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临粮食危机,出口禁令让世界粮食缺口扩大
全球粮食危机成因主要有三类:经济冲击、自然因素以及地区冲突,而地区冲突是导致遭受粮食危机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
2022年,俄乌冲突更是加剧了全球粮食不安。作为全球两个重要农产品出口国,直接影响全球小麦、大麦、玉米以及植物油等粮油产品供应链。国际市场担忧粮食供应问题,尤其是高度依赖俄乌两国的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国和伊朗等国。
在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之下,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的出口限制令,其中包括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家,品类包括小麦、玉米、面粉、西红柿、植物油、豆类等。
2022年部分国家粮食和食品出口限制政策
国家
禁止内容
乌克兰
3月9日
禁止出口谷物和其他产品,包括小麦、小米、糖和肉类等
5月7日
限制荞麦、大麦和燕麦出口
俄罗斯
3月10日
8月31日前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际出口小麦、玉米等
3月14日
6月30日前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粮食类商品
塞尔维亚
禁止小麦、玉米、面粉和食用油的出口
埃及
3月12日
禁止出口植物油、玉米小麦等3个月
阿根廷
3月13日
暂停豆油及豆粕出口登记
印度
5月14日
禁止小麦出口
马来西亚
5月23日
6月1日起禁止鸡肉出口
我国粮食生产保持总体稳定,食物自给率高达65.8%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意见》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粮食安全是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压舱石。《意见》提到,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对于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求“都要保面积、保产量”。
2021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805公斤/公顷(387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71.5公斤/公顷(4.8公斤/亩),增长1.2%。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316公斤/公顷(421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20.8公斤/公顷(1.4公斤/亩),增长0.3%。
2021年,全国谷物产量12655亿斤,比上年增加320亿斤,增长2.6%。其中,稻谷产量4257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增长0.5%;小麦产量2739亿斤,比上年增加54亿斤,增长2.0%;玉米产量5451亿斤,比上年增加238亿斤,增长4.6%。
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占我国粮食总量的19.42%。其中大豆进口9651.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8.6%;食用植物油进口1039.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3%。
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方向
近年来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已经对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维护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建议继续维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重视粮食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基础性作用。
1、提前布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
(1)生产方面
(2)消费方面
(3)流通方面
加强国际间合作,反对出口限制等措施,保持全球粮食贸易的开放;在确保国际粮食供应链顺畅运行的同时,建议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农资及农产品的供需匹配,确保粮食的正常生产和供应。
2、构建粮食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
及时发现粮食生产、消费和流通中的问题,确保粮食产业链各环节的顺畅运行,降低重大突发事件给粮食安全带来的风险。
(1)在消费端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农产品的供需匹配,打通粮食供应链中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粮食的正常供应;
(2)在生产端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化肥等农资的供需匹配,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3、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
发挥我国粮食安全在全球粮食安全中的巨大作用,提升我国在全球粮食安全中的影响力。例如,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在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安全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强化我国在稳定全球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进一步推行节粮减损行动,提高粮食安全的韧性
(1)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能力。例如,大力推进数字粮仓建设,加快绿色储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
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造纸业的发展,木浆需求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最高达到3059亿元,2023年受价格下降影响,虽然市场规模有所下滑,但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1760亿元。
企业注册量来看,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我国鹅养殖业内企业注册量为增长趋势,但在2020之后,就开始迅速下降,到2023年企业注册量只有2209家。
我国格拉辛纸市场集中度较高,CR3占比超75%。当前我国标签离型用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主要有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区域分布不均。格拉辛离型纸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2000年起逐步实现国产化,随着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创新的投入,近年来我国格拉辛纸产能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格拉辛纸产能约65万吨。主要生产
截止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环比增加684万头,增长1.7%,同比减少1984万头,下降4.6%。自2021年以来,仅高于2024年一季度末的生猪存栏量。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猪存栏减少2572万头,第二季度增加683万头。
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我国玉米产量也随之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同比增长4.2%,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
宠物食品作为宠物赛道刚需产品。近年来伴随着宠物食品概念被消费者所接受,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全球宠物食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约1554亿元,同比增长28.4%。2022年我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达到1732亿元。
近年来我国小麦加工行业市场保持总体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563.28亿元,2022年增长至3943.5亿元,2023年由于小麦加工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同时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导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市场规模为3953.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