过了繁荣的顶点就会迎来衰退的危机,其既来自于债务和杠杆的快速积累和不可持续,也来自于垄断及资本过于集中后的流动性踩踏,但其本质都是市场调节的失灵。

而不管是马克思,还是凯恩斯,抑或是费雪,他们都认为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健康的市场里是几乎不可能出现长期大面积多个行业,系统性的产能过剩,通常意味着系统性的去杠杆,如果出现,其问题往往来自于市场之外的产业补贴,贸易保护、货币超发等不可调和的供需矛盾与无法统一的交易市场。

而在这其中,贸易保护主义几乎就是前两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导火索之一。

由此,我们明白,伴随市场的和平与繁荣不一定永恒,但所谓大趋势里的小趋势,每一个康波周期里都有可能存在数个库兹涅茨周期和朱格拉周期。大部分人的命运其实都很难逃脱周期的影响,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康波的缩影,别放弃,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山谷之上即是高峰,尊重趋势的力量。

THE END
1.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知乎问: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康康爱上书:三点愚见,仅供参考! 既然是普通人了。就不要去改变大环境了, 要学着去适应,在大通缩与大萧条内寻找自己的一片净土! 何来净土? 01 保持你所拥有的!能不花,就绝不花!学会节流! 上班的,无论单位如何变幻,保持住饭碗是必须的。 https://www.jianshu.com/p/044c95873a79
2.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1、人民币存在四大行,每一行不要超过50万。 2、千万不要搞金条,买1g左右的小金豆子。 3、别买房,清理二线以下多余房产。 4、家族里永远要有个农村户口。 5、投资聚焦化肥,煤炭,猪肉等资源粮食股。滞涨周期只有这些能赚钱。 https://www.meipian.cn/59kc606d
3.老说经济下行要过苦日子,为啥我不觉得?理财100问Vol.207前段时间,某乎上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下面的回答也是脑洞大开,其中一条回答收到了很多点赞,一看就知道是有孩子的大龄人士写的 : 有啥说的,收入降低了也没关系,物质层面消费砍一半以后再砍三分之一;精神层面的应对为读书、练字、带孩子。大家还要做好过“三、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84499424919907
4.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大萧条是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因金融危机及经济下滑而闻名。而大通缩(发生通货紧缩)也是当前社会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大通缩甚至可能导致一段时间的经济萧条。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真的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以下是我的分析和建议。一、掌控自己的资产 在经济环境下滑和通匮时期,最重要的是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1746989508803140&wfr=spider&for=pc
5.1929大萧条镜鉴:全球贸易失衡时中国该如何应对?11月8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将取缔重庆市内的所有P2P网贷业务。面对整个P2P产业链从网爆到泡沫彻底破灭的结局,不禁让人联想到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 本文就试图通过复盘1929的大萧条,并类比当今国际大环境分析当时各个阶层的命运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EzNjM4OQ==&mid=2652106793&idx=1&sn=ba3ae4d8effd10cae559bbd90eb388b9&chksm=f3b1d483c4c65d95ab6a7f809c3390e60fc2d0d3d22af1bad170845830532258f9aae5c423e7&scene=27
6.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1在线播放免费听欢迎收听由主播天泉_wv为您带来的“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1”精彩有声内容,该音频时长23分45秒,已被收听146次。为您推荐更多相关的音频“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2”、“世纪大通缩,全球大萧条4”,下载喜马拉雅APP,收听更多精彩!https://m.ximalaya.com/sound/mip/68312112
7.shopxo/config/shopxo.sqlat54a9a3749d0491ab63539143c380a57', '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r\n\r\n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但还是希望看到很好的答案!', '', 0, 0, 1, 0, 1692082333, 0), (11, 0, '', '', '《孤注一掷》里,王传君饰演的陆秉坤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孤注一掷》里,王传君饰演的陆秉坤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https://github.com/fangyuanrui/shopxo/blob/54a9a3749d0491ab63539143c380a576844e5deb/config/shopxo.sql
8.恶性通缩下的大萧条精华1.docx该【恶性通缩下的大萧条精华1 】是由【177218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恶性通缩下的大萧条精华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www.taodocs.com/p-944553192.html
9.伯南克:美联储的历史“大”段落评论大萧条对美联储的目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目标,大萧条时期的高失业率以及对失业率会让战争还魂的担忧,令维持充分就业上升成为一个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977年出台的《联邦储备改革法案》写明,“就业最大化”和“稳定物价”是美联储的双重任务。 大通胀与大通缩 https://m.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9/37453.html
10.微博别人谈大通缩,大萧条,别AT我关注了,别人能看懂的,我难道看不懂?与我观点矛盾或冲突的,我坚信我才是对的,我就这么自以为是! 刚才有人AT我,看来天涯又恢复了。但是我在天涯上的历史文章,都删了个干净,因此我也没有兴趣回去了。 天涯路远,不想跋涉了! https://m.weibo.cn/status/Mt7pbtecd
11.风险轮转全球经济或将重回萧条因此,克鲁格曼所言的“第三次大萧条”如果有可能成为事实,那也只是2007年至2009第二次大萧条的延续而已。在所谓的后危机时代保持谨慎的危机意识,可能才是未雨绸缪的理性选择。 对于压抑已久的市场来说,总想迅速挥别灰色的过去以拥抱彩色的未来。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给百年难遇的次贷危机和第二次大萧条打上休止符https://m.10jqka.com.cn/20110929/c629294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