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近日报道了“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已减少到历史最低的57天”,这一消息让很多人脑子里有一种“自己家突然变得空了”的感觉。人类已经无法摆脱“高油价”的困扰,现在又面对“高粮价”的挑战。对人类来说,油贵了,可以少开车或不开车,而肚子总挨饿却是致命的。世界粮食问题不仅重要、复杂,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正像欧美国家有那么多大胖子但非洲还有人在挨饿一样,世界上也有粮食生产充足、忙着出口的,也有要靠国际救援的国家。发达国家还提出了使用生物能源的概念,但代价是:按美国目前的技术水平,1英亩农田所产玉米只能提炼875加仑燃料乙醇,一辆北美最普通的家用吉普加满一箱油上下班只能开几天,却需耗用200公斤玉米,相当于非洲穷国布基纳法索一个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粮。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听到这样的对比,人们在担心: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究竟如何?人类该如何应对?
冷战后已闹了5次粮荒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只有57天,和1962年历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与此相应的是粮价和食品价格的飙升,这对贫困国家来说,简直就是场灾难。在布基纳法索,一个圆面包的价格已由2005年4月的25西非法郎升至120西非法郎(1美元约合505西非法郎);在科特迪瓦,一公斤牛肉的价格在短短几天内从1300西非法郎攀升到1800西非法郎。
实际上,世界粮食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有专家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整个冷战期间,全球大规模粮食危机仅发生一次,而冷战后却已发生5次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速远高于人口增速,但粮荒仍不时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关键在于人均粮食消耗的疯狂增长:据统计,在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冷战期间,敌对阵营各国为确保粮食安全,大量囤积储备粮。上世纪60年代末,欧美主要国家粮食储备可供其国民消耗80.9天,美国更高达103天。冷战后,各国普遍认为保持大规模粮食储备不经济、无必要,导致粮食储备的直线下降,并最终出现如《卫报》所言“粮食储备危机”。
全球粮食生产“贫富不均”
事实上,这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全球粮食产量很不平衡,粮食安全真正受到致命威胁的,是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代表的穷国。长期以来,2亿左右非洲贫民依靠外来粮食供应维生。在粮食产量上,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居垄断地位,仅美国一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世界粮食库存急剧下降的消息并没有引起普通美国民众的注意。在华盛顿一家大型仓储批发超市里,《环球时报》记者问一位买鸡蛋的女顾客,她感觉价格涨了一些,但说不清涨了多少。当记者告诉她美国农业部的预计是鸡肉零售价格比去年上涨10%、鸡蛋上涨21%,牛奶上涨14%时,她显然感到很吃惊,毕竟粮食安全危机离美国人远了点。
“将粮食作物转化为燃料是对人类的犯罪”,这样的声音超过了美国倡导的“发展生物能源”、建立“乙醇欧佩克”的声音。美国本身就是世界头号能耗大户,已有分析人士担心,生物能源的普及,将让美国人再次忘记节约,汽车等能源消耗品“和人争粮”会使全球粮食危机雪上加霜。布朗博士也认为,美国用于乙醇燃料生产的玉米等农作物的比例日益升高,是导致世界粮食价格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出口国和乙醇燃料生产国,但布朗说,在全球粮食危机面前,“即使美国也不能幸免,因为美国经济与世界高度融合,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此外,粮食危机也将可能引发许多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布朗最后说,如果把世界粮食形势比成一辆汽车,美国以其在世界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坐在了“司机的位置上”,美国有责任让世界粮食之车保持平稳,而不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对石油的依赖,却酿成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全球粮食恐慌。
印度在粮食生产上跌了跟头
很多专家也提到,农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美国现有耕地面积1.9亿公顷,由于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过剩,长期采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复耕,且目前多数土地每年仅一熟,而其气候条件完全可一年两熟,可见国际“粮荒”和粮价上涨其实仍处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国,尤其是美国手中,一旦它们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危机就会缓解。
印度农业委员会的一个官员告诉记者,辛格政府已经认识到粮食生产低迷“已经严重威胁到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粮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对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印度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自新世纪以来对粮食安全问题漠不关心。在过去几年里,印度经济连续维持了8%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每年只维持在3%左右的增长,农民因生活贫困而被迫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尽管印度市场上尚未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但面粉、食用油等产品的价格轮番上涨却是不争的事实。去年,一小桶色拉油是72卢比,现在涨到了85卢比(1美元约合39卢比)。面粉的价格据记者观察,也上涨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