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连线|申万宏源赵金厚:农业板块下半年景气有望持续回升牛市点线面澎湃新闻

迈入2022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7月4日起,澎湃新闻与华尔街见闻联合推出“经济大盘重振之路”——《首席连线》2022中期市场展望系列直播,与知名首席经济学家、行业分析师面对面,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市场走势、行业配置进行展望。

农业板块下半年景气有望持续回升

赵金厚表示,今年上半年,农业板块整体表现较好,在国际粮价上涨和猪周期两个热点带动下,行情是不错的。

赵金厚指出,首先是粮价,这其中还要区分下国际粮价和国内粮价,因为二者背后的驱动因素和逻辑并不相同。国际粮价方面,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从供求的角度而言,不支持大规模、持续地上涨,应该说回落的概率要大一点。

“国内粮价方面,并不完全由供求来决定。我国的粮食政策,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中长期走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虽然短期内,国内粮价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出现阶段性的波动。但整体趋势,依然是稳中有升。”赵金厚说。

猪价方面,赵金厚表示,判断猪价和粮价的逻辑差别不大,也是由供求来决定。不过,猪价中增加了屠宰和养殖的博弈。因为猪既可以压栏,也可以提前销售。总的来说,未来适度整理后,猪价还会继续向上抬升,但上涨的节奏是不均衡的。

国际粮价受供给、需求、货币等多因素影响,下一步大豆价格承压,小麦价格依然有支撑

国际粮价方面,赵金厚指出,供给、需求、货币等三大元素,共同组成了国际粮价的波动体系。

“具体而言,国际粮价主要是国际贸易的价格,而影响主产国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主产国的地缘冲突、当地天气、出口国家的出口限制、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中,国际石油价格影响粮食价格的途径,又有两方面,一是推升农资化肥成本,二是带来供给的变化。”赵金厚表示。

赵金厚解释说,例如,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将带来乙醇燃料等需求上升,更多的玉米、甘蔗就会用来生产燃料乙醇,理论上作为粮食的供给量就会减少。

“需求方面,消费总量上整体而言是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的。虽然全球人口目前是适度增加,但从国际贸易来看,一旦价格上涨,各个国家会对本国未来粮食进口量的保证产生担忧,就会增加进口,快速补库存,这也会阶段性影响国际粮食价格。”赵金厚进一步指出。

货币方面,赵金厚表示,目前主要国际农产品都有期货价格,货币市场宽松和通胀预期,叠加不利天气的支撑,就会推升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包括粮食期货价格,期货市场的波动进而会影响现货。

“总的来说,供给、需求、货币等多种因素,综合推动了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不过,当中最核心的基础,还是供给和生产的波动。”赵金厚强调。

往后看,具体到品种方面,赵金厚认为,大豆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减产。前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导致减产,去年则主要是南美干旱造成的减产。今年,市场普遍预测播种面积会增加。因此,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大豆的供给是增加的。所以,从供给的角度看,大豆的价格应该是从高位往下走。

“玉米方面,整体上产量还会增加。近几年玉米并没有减产,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油价上涨推升的。”赵金厚表示。

国内粮价稳中有升

国内粮价方面,赵金厚表示,中国粮价的分析逻辑,与国际粮价并不一样,因为中国粮食价格并不完全由供求来决定。

“我国的粮食政策,对国内整体粮食价格的中长期走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赵金厚指出。

赵金厚表示,中国粮食已经连续18年实现丰收,去年粮食的产量也非常充足。从供给的角度而言,国内不缺粮,特别是口粮。如小麦、稻谷等,是绝对安全且库存充足的。因此,从供给角度而言,国内粮价并没有大幅上涨的理由。

“不过,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粮价便一路上行。一边是连续的丰收,一边是粮价的不断提升,这中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政府的价格指导。”赵金厚说。

“同时,由于近几年粮食种植成本也在上升,无论是流转土地的成本,还是劳动力的成本等,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的种粮效益有所回落。因此,为了保障粮食的种植面积,保障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就必须要保障粮食种植的合理利润。除了补贴,也带来了必须适度提高粮食价格的要求。”赵金厚说。

因此,接下来,赵金厚判断,虽然国内粮价短期可能会受到国际粮食价格影响,出现阶段性的波动,但整体趋势,依然是稳中有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的上涨,会对居民生活水平带来影响,因此不可能大幅度上涨,抬升一定是温和的。”赵金厚强调。

国内粮价特别是口粮价格,将相对独立

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的同步方面,赵金厚表示,这方面涉及的是粮食进口依赖度的问题。

“因此,从口粮角度而言,我认为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不会同步,国内口粮价格是相对独立的。”赵金厚指出。

赵金厚进一步指出,由于国内大豆进口较大,而大豆价格主导权又在国际上,因此国内大豆价格或与国际价格同步。

粮价上涨一定程度利好种子板块,科研实力强的种子公司竞争力有望进一步适度提升

粮食安全方面,赵金厚强调,本质上,粮食危机是指有多少人能够买得起粮。

“从人口和购买力角度而言,粮价上涨造成了更多人买不起粮,然后产生粮食危机,导致更多人需要救助。因此,是粮食价格上涨加重了粮食危机,而非粮食危机引发了粮价上涨。”赵金厚指出。

不过,赵金厚同时强调,粮价上涨对种子板块的利好,仍需要辩证的看待。

“一方面,是随着粮价上涨,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播种面积增加,带来种子的需求增长。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种子公司主要业务多属于外包型,即模式是把自种地承包下来,每亩给农民相应的资金让其进行种植。因此,粮价上涨中,农民对收益会有新的要求的更多的费用。这对种子企业而言,宏观上需求有了增长,但自种成本也会增加。”赵金厚说。

赵金厚进一步指出,目前转基因政策将对于种植产业的格局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对种子板块,带来的更是行业性重大变化。

“目前,转基因种子主要分两类,一是抗虫型,二是抗除草型。抗虫可以节省农药等成本,间接增加产量。抗除草剂则增加除草效率。”赵金厚说。

赵金厚表示,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种植业的整体生产方式、生产模式。因此,转基因对种子行业的升级换代变化中,行业集中度将向更有科研实力的种子公司倾斜,其竞争力和市占率有望得到进一步的适度提升。

猪价上涨主要受供给端影响,下一步猪价适度整理后,仍将继续向上抬升

“从2008年11月零星出现,到2019年上半年全面发散,直接导致了随后猪肉的紧缺。随后,行业开始快速恢复。演化到去年6月份,行业开始去产能。”赵金厚表示。

赵金厚指出,对生猪养殖和猪价,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

“首先,猪价和粮价一样,供求决定了价格。当然,由于猪既可以压栏也可以提前销售,因此猪价演变中多了屠宰和养殖的博弈。”赵金厚表示。

赵金厚指出,总的来说,猪价波动实际上对供给的波动最敏感。具体到本轮波动上,一方面,是随着非洲猪瘟疫情2019年出现全国性的蔓延,整个生猪产能出现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是随着猪价上涨,国家采取措施来鼓励养殖,到了20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高位,行业开始去产能。

当前,猪价的上涨,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响所致。首先,便是供给端,去年能繁母猪减少的效应开始传导,今年一月份,仔猪的出生量开始减少。进而传导到目前商品猪的出栏量环比也下了一个台阶。

“其次,是销售端,一季度生猪出栏量还是很高的。但由于春节前市场预期猪价要跌,便造成了阶段性猪肉供给的减少。叠加国家收储,虽然量不大,但进一步减少了供给。”赵金厚指出。

赵金厚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看好短期,就会惜售和压栏,便导致了供给的减少。猪价在这样的博弈中,也就出现了“一天一个价”。

主动去产能接近尾声

去产能方面,赵金厚表示,5月份生猪养殖板块的去产能逻辑有一些低于预期,主要是两方面因素影响所致。

“一方面,是因为生猪养殖的投资融资额度都很大,且现代化猪场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要求非常高,这方面的产能不像散养一样能够随随便便地退出。因此,这些产能增加起码要到今年年底。”赵金厚说。

另一方面,赵金厚指出,2020年国内进口种猪创下了历史新高,并陆续投入到了生产环节。因此,从仔猪的保障层面讲,产能也是在升级的。

“今年5月份以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已不再下降,可以说,企业主动去产能接近了尾声。”赵金厚表示。

猪价回升和盈利改善是确定性预期,未来猪价波动幅度将适当平滑

“目前,很多生猪养殖企业,都在做产业链的延伸,终端或就是食品公司。因此,产业链环节将不会出现很大的隔离,互相之间的博弈,也会变少。”赵金厚指出。

赵金厚进一步指出,随着一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崛起,在行业资本、技术密集型程度越来越高背景中,新公司进入龙头梯队,难度将越来越大。

“因此,生猪养殖在这一轮资本化、规模化进程中,实现跳跃化发展后,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猪价的波动幅度,也将适当的平滑。”赵金厚表示。

总的来说,生猪养殖板块中的猪价持续回升和盈利改善,是一个确定性的预期。对2022年生猪养殖板块,整体上是看好的。

宠物食品赛道前景较好但竞争激烈,鸡肉、鳗鱼养殖等有望出现恢复性回升

投资方面,赵金厚表示,今年是申万宏源研究所创立的30周年,得益于多年来积累的深厚研究功底、品牌优势以及坚持与客户建立长期互信关系,目前已拥有超300人的证券研究服务团队,研究覆盖了900家海内外上市公司。

“在多个研究领域内,申万宏源研究所都建成一套全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包含全系列人才发展纲要、全面的培训课程框架、分阶段培养项目、带教体系,配套的人才发展保障制度以及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夯实团队可持续发展根基,为行业培养了诸多投研专业型人才。”赵金厚说。

就农业的细分领域而言,赵金厚指出,不可否认,宠物食品这两年是一个比较好的赛道,存在庞大的消费量和市场空间,不过竞争也比较激烈。

“此外,转基因种子的推广,动物疫苗中新型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这些对行业将产生重大变化的事件进程,也蕴含着一定的投资机会。”

赵金厚(执业资格编号:A0230511040007)主要观点依据报告:《聚焦:价格上涨驱动业绩增长——农林牧渔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2022年6月30日

THE END
1.中国即将迎来缺粮时代食物安全危机迫在眉睫尽管从理论上讲,如果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粮食资源,就能减少由于浪费带来的潜在风险。但事实上,在整个生产、分销和消费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方面是农业投入过剩导致的一次性收成;另一方面则是工业加工过程中的废弃,以及家庭用餐时产生的一些无效利用。在这个背景下,每年的食品浪费量惊人,有时甚至达到同等时间内https://www.udnebayjc.cn/xue-shu-bao-gao/544843.html
2.新时代的挑战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短缺面临着即将到来的粮食短缺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情,无论是政府层面的政策调整还是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每一点微小改变都可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最终帮助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场历史性的大考之前,让我们携手同行,用行动践行“绿色”、“循环”、“共享”的理念,为人类祖辈留下的https://www.cns1n5uue.cn/niu-yang-yang-zhi-zi-xun/258385.html
3.中国即将迎来粮食危机时代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中国即将迎来粮食危机时代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为什么说中国很快进入缺粮时代?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其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有多大? 在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中国的农业产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干旱、洪水、热浪等极端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jia-ge/508351.html
4.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5期(总期134期)在线培训课程3月,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高达159.7点,在2月破历史纪录基础上继续攀升;4—8月,该指数逐月下降,8月录得138点,但仍超此前2008年、2011年粮食危机时水平,更远高于1990—1999年的平均值66.3点。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粮食安全状况更新》中指出,全球范围内食品价格通胀居高不下,不容乐观。粮价上涨,对高度依赖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7.html
5.2023年国际形势的五个缓和与七大风险头条文章正文持续的高通胀将主要集中表现在欧洲一些国家,还有一些受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影响比较大的非洲国家。如果近来全球的能源和食品价格暴涨得到缓解,供给侧制约因素消除,美国等国家退出金融紧缩措施,全球通胀率有望在2023年降至3%以下的水平,有可能避免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局面重新出现。https://news.goalfore.cn/topstories/detail/35600.html
6.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有条件的国家应长期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的方针,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不能让粮食和饭碗掌握在别人手里;稳定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必须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消除全球粮食危机,必须从解决相关政策和制度性问题入手,一些国家的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ushe/2012/02/285345.html
7.农产品价格回落但全球粮食危机何时解除?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担忧不绝于耳,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自2019年至今的持续上涨使得各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从6月中旬开始,国际农产品价格高位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粮食危机的担忧。展望未来,美联储货币紧缩、欧洲降低基于农作物生物燃料限制措施和原油价格涨势趋缓,这些因素有利于引导大豆等农产品价https://futures.eastmoney.com/a/202206302429969144.html
8.2022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22年9月,这五大机构负责人发表第二次联合声明,呼吁支持高效的生产和贸易、提高透明度、加速创新和联合规划以及投资于粮食系统的转型。总体而言,在全球领导人的共同关注下,随着粮价的逐步回落和供应企稳,除非出现环境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等重大危机,2023年全球粮食市场保持总体稳定属于大概率事件。http://www.iwep.org.cn/xscg/xscg_sp/202301/t20230107_5578510.shtml
9.全球粮食危机财经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全球粮食消费量一直高于产量。据预测到2030年粮食需求将会提高30%至40%,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似乎已无法避免。https://finance.ifeng.com/topic/news/liangshiweiji/
10.下半年怎么投?就看本周两大重磅会议不过,最近的情况对于缓解高通胀有利,首先是油价下滑,另外,俄乌双方达成了促进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协议,虽然还不能说全球粮食危机会转好,但至少没有继续变坏。 在现在的艰难时刻,没有变坏,实际上等于好转了。 大局势上,我认为是缓和的,美股近期的走势似乎也在说明这一点,被悲观经济预期锤得最重的纳斯达克,最近在持续https://36kr.com/p/dp1845617008511624
11.与复杂形势抗争,拉美积极应对粮食危机2021年5月5日,由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GNAFC)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再次向全世界敲响了粮食危机的警钟:2020年,不少国家和地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需要紧急生活援助和生计救助的人数达到了五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早在3月23日就警告,若不紧急采取大规模援助,全球将有https://las.gdufs.edu.cn/info/1031/1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