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央一号文件高频考点甘肃公务员考试网

“中央一号文件”,顾名思义就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3年又连续二十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二)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

(三)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五)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八)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九)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

三、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性长期性观测实验站(点)建设。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

(十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

(十二)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十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

(十五)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十六)稳定完善帮扶政策。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研究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七)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十八)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十九)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二十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

(二十二)促进农业经营增效。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二十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十四)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推进以乡镇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民居住、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

(二十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二十六)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

(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八)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二十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九、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十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

(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三十三)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解决好“三农”工作中两难、多难问题,把握好工作时度效。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促振兴就是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

强保障就是加强组织领导。

【牛刀小试】

1.【单选】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

A.党;制度创新

B.党;文化创新

C.政府;政治创新

D.政府;理论创新

【答案】A

2.【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的监测户,落实()帮扶措施。

A.有就业意愿、有能力一对一

B.有就业意愿、有技术重点

C.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开发式

D.有劳动能力、有技术一对一

【答案】C

3.【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作为根本要求,把()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

A.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B.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C.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

D.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

【答案】D

4.【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

A.等级分明、分工协作、高度竞争

B.梯次分明、团结合作、有效竞争

C.等级分明、团结合作、适度竞争

D.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

5.【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干部()走访制度。

A.包乡走村包村联户经常入户

B.经常入户包乡走村包村联户

C.包村联户包乡走村经常入户

D.包乡走村经常入户包村联户

6.【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上。

A.谋发展、抓落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B.抓实效、谋发展、求创新

C.谋发展、抓治理、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D.谋发展、抓落实、求创新

7.【单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列不属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是:

A.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B.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C.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D.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8.【单选】对于如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部署。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精加工

B.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C.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分地、销地批发市场

D.统筹农业和手工业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答案】B

9.【单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B.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C.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D.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中央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10.【多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A.学党史

B.听党话

C.感党恩

D.跟党走

【答案】BCD

11.【多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建设。

A.家庭

B.家训

C.家教

D.家风

【答案】ACD

12.【多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

A.农业产业强镇

B.现代农业产业园

C.特色加工产业基地

D.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答案】ABD

13.【多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

A.代农代产

B.代耕代种

C.代管代收

D.全程托管

14.【多选】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持为农服务和(),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A.政事分开

B.社企分开

C.政企分开

D.政务分开

【答案】AB

A.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B.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5万亿斤以上,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

C.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黑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

D.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

THE END
1.聚焦·乡村振兴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天津市政协日前召开“做优做强‘津农精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专题协商座谈会。委员们与市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委等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商富民增收良策。 近年来,天津市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助推剂”,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逐步形成http://www.cppcc.gov.cn/zxww/2024/12/30/ARTI1735539221503638.shtml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它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据此,我省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对现https://www.agri.cn/zx/xxlb/gs/202412/t20241230_8702452.htm
3.统计新数据“三农”新画卷2024年,泰来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大垄双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测产结果普遍增产20%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国梅说,下一步要趁冬闲抓紧培训,把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跟更多的种粮户讲明白,为新一年粮食增产打牢基础。 “多打粮还得养好地。”贾国峰说,等开春土地融化了,旋http://www.xinhuanet.com/20250103/1c94f260ab6f4278902c2669692f6860/c.html
4.沃野流“金”,“丰”景上“新”种植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接续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新启动了大豆单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预计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丰收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回报,更是对国家政策成效的肯定。 近年来,科技兴农、科技助农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北斗导航系统为农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GEKQ2Q0534B975.html
5.土地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湖南积极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作为一家集种植、烘干、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常德市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可提供粮食生产全流程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周边大中小种粮农户。“今年我们服务的耕地面积至少有1万多亩,按种田流程及环节计算,能达到10万亩次。”合作社负责人李智慧说。 http://m.ahwang.cn/p/2392384.html
6.增加农民收入措施(精选十篇)1 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1.1 强化农技推广工作, 促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进一步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促进农技服务主体多元化, 建立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制度, 加快形成多种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与优势农产品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鼓励广大农技人员与农民结成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 帮助指导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xg4ffr.html
7.农民增收工作总结(精选12篇)(一)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增收。立足我镇实际,因地制宜改种市场需求旺、效益较好的特色农作物。通过抓示范、调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等为主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低产田、提高栽培技术和复种指数,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至20xx年底,全年粮食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51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