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丨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农业年产量

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王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高位增产。

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专家表示,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水稻丰收

政策因素、技术创新和农民积极性是推动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1.4万亿斤的粮食总产量进一步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外稳定全球粮食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之一,粮食增产对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减少饥饿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指出。

“1.4万亿斤粮食的丰硕产量,这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坚实支撑。通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胡冰川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增产的原因。在政策方面,中央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外,各地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扩大复播粮食面积,充分挖掘面积潜力。”胡冰川指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国粮食单产394.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5.1公斤,增长1.3%,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为粮食增产提供了科技保障。

从农民积极性来看,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农民种粮收益得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粮食产能,确保全年粮食增产丰收。

用大食物观统筹农业种植结构

谷物产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占比高,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占据了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介绍,2024年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均实现增加。其中,稻谷产量4150.7亿斤,比上年增加18.6亿斤,增长0.5%;小麦产量2802.0亿斤,比上年增加70.2亿斤,增长2.6%;玉米产量5898.3亿斤,比上年增加121.5亿斤,增长2.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赵皖平建议,要树立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这一大食物观的指导下,我们应统筹整个农业种植结构,确保各类食物的供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实现营养均衡与健康饮食的目标。”

贵州榕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胡冰川分析道,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粮食生产结构将不断优化调整。他表示,一方面,将继续稳定稻谷、小麦等口粮作物的生产;另一方面,将大力发展玉米、大豆等饲料粮和经济作物,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粮食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品质提升。通过推广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胡冰川指出。

为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他给出四点建议: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对种业、农机装备、数字农业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新品种和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优化粮食生产结构。适度调减非优势区稻谷、小麦等口粮作物面积,扩大玉米、大豆等饲料粮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等措施,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THE END
1.连续9年超1.3万亿斤我国粮食的丰收答卷因何而来?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介绍,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多发、重发的自然灾害,我国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7467575940373074441&track_id=8F8923C5-CFA9-4759-9BB5-AAF1E3079377_727752629825
2.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连年丰产背后靠什么央视网消息:《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我国人多地少,资源条件和世界发达农业国家差距很大,但粮食连年取得丰收的背后到底靠什么来支撑?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毛世平介绍说,农业生产包括种子繁育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农药和机械化https://china.qianlong.com/2020/0603/4230037.shtml
3.丰收背后的“密码”我国粮食产量有望连续8年超1.3万亿斤丰收背后的“密码” 我国粮食产量有望连续8年超1.3万亿斤 节目简介 24小时 2022 播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主持人:肖艳/ 张晓楠 地区:国内 类型:社会/ 时事 / 军事 简介:《24小时》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一档梳理全天新闻的节目,设有“今日头条”、“主播关注”、“国内焦点”、“国际焦点”、“今日面孔https://www.mgtv.com/b/407473/17543599.html
4.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有多元化的进口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冲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链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20060246543638284&fr=search
5.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实现多年连续丰收,但是随着人口数量和饲料用量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实现多年连续丰收,但是随着人口数量和饲料用量的增加,粮食需求量不断扩大,粮食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大力开垦草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C.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以提高草原的利用率D.通过提高农https://www.shuashuati.com/ti/c0fb66a9722f41cb8ed679f54da65c0d.html?fm=bd212592fed5263757ce8c0463fea5da9d
6.#青年看世界#今年我国粮食不仅连续第21年迎来自海南廖孝炳#青年看世界#今年我国粮食不仅连续第21年迎来丰收,而且首次超过了1.4万亿斤,这其中#单产提升贡献超七成#。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背后,是谁在发力?《焦点访谈》今天继续播出特别节目#信心2024#,来看看各地都摸索出了哪些“上分技巧”?#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做节约粮食践行者# LCCTV焦点访谈的微博视频 2澄迈·海南https://weibo.com/5652189783/P79o0FRH2
7.我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来看秋收画卷背后的新科技→我国粮食生产按季节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今年我国夏粮大获丰收,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增产72.5亿斤,是近9年里夏粮增产幅度最大的一年。今年夏粮呈现出面积稳、单产提升的特点。各地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紧密结合,有利助推夏粮丰产丰收,小麦亩产提高10公斤,增产幅度达2.6%。 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18318633067066751599
8.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十年间,从东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从西南山区到鱼米之乡,各地区各部门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坚持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交出了沉甸甸的丰收答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208/t20220821_13936913.htm
9.年产1.3万亿斤: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于文静)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 回顾“十三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http://nny.nnnews.net/yaowen/p/305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