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上涨势头难持续

从各方面看,粮食价格上涨势头难以持续。从生产看,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优质品种数量增加,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从库存看,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仅地方储备就能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以上的市场供应量,政策性粮食库存规模庞大。从进口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粮食贸易供应链、物流链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

当前,秋粮收购正在全国从南向北稳步推进。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特殊商品,粮食价格一头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对广大农民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产又丰收的好年景,粮食市场价格较上年有所上涨。但粮食价格上涨也引发了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普遍担忧。确保粮价稳定,走出“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的怪圈,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加大

在黑龙江黑河市孙吴县沿江乡大桦林子村,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德显正在组织合作社社员卖粮。今年合作社种植2.6万多亩地,其中水稻5000亩、平均亩产1100多斤,玉米8000多亩、平均亩产1000多斤,大豆1.3万多亩、平均亩产240多斤。吴德显说,今年粮食产量虽没有预期好,但略微高于去年水平,粮食收购价格也高于去年。其中,湿玉米价格每斤0.95元,大豆价格每斤2.4元,扣除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以及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成本,租种的土地每亩纯收益在250元左右,自己承包的土地每亩纯收益500多元。

秋粮上市以来,粮食市场火热,持续走高的价格让不少农民产生惜售心理。目前,粮食价格趋于稳定,以当前市场价格卖粮,种植收益较好,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惜售心态,开始积极卖粮兑现,东北等主要产区玉米、稻谷、大豆已开始上量。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截至10月31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2163万吨,同比增加95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刘冬竹建议,农民应尽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粮,既不盲目捂粮惜售,也不扎堆售粮,避免集中售粮价格下跌。未出售的粮食要离地通风,上楼子、上栈子,避免霉坏造成损失。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市场主体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加工企业主动多建库存备足原料,贸易商和经纪人积极收粮,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今年小麦和早籼稻市场化收购超过90%。在黑龙江,象屿农产早在9月15日就开始入市收购,目前已收购玉米170多万吨;在湖北,武汉兴正实业有限公司已经收购中晚籼稻600多万斤。

在稻谷供大于需形势下,11月12日黑龙江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是目前全国唯一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省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预计,今年秋粮收购也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全国大范围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不大。

粮食价格已逐步趋稳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影响,加上社会资金流动性充裕,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10月份,国内主产区籼稻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粳稻上涨6%左右,小麦上涨5%左右。粮价上涨引发了社会对粮食稳定供给的担忧。

刘冬竹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在合理区间波动。受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供需趋于紧平衡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涨幅达30%左右,但没有超过2014年历史最高水平。进入11月份后,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增加,临储玉米持续出库,以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在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价格涨跌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现象。刘冬竹认为,今年粮食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价多年低迷状况下的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也充分说明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市场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4年以来,国家推进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取消大豆、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这既有助于消化不断高企的粮食库存,也促进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与国际粮价逐步接轨,粮食价格连续多年走低。今年受疫情、灾情等多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但仍在正常波动区间。

秦玉云认为,从各方面看,粮食价格上涨势头难以持续。从生产看,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优质品种数量增加,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保持国内市场供应和维护价格总体稳定有保障。从库存看,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健全,库存规模充实,仅地方储备就能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以上的市场供应量,政策性粮食库存规模庞大。从进口看,目前疫情对国际粮食贸易供应链、物流链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今年以来,玉米及高粱等替代品进口增加较多,有效调剂了国内余缺。

多措并举稳定粮价

粮价稳,则百价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农民、企业还是粮食行业专家,都认为稳定的粮食价格和供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专家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稳定粮价,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确保市场粮源供应稳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基础地力。强化科技支撑,推广良种良法配套等增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扭转一些地方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

同时,要通过调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粮食价格预期,激发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春耕时节,国家有关部门提高了2020年水稻最低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扭转了早稻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7年下滑势头。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了1分钱。虽然提高幅度不大,但有利于稳定粮食价格预期,有利于农户合理安排明年粮食种植。

此外,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灵活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截至11月12日,共组织政策性粮食拍卖212场次,总量达到1.037亿吨,有效满足了企业用粮需求。加强政府储备吞吐调节,有的省份采取了适当放宽地方储备收购水分要求、延长轮换架空期等措施,满足加工企业阶段性用粮需求,促进区域市场平稳运行。

另外,还要继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顺应粮食“大流通”形势,构建一个稳定的粮食自由流通体系,完善供应链,有序搞好搞活国内粮食购销,确保粮食跨区域有序流通。象屿农产总经理陈代臻表示,目前象屿农产已在黑龙江构建起玉米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在富锦、北安和绥化三地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并构建起一张从产区到港口再到南方销区的北粮南运大流通网络,每年粮食经营量1000多万吨。

THE END
1.新冠疫情对粮油产业链的冲击有多大首先,对于农民而言,疫情导致市场需求出现巨大波动。一方面,由于封锁措施和社交距离要求减少了城市居民出门购物频率,这些消费者倾向于囤积食物,以防供应链中断或未来的限制。此时,一些主力粮食品种,如小麦、稻米等,因为价格上涨而变得更加受欢迎。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干扰,出口市场萎缩,对农民来说销售产品遇到了困https://www.msv8oom8y.cn/xue-shu-bao-gao/472608.html
2.全球疫情会导致粮食危机吗?—新闻—科学网Swinnen:经济模型预测,基于当前相对较高的食物储备、食物丰收、油价低和需求下降等条件,全球食物价格应该不会上涨。收割和运输中的物流问题可能会给世界某些地区的食物价格带来上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和消费者的食物囤积行为,而不是市场行情。许多国家对粮食等作物实行了出口禁令。尽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9003.shtm
3.粮价是2022年物价的黑天鹅吗?从价格关系上看,每次全球粮价的上涨均伴随着化肥价格的上涨。 (3)冲突与新冠疫情 冲突(地缘冲突或国内动乱)会导致动乱国家内部或局部地区的居民流离失所,扰乱市场,作物生产和贸易,并导致粮食价格高企7。 经济冲击也会影响粮价和粮食安全问题,全球各地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抑制了经济和生产活动,并导致供应链中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695
4.2023五一前后大米价格多少钱一斤?(10)篇2021年大米价格持续稳定运行,这也稳定了市场上的粮食价格水平,保障了商家的利润,需求也有所上涨,现在全国范围内大米价格保持在1.8-3.5元一斤,浙江丽水地区大米价格2.9元一斤,陕西西安地区大米价格2.6元一斤,上海地区大米价格1.9元一斤,江西南昌地区大米价格2.5元一斤,湖南张家界地区大米价格2.3元一斤,总体来看,大米行情稳定https://www.nygq.net/sites/post/jxb91ewRb0
5.疫情是否会推动我国粮价上涨?农业农村部回应目前夏粮已丰收,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稻谷、小麦库存充足,“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扎实推进,加上国际多数大宗农产品供给总体充足、价格低位运行,下半年保持农产品市场总体稳定的基础和条件较好。 预计粮价基本稳定 问:疫情是否会推动我国粮价上涨? 答:今年3月下旬,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国内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口粮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729&newsId=2703119
6.农产品价格回落但全球粮食危机何时解除?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担忧不绝于耳,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自2019年至今的持续上涨使得各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从6月中旬开始,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位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粮食危机的担忧。展望未来,美联储货币紧缩、欧洲降低基于农作物生物燃料限制措施和原油价格涨势趋缓,这些因素有利于引导大豆等农产品价https://futures.eastmoney.com/a/202206302429969144.html
7.全球各主要国家的通胀程度及其成因1.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各国政府为了给居民、企业纾困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货币洪水叠加俄乌战争推升全球油气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2.由于各国经济结构和外贸特点不同,引发通胀的核心因素也各不相同,其中房租和医疗、运输等服务类价格上涨是推升美国通胀的主要因素;能源价格上涨则是推升欧洲各https://m.zhitongcaijing.com/article/share.html?content_id=837739
8.国际粮价飙涨会否传导到国内?国家粮储局:全球粮食供求依旧宽松,年近期全球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上扬。 4月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秦玉云就此表示,2021年国际粮价出现上涨,是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旱灾、沙漠蝗虫等危机对粮食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从粮食供求角度分析,国际粮食供求在延续宽松格局,价格最终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3/c5058311.html
9.全球粮价上涨中国受影响吗郟霞5545……》[答案]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按其成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混合通货膨胀及结构性通货膨胀 直接表现为猪头价格首当其冲的上涨.当前,食品上涨是一种全球现象,受全球粮价影响,我国粮价也在上涨,从粮食与水果https://www.da-quan.net/ti/%E5%85%A8%E7%90%83%E7%B2%AE%E4%BB%B7%E4%B8%8A%E6%B6%A8%E4%B8%AD%E5%9B%BD%E5%8F%97%E5%BD%B1%E5%93%8D%E5%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