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短期涨价无碍粮价总体稳定

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是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恢复性上涨,而且这种上涨主要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价格适当上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没有超出粮食价格的合理运行区间。粮食价格关乎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也关乎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今后要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继续尊重市场作用,使粮价在动态中实现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玉米价格呈快速上涨态势,近期创出了近4年来的新高。笔者认为,应理性看待部分粮食品种价格阶段性合理上涨。目前,粮价总体还是偏低的,玉米涨价并未超出粮食价格合理运行区间。粮食价格关乎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也关乎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今后要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继续尊重市场作用,使得粮价在动态中实现总体稳定。

近期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需求旺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饲用玉米需求增加。酒精、玉米淀粉等需求也在增加,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普遍看好,收购价有所提高。二是成本增加。今年台风使得东北部分受灾地区玉米出现倒伏,机收成本增加,农民有惜售心理。三是资本炒作。受疫情影响,国内外投资市场对粮食的炒作有升温迹象。10月份以来,玉米期货价格上涨明显,导致现货价格联动上涨。

总的看,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是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恢复性上涨,还未超过2014年时玉米价格的高点。而且,这种上涨主要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价格适当上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今年玉米丰收已成定局,前期竞拍玉米陆续出库上市。另外,加上部分库存稻谷小麦也可以用于饲料替代,供给是有保障的,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缺乏支撑。

回溯以往,国家把玉米临储制度改为目标价格制度是因为当时玉米库存居高不下,国内价格大幅高于进口到岸价格。目标价格制度尊重市场作用,把价格和补贴分开,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如果价格过低,将直接对农民予以补贴。该制度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不干扰和扭曲价格,有利于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施以后,玉米价格随行就市。可见,前几年玉米价格下跌和近期上涨,都是市场经济下粮食价格的正常合理波动。

应当全面理性看待粮价合理上涨,目前我国粮价总体还是偏低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了100多倍,粮价涨了不到10倍。如今,农民在市场上卖出的原粮每斤大多1元出头,居民购买的成品粮每斤大多2元至3元。对此,生产者和消费者总体上都可以接受。今年以来,世界粮食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但我国粮食供应充裕、价格稳定。虽然近期玉米等个别品种价格上涨较快,但其绝对值却很小,也不可持续,仍在合理区间内。

粮价并非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这考验一个国家粮食战略的智慧。粮食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恰如走钢丝,保粮食供给和保农民收益,两头都要兼顾,不然就会“谷贱伤农不种粮”,到头来反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使优质耕地持续减少,工业化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流出,种粮比较效益低导致“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在此情况下,粮食价格的形成更要综合考虑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产业发展等因素。比如,近期玉米价格小幅合理上涨就有助于激励生产供给,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在粮食支持保护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方面还有很大完善空间。要建立粮食生产风险基金,从粮食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筹措,取之于粮,用之于粮,加大对农民生产粮食的支持力度;对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化给予扶持,支持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精深加工;建立粮食产销利益调节补偿机制,让主产区种粮得实惠。目前,中央已出台文件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今后可以进一步明确增量应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乔金亮)

THE END
1.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三)那肯定会啊,无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哪条曲线移动变化,交点都会移动的对吧。那么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什么时候会上下(或者是左右)移动呢?《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一)》,《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二)》,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不过为了说明问题,还是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https://www.jianshu.com/p/7c19d7e4f828
2.三农问题调查报告(精选6篇)仅此一项就可以将中央的扶贫政策抵消。广大农民对此不理解,对政府极为不满,认为是“这里减了那里找”,同时种田也就极为困难了,其它农资亦是如此。再加上青菜价格高,导致农民的粮价上涨幅度不如农资,消费品上涨幅度,农民收入或有下降。农资为什么涨价,我没有统计资料,不能准确知道,因此不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jres9xp.html
3.粮食涨价就能让农民致富?粮食价格受多重因素制约,供需关系、国家政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都可能影响其涨跌。单纯让粮食涨价,可能并不一定能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如果粮价涨幅过大,超出市场承受范围,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他替代品,减少粮食需求,反而导致农民粮食积压,收入不增反降。此外,国家会出于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对粮价进行宏观调控,如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ltqjtx.html
4.调研的情况报告范文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https://www.gwyoo.com/haowen/156128.html
5.未来粮补或将迎来3大变革,种地农民需了解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每天都辛苦种粮,仅仅依靠卖粮收入是根本不能养家糊口的。为了能让农民得到保障,国家给农民发放粮食补贴政策。那么现在农村粮补变革最新规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其实大多数贫穷的农民,所种植的作物就是粮食,有些农民种粮售卖都赚不了多少钱,而且十分辛苦。所以粮食补贴是农民朋友比较关注的http://m.kuoo8.com/wap/Article/20220903XP5XR18V.html
6.今年洪涝灾害多,粮食会涨价吗?农业农村部回应今年洪涝灾害多,粮食会涨价吗?农业农村部回应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李楠桦)今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2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第一产业固定资产https://m.gmw.cn/2021-10/20/content_1302646766.htm
7.科学网—袁隆平:超级稻绝对不含转基因明年种50万亩南方日报:虽然农业科技在进步,但农民收入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成为推动CPI高涨的原因,怎么看待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袁隆平:中国的农民,特别是种粮的农民收益很低,积极性也不算太高,国家多次出台惠农、强农政策,但力度还是不够。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粮食不能够随便涨价。粮食是国家之基,它一涨,其他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3305.shtm
8.农村市场范文12篇(全文)由于农民在猪肉涨价中得到的好处相当有限,而物价水平普遍上涨致使农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增加,将远远超过猪肉涨价的可能收入,这将不利于激活农村市场。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控制猪肉价格,只要猪肉价格稳定,就不易发生普遍的通胀;农民收入不下降,就有助于激活农村市场。这就需要政府出钱,按市场价买入猪饲料,低价转卖给猪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0nywj4x.html
9.粮食调查报告20241224.docx4.影响居住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在注重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户储粮模式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优化。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3162770.html
10.为什么粮食始终不涨价(老农民不容易啊)为什么粮食不涨价?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当家做了主,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农民种植的粮食价格其实是在不断涨价的,不过涨价的幅度,速度没有同一时期其他商品那样猛烈,那样突兀,是一种平缓的价格上升趋势。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单独粮食价格的上涨会这样的平稳呢?不大起大落的。 https://www.ewtop.com/archives/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