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涨价农民如何增收?下半年粮价如何?–北方农资网

7月2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第一责任,及早将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分品种、分区域制定粮食稳产增产方案,一季一季紧抓,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推进,一项措施一项措施落实,夏粮首战告捷。一是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今年夏粮面积增加398.2万亩,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势头。亩产367.7公斤、连续3年提高,产量2916亿斤、比上年增加59.3亿斤,均创历史新高。二是品质持续调优。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37.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收获损耗降低。小麦机收率超过98%,主产区机收损耗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此外,早稻收获近七成,也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增加、长势正常,全年粮食丰收有了较好基础。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生产指导,强化产销对接,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102%,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加35.9%,供求形势持续改善。同时,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加5.7%,牛奶产量同比增加7.6%,水产品产量同比增加4.4%。蔬菜和水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季节性回落。

第三,农业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5.62万个。长江“十年禁渔”开局良好,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6800多艘、违规网具18.6万张,禁捕管理秩序总体平稳,退捕渔民基本实现转产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进一步加强,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7200多万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0多万亩。

第四,乡村产业稳步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上半年,创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各地也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值为55.3%、比制造业高4.2个百分点。乡村休闲旅游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农产品网络零售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五,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我们坚持一手抓稳产保供、一手抓就业增收,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总量和收入水平实现双增长,外出劳动力总量达到1.8亿人、同比增长2.7%,月均收入达到4290元、同比增长17.6%。同时,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形势较好,推动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060多万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第六,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较快增长。农业投资规模扩大,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564亿元,同比增长21.3%,分别快于第二、三产业5个和10.6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稳定回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07亿元,同比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4%。农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达到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进口1081.1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出口38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农村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第七,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创建了一批美丽宜居村庄。同时,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53万个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

总体来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重大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威胁、生猪生产市场和疫情风险、国际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等问题,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措施,逐项压茬推进,狠抓落实落地,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高质量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夏粮丰收对全年粮食生产争取了主动,秋粮是大头,当前我国秋粮生产形势怎么样?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秋粮丰收?

目前夏粮已经丰收到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增产59.3亿斤。早稻目前收获已经近七成,从我们调度、专家田间测产和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也是增产的趋势。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粮的产量占全年75%以上。目前,除南方双季晚稻外,秋粮面积都已经基本落地,预计超过12.9亿亩,总体稳中有增,尤其是玉米面积增加,在田作物目前长势总体正常,全年粮食生产的基础是比较好的。

7、8、9三个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台风等灾害频发重发的时期,我部将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抓细抓实各项工作,落细落小关键措施,特别是抓好抗灾夺丰收、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好收成,重点是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双抢”,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晚稻种足种满。目前正是南方早稻抢收和晚稻抢插的大忙季节,我们已经组织双季稻主产区抓紧调度农机具,加快早稻收获进度,确保颗粒归仓。搞好茬口衔接,抢时抢种晚稻,力争种了早稻的田块都种上晚稻,确保晚稻面积落实。

二是抓好防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7月12日,我部联合水利部、应急部和中国气象局召开了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印发了关于做好农业防灾减灾的通知,制定了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预案。现在关键是把工作落下去,我们将扎实开展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加密监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重点是防范好东北地区夏伏旱、黄淮地区局部洪涝、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台风等灾害,抓好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推进措施落实。7-9月我部将组织开展分省包片督导,每位部领导联系一个片区,每个司局都联系一到两个省份,推动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措施的落实。同时,我们将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势因地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在一些地方我们发现今年的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拉动了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请问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我们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农业农村工作中稳产保供是首要任务,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摆在重要位置,采取了有效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8元,同比实际增长14.1%,城乡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07。可以讲,农民的钱包又鼓了一些,获得感和幸福感又多了一些。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资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增收的空间受到挤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农民增收的好形势。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一是稳定提升经营性收入。目前,这块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是1/3左右,这一块必须下功夫巩固。除了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外,另外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节本增效,就是引导农民应用节水节药等技术,发展以农机作业为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还有一个途径,提质增效,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也卖上好价钱。

二是努力增加务工收入。总体看,今年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总体不错,返乡留乡农民工基本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比去年形势好。这对于增加农民务工收入是有积极作用的。下一步,我们还将抓两个方面:一个是促进外出务工增收。上半年外出务工农民工规模是1.8亿人,形势明显好于上年。每月收入4290元,也是增长的。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现在看,在县域内就近就地就业,多数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电商从业,还有的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有一部分返乡留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我们要巩固这一好形势,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持续稳定增收。

三是拓展转移性收入。当前要尽快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今年中央财政拿出200亿左右,补贴实际种粮农民。还要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扩大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覆盖范围,同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和脱贫户的扶持力度,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稳步提升。

四是释放改革红利。现在农村还有大量的“沉睡资源”,需要通过改革激活这些资源。我们提出主要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些措施正在稳步推进,也将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释放改革红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总体高位,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今年粮食价格受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呈恢复性上涨的走势。需求拉动是指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有力,宏观经济恢复形势良好,粮食下游深加工、饲用等需求旺盛;成本推动是指化肥等农资价格涨幅较大,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刚性上升,对粮食价格形成支撑。在三大主粮中,玉米受生猪产能恢复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虽然对稻谷小麦市场有一定带动,但口粮上涨总体上是较为温和的。

今年1-6月,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39元,比去年上半年均价上涨44%,比去年下半年均价涨20%,长势开始趋缓。稻谷、小麦均价同比涨幅都在10%以下,涨幅较为有限,其中粳稻、普通小麦均价分别比去年下半年涨了1.5%和5.5%。随着夏粮丰收上市以及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进口到港量的增加,今年秋粮收获前我国玉米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价格高位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也要防范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带来的传导影响。由于今年玉米播种面积明显增加,东北、华北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目前玉米苗情较好,预计秋粮上市后我国玉米供给形势将进一步改善。

现在正是小麦购销的旺季,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夏粮能否卖得出、能否卖出好价钱。请问小麦今年的购销形势如何?

截至6月底,全国夏收小麦收获基本结束,目前正处于购销的高峰期。综合调度情况看,今年小麦购销市场呈现三个明显的特点:

从后期走势看,加工、储备企业补库需求较为旺盛,而且小麦替代玉米仍存在价格优势,饲用采购也将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对小麦价格形成有力支撑。但由于今年小麦丰收,加之库存处于高位,预计小麦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大涨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考虑到今年夏季雨水偏多,粮食保存难度较大,建议农民朋友适时售粮,早日变现。

今年受病虫越冬基数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小麦的条锈病、赤霉病呈重发态势。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把防控小麦重大病虫作为夺取夏粮丰收的一个重要措施来抓,全力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加密监测、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唐仁健部长亲自部署,与重点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研究防范工作,重点省的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也专题研究,靠前指挥,拿出了真金白银。我们初步统计,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了小麦病虫防控资金近30亿元,支持开展病虫统防统治,累计防治面积超过10亿亩次,病虫损失控制在了5%以内。现在夏粮已经丰收到手,从田间调查监测情况看,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在30%以上的面积大概在100万亩左右,占全国小麦面积的0.3%,主要是集中在沿江沿淮的个别地区,这些地方都不是小麦主产区,是低产区,也是病虫易发区,常年都有发生,对全国小麦的质量影响总体有限。至于小麦有多少流入饲料领域,小麦是优质的能量饲料原料,在性价比合适的情况下,饲料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采购用于饲料加工,具体的用量由企业来根据成本核算自主选择。

THE END
1.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随着中央经济会工作会议定调“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25年粮食价格有望触底回升,但回升幅度有待观察,供应充足和需求难以爆发式回升两大因素均可能制约上涨幅度。 一是供需过剩的格局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供应方面,今年上半年粗粮和小麦的进口量大增,三季度开始收紧,尤其小麦和玉米,进口规模https://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490d2f609522.html
2.粮农组织2024年食品价格指数下降2.1%新华社罗马1月3日电(记者张馨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3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主要由于谷物和食糖价格下跌,2024年全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均值为122点,较2023年下降2.1%。 报告指出,受乳制品、肉类及植物油价格推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24年多数月份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整体仍低于2023年水平。其中,2024http://www.xinhuanet.com/20250104/8a47c22f570649bb82a743ca6816d9cf/c.html
3.2022年粮价大涨马上就要来了2021年粮价会不会大涨2022年:国家秋粮收购政策确定,今年粮价又要上涨了吗? 1、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要求来看,在今年涉及到秋粮收购方面,国家再次加大力度。而且老道也可以明确地讲,影响粮价的核心因素,就是政策调控对于粮价涨跌的态度。所以在这份《通知》下发之后,也基本上给咱们所https://www.rdnbq3552.cn/yang-zhi-zi-xun/178943.html
4.今年春耕生产形势如何?怎样确保生猪生产稳定?农业农村部权威回应今年以来,餐饮、旅游等带动农产品需求逐步向好,这一点大家在生活中都有感受。但综合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方面反映情况看,目前部分农产品消费暂时尚未恢复到预期水平。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受全球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需阶段性宽松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幅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https://www.gelonghui.com/p/721317
5.国新办就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鲜菜价格上涨9.0%,由2月份的上涨10.9%转为3月份下降0.1%;猪肉价格上涨122.5%,其中3月份上涨116.4%,比2月份回落18.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0%,同比降幅比2月份扩大1.1http://cn.chinagate.cn/webcast/2020-05/21/content_76072050.htm
6.2022乡镇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通用13篇)在学习、工作中,需要用到汇报的地方越来越多,汇报可以是工作开始前的规划安排,也可以是工作完成后的分析总结,怎么样才能完成优秀的汇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欢迎大家分享。 乡镇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 篇1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交办的重点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hb/20220507084222_5061510.html
7.GitHubJungleWooster/kkndme农产品价格的抬头将会导致物价全面上涨,在不引起质变的前提下,房价作为商品也不例外。 这个引起质变的前提是出现饥荒的极端情况,这样的几率在现在社会很少。尽管干旱和洪涝使农产品大幅度减产,但是农产品还可以进口,国家还有粮食储备,保证全国人民填饱肚子还是不存在问题的。 https://github.com/JungleWooster/kkndme_tianya
8.下半年四大措施稳定物价物价上涨接近拐点他认为,从长期趋势看,1978-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9.6%,CPI上升5.4%。所以,从30年经济运行的统计结果看,当前CPI上涨与GDP增长仍然处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 预计下半年价格总水平将有所回落 周望军认为,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预计下半年我国食品类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https://m.loupan.com/cs/news/201108/222833_2
9.陈默部分统制还是全面统制:1940年国民政府内部关于粮食管理的讨论本文意在重现1940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在实施粮食管理过程中,其内部各方围绕统制路径展开的讨论。在此次讨论中,粮食管理的具体过程不复是考察重点,仅作为串联起此次讨论的线索出现。从应对危机和国家治理的角度来说,1940年这次讨论中,国民政府的治理逻辑、治理模式、政府行为、动员机制等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关于粮食管理的讨http://jds.cass.cn/xscg/xslw/202303/t20230303_5600982.shtml
10.2022年9月29983猪价格最新行情2022年9月29983猪价格最新行情走势今年下半年猪价行情走势如何 1、年的8月到9月左右猪价才会上涨。2023年的生猪价格肯定要比2022年要好一些,因为今年猪粮比在6:1左右,明年的猪粮比在7:1左右。 2、鸡蛋、牛奶价格上涨,蔬菜价格大幅下跌!】老道说:其实从目前国内粮价猪价行情走势来看,已经为我们预示着进入到6月份粮价、猪价的行情形势即将迎来https://www.dhgn9oxo5.cn/si-liao-zi-xun/403822.html
11.到2.1元?警惕“玉米黑洞”风险!玉米玉米价格粮价粮食价格今天老道要给老铁们关注一下2022年下半年东北地区的玉米格局。其实在今年的下半年,东北四省区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注定将成为粮食购销的重点。 那么涉及到粮食价格方面,最近东北地区的基层粮价总体行情处在坚挺状态,其是随着山东、华北玉米实际收购价冲破3000元每吨之后,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也迎来了涨价趋势。 https://m.163.com/dy/article/H9VHRC2K0552ZFCM.html
12.焦点访谈丨丰收色彩浓!农业跑出加速度把中国饭碗牢牢端住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我们的粮食丰收,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锚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底线,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每年去看一看各个地方的粮食生产情况怎么样。正是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上上下下我们形成了共担粮食安全重任这个责任感。” https://news.sdchina.com/show/187355107732498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