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简称通缩,指货币流通数量减少,或整体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低于0(负的通货膨胀率)时会发生通货紧缩。
大家都对通货膨胀比较清楚,就是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下面说了简单的例子,对比着看什么是通缩。
比如,去年1月,市场上一共有10斤土豆,有100块钱,那么一斤土豆就是10块钱。到今年1月,市场上还是有10斤土豆,但是有150块钱,一斤土豆就涨到15块钱。这就是通胀,土豆的通胀率就是50%。
但是,如果今年1月想买土豆的人只有80块钱,那么一斤土豆就是8块钱,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的土豆,这就是通缩,通缩率可以说是20%。
这时候人们发现,土豆价格一直在降,即使价格已经很低,大家还是不想买,因为大家都觉得价格还会跌到一斤5元。
通过土豆的价格变化可以看到,通货膨胀会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紧缩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会使货币升值,实际购买力上升。
为什么会形成通缩
通货紧缩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也就是种土豆的人太多,但是大家又不想吃那么多土豆。所以,通缩出现的原因无非两种情况。
第一,生产的太多,过剩。产品供给大于需求,促使大量产品销不出去。所有人一共吃10斤土豆就够了,但是因为种土豆的人太多,最后种出了15斤土豆。显然,就多出了5斤。
第二,需求低迷。和前一个情况不同,这次确实只种出了10斤土豆。但是,人们发现西红柿更好吃,只要8斤土豆就够了。那就多了2斤土豆没有人买,这就是需求不振导致的供过于求。
不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供过于求,都会形成买方市场,也就是买家说了算。买家当然不会提高价格,只会不断的压价,导致同样的钱,能买到的土豆越来越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