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九年存粮就不能说粮食充足,古人的“光积粮”到底有多重要

疫情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物资的短缺,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粮食的日常储备和未雨绸缪。

其实,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有'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的思想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智慧的古人已经将粮食储备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了。居安思危,不仅可以囤积居奇,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还可以应对不时之需,做到有备无患。

早在春秋时期,《管子.牧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古人认为,尊重天时和地利,才能够做到粮食充足,而粮食充足又是民生的基本保障,极为重要。

那么,到底要储存多少粮食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的,在西周时期,《礼记·王制》中给出了这样的规定:

“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粮食没有超过九年的储存量,那么就代表着物资不够充分;而如果国家的存量没有没到六年,那么还是比较危急的;一旦少于三年的存粮,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国家”了。

西汉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晁错曾经也向汉文帝提出了《论贵粟疏》。

他主张的是,在全国,没有比农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事情了,如果想要让老百姓参与到农业的生产生活中,保障国家的民生,就需要抬高粮食价格,来提升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可以让老百姓用粮食来求赏或免罚;

不仅如此,广纳粮仓,储存粮食,还可以应对战场上士兵的粮草所需,为前线战士做到后勤的保障。

被汉高祖认为是西汉开国三位功臣之一的“猎人”萧何,就是一个粮食储备的高手。

除此之外,广纳粮食还可以应对自然灾害,比如古代频繁发生的旱灾,洪灾等,能够临时起到拯救民生的作用。

《后汉书·献帝纪》中记载,东汉末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秋天,京畿地区大旱,汉献帝刘协安排身边的大臣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为饥荒中的老百姓发送粥米。

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冀州和定二州闹饥荒,地方贤良人士“为粥于路以食之”(《魏书·孝文帝本纪》),救活了几十万人。

一直到了唐宋,明清时期,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影视剧中,一旦发生灾荒,官员们支起了大铁锅熬粥来赈济老百姓的镜头。可见,做好粮食储备,应对自然灾荒,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方法。

第一,征收的民田田租

古代的田地赋税制度起源甚早,在公元前216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让当地的地主和百姓按照赋税制度缴纳田租,如果隐瞒土地和数量,还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随着农业发展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到了2006年,“公粮”逐步被取消,人们的生产生活得到更多的保障。

第二,则是国有土地的收入

我国古代,朝廷为了保障粮食的存储,官方直接拥有着广袤的土地资源,由农民耕种和军队囤垦,大量的粮食直接并入到了国家的仓储中。

除了这两点之外,朝廷为了保障存粮,还会通过私人输粟,市场购买以及漕运调粮等方式来保障存粮。

在很多朝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天各一方,比如北宋的东京和开封商品经济发达,然而,粮食的重要产地却是在江南地区,为了保障政治中心的粮食储备,于是朝廷就采取了“漕运调粮”的方式,南粮北调。

在我国古代,存储粮食可是一个“技术活”,灾荒频发,吞吐数量过大,每日进出较为频繁,古代也没有现代先进的机器,粮仓的主要管理和执行人员都是人工进行操作的,搞不好容易造成浪费,影响经济。

在王祯的《农书》中有这样的概述:

“夫穴地为窖,小可数斗,大至数百斗,先令柴束,烧投其土焦燥,然后周以糠,隐粟于内。”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将粮仓称呼为“窖”,诸侯国们为了战争需要,会广纳粮食。

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官府开始修建大型的粮仓专门用作存粮。

《秦简·仓律》中说:“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自封印,皆辄出,余之索而更为发户。”

这算是比较详细的管理制度了,一万石为一积,而各级官员都需要按照分类为这些存量做好登记和排列,加印封存,在人员管理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做到责任到人,从入库到出库有较为明确的记载。

在秦汉时期,官府修建了很多有名的大型粮仓,大的粮仓可以划分为供应仓,储备仓还有中转仓。比如当时最有名的“栎阳仓”,可以存储两万石的粮食,还有比他更大的咸阳仓,可以存储十万石的粮食。

汉朝时期,在秦朝储粮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长安城中京师仓,各地的常平仓和县仓等。

在这些粮仓中,朝廷对于人员的分配,分工和制度多有明确的规定。

管理粮仓的难度较大,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还需要经济方面的管理专家。

西汉的军事天才韩信,曾经在刘邦账下做治粟都尉的时候,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他就利用自己的才华,将新谷和陈粮分开,数据整理的有条有理,和萧何一起为刘邦的大后方做好了供给。

光有制度和思想还是不够,在保障存粮方面,还需要做好有奖有罚,用政策来规范粮食管理员的行为,才能够避免发生监守自盗的情况,如遇到管理不力,还需要受到惩罚。

在《秦律十八种·仓律》中有这样的规定:

“入禾仓,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自封印,皆辄出,余之索而更为发户。”

不管是入库还是出库,都需要做到“颗粒归仓”,用“印”来封闭仓门。

出仓人确定之后,才可以封印,而共同封印的,还需要记载好名字即可,如果是独自一人封印的,需要称重好重量,确保万无一失。

不仅如此,秦朝时期,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防止官员们私藏公粮,秦朝的仓库都有统一的度量衡,每一年都需要更换一次,普通老百姓不得使用。

另外,管理粮食的啬夫,如果被罢免,则需要两个月内尽快任命新的管理人员,做好交接。

老祖宗的仓储制度,在保障民生,应对自然灾害,军事补给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管是粮食储备制度还是居安思危的思想,到了今天,都有着镜鉴价值。

而作为当代人,我们更应该推陈出新,借古人的制度体系运行的宝贵方法和经验,为当今的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民生做出贡献。

文献:《文献通考·市籴考二》《通典》《论积贮疏》《礼记·王制》《论贵粟疏》《农书》

THE END
1.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展望:粮食供给有保障价格波动或不大预计2025年国内粮食价格将持续相对低位运行,小麦市场重新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增大,而稻谷、玉米品质分化也给2025年粮食行情埋下了伏笔,区域间、品种间出现阶段性行情的概率提升。 供需主导市场行情 粮价下行空间缩窄 2024年国内粮价整体高位回落,受供应宽松、下游需求疲弱、品种间性价比转换、市场情绪低迷等多重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354
2.玉米小麦涨价,农民囤粮待涨还是见好就收?综上所述,面对玉米小麦涨价的情况,农民需要全方位关注市场动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以及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审慎权衡囤粮待涨与见好就收的利弊得失,进而做出最为合理且适合自身的决策,在保障自身收益稳定的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https://kan.china.com/article/6886926.html
3.望远镜:能说中国粮食是“绝对安全”吗?1、估计2017年公布的粮食总产量水分率约21%。2017~2019年每年人均占有自产粮约374公斤,低于400公斤的国际安全线; 2、2018年中国净进口的谷物虽只有0.18亿吨,但净进口的全部现粮1.12亿吨,现粮自给率只有82.3%;加上净进口粮食的转化物,净进口全部粮食1.42亿吨,全部粮食自给率只有78.6%;包括非粮食物和纤维,净进口8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43648
4.集资诈骗案***的生意越做越好,声誉也很好,于是村民索性粮食也都存在他那里,直到粮食涨价了,自己愿意卖了,就真正卖给他,然后钱也还存在他那,有很多很多村民都是这样做的,因为想得一点利息吗,因为他的声誉好,周围村庄的都来他这存粮食,存钱。就是这几年的积蓄,他手里面已经存了有500多万元,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就在8个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31386914.html
5.2024年23期粮情快讯据了解,目前肇东市贸易商存粮合计约14万吨、其临县兰西县贸易商存粮合计约10万吨,兰西当地没有玉米深加工企业,每年约有一半粮源流入肇东。玉米价格由于不顺价外流不出去,只能当地消化,目前看贸易商库内存粮量大于市场需求量,需求较弱。加之有一部分使用三方资金的贸易商需要9月末之前必须全部出库还款会对市场造成冲击https://www.fzgrain.com/index-article-details-doc-12828938.html
6.5年后我国会有1.3亿吨粮食缺口,要囤粮不?粮价会涨吗?唐珂提醒,农民朋友特别是种粮大户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未来粮食安全会恶化吗? 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2895459
7.提倡每个家庭都存2~3年的粮食,以减轻国库压力,你认为可行吗?减轻国库的压力是好的想法,但通过每个家庭都存粮而实现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 每个家庭存几年的粮食,这根本不太现实,农村还好一点,有空余的屋子场地来存,城市中多数人家空间都很小的,很难存在好几年的粮食,而且如何保存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https://dy.163.com/article/FK65N3680524G5NR.html
8.发改委称粮油不会大幅涨价发改委称粮油不会大幅涨价 本报综合消息 最近一段时期,粮食、食用油、城市供水等重要商品的价格走势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负责人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态势,出现明显通货膨胀可能性不大。 相关负责人认为,近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方粮食、蔬菜、猪肉等http://www.sxworker.com/e/wap/show.php?id=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