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人将因疫情遭遇粮食危机?!米面油会涨价吗?囤不囤?

一日三餐,粮不可少。粮食话题,始终牵动人心。

4月21日,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冲击全球经济,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可能增至2.65亿。

2.65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并且,还是严重粮食危机!

全球疫情拐点迟迟未至,一连串关于粮食的疑问已接踵而至——

全球哪些地方将会出现粮食危机?我国没有粮食危机,会有涨价危机吗?过多囤粮有无必要,会有哪些后果?

真糟心!

五分之一非洲人食物不足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13亿人陷入重度粮食不安全境地。他们已经处于极端饥饿状态,身体虚弱,无力抵御病毒侵袭。

而据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可能增至2.65亿人。

↑图片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

专家认为,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产量,而在流通。特别是全球粮食产业链远比人们想象得要脆弱,一连串出口限制正在实施,很有可能导致市场短缺。

截至3月底,全球已有12个国家出台限制粮食出口举措,严重干扰了整个粮食供应链。

那么,最缺粮的地方是哪呢?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有五分之一的非洲人口面临食物不足问题。

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持续严重干旱和连年歉收导致1200万人陷入缺粮困境。去年12月份,成群的蝗虫又侵袭了他们的庄稼。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如今又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考验。

此外,非洲的萨赫勒地区、中非共和国、刚果、南苏丹等也面临粮食危机处境。

别担心!

我国粮价不会大涨

我国粮食供应情况相对乐观。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计,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完全能实现稳产保供。

据了解,我国粮食总库存处历史高位,稻谷小麦够国人吃1年以上。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的话更是底气十足: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虽然,咱们国家没有粮食危机,但有不少网友在担心涨价危机。

对此,专家表示,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我国粮食价格不会大涨。

我国粮食价格主要是“政策市”。当前我国粮食储备十分充足,今年粮食生产情况较好,平抑粮食价格相对容易。

长期看,随着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粮价会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不仅能让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买得起粮,还能让农民有种粮积极性。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也指出,未来10年,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将明显加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保供能力将大幅提升。

没必要!

盲目囤粮实非明智之举

一有关于粮食的风吹草动,就会有人抢购囤积粮食。

这不,对于缺粮这事,有些人“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在疫情影响下,不少人冲进超市疯狂扫货,浩浩荡荡的人群过后,米面油等商品所剩无几。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还记得那些吃不完的盐吗?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海盐将受污染,食盐供应不足”的谣言袭来,国内不少地方出现了抢购食盐的人潮。然而,囤盐热潮过后只剩一地狼藉:事实证明,我们不缺盐!

当年,不缺盐。现在,我们也不缺粮。

专家提醒,盲目囤购粮食,实非明智之举。

在国家并不缺粮的背景下,花大价钱把经销商的库存变成自家库存,搞不好粮食就会变质,经济损失只能由自己埋单!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跟风囤粮,很可能使得本来物资充裕的局面,反而出现暂时性供应紧张,影响了正常市场秩序,到头来,伤害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THE END
1.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展望:粮食供给有保障价格波动或不大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调整,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证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实现2024年冬季小麦种植和未来面积的平衡,并且对市场心态也有一定利好影响。 2024年新粮上市以后,政策暖风频吹,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央储备粮增储政策、各级粮源暂停投放等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断释放积极信号,避免因季节性卖压导致粮食价格持续大范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354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关于售粮进度的问题,各地的通报不一样,甚至各个统计数据都不一样,但整体有一个说法是统一的,那就是今年的售粮进度远高于去年同期,往好了说对年后的玉米价格有很好的利涨作用,往坏了说就是典型的压力前置,后续能涨多少就要看官方释放多少库存了!而近期东北地区不断有粮库宣布停收或是即将停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https://www.agri.cn/sc/scdt/202412/t20241230_8702625.htm
3.粮食为何不能大幅涨价伏敬4770……》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导致酒类公司和粮油公司的涨价.市场行为的自我控制是涨价,所以政府只能通过宏观调控来约谈. 辕锦15597565005》铁涨价煤涨价为什么农民生产的粮食不涨价 - 伏敬4770……》 涨价,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供求规律”问题.煤、铁,前两年价格跌的凶,是因为总体上“供过于https://www.da-quan.net/ti/%E7%B2%AE%E9%A3%9F%E4%B8%BA%E4%BD%95%E4%B8%8D%E8%83%BD%E5%A4%A7%E5%B9%85%E6%B6%A8%E4%BB%B7.html
4.粮食涨价就能让农民致富?粮食涨价就能让农民致富,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真的靠谱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粮食价格受多重因素制约,供需关系、国家政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都可能影响其涨跌。单纯让粮食涨价,可能并不一定能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如果粮价涨幅过大,超出市场承受范围,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他替代品,减少粮食需求,反而导致农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ltqjtx.html
5.为什么粮食始终不涨价(老农民不容易啊)为什么粮食不涨价?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民当家做了主,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农民种植的粮食价格其实是在不断涨价的,不过涨价的幅度,速度没有同一时期其他商品那样猛烈,那样突兀,是一种平缓的价格上升趋势。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单独粮食价格的上涨会这样的平稳呢?不大起大落的。 https://www.ewtop.com/archives/24447
6.农民为何享受不到涨价实惠市场专家指出,不少粮商在农民需要用钱时节低价收购粮食,之后囤积粮食,导致粮食价格企高;一些粮食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比较明显,甚至出现了价格垄断和操纵的现象。 生产与消费环节同受涨价之害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双城市、望奎县等地农民反映,这两年粮价一路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但他们的日子并没有因粮价上涨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9/03/content_1880206.htm
7.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三)那肯定会啊,无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哪条曲线移动变化,交点都会移动的对吧。那么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什么时候会上下(或者是左右)移动呢?《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一)》,《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二)》,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不过为了说明问题,还是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https://www.jianshu.com/p/7c19d7e4f828
8.涨价了,农民也种不了地了,吼嘛债券?期指?大宗商品?来看专业机构的资产布局思路→迎来2025年,在特朗普再次成功当选,国际贸易局势大概率愈发复杂的情况下,市场人士普遍预期,不确定性仍是市场常态,大类资产配置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债市、股市、大宗商品在内的资产都会在波动和分化中出现机会。 https://www.toutiao.com/w/1820223134440580/
9.粮价上涨(精选十篇)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 粮食涨价与增产并行的缘由确实值得探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产量与粮价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通常在粮食产量没有显著波动的情况下, 粮食产量对粮价的影响极不显著;只有在粮食产量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 粮食产量才会显著地冲击粮食市场, 引起粮价的波动。自2004年以来, 我国实施了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5py9ud.html
10.为什么就粮食不涨价标题: Re: 为什么就粮食不涨价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Oct 2 18:05:08 2021), 站内 所以越来越少人做农民 粮食缺口巨大 【在 Miniris (Miniris) 的大作中提到: 】 : 化肥,种子,都在涨。 : -- : : -- 发自xsmth (iOS版)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m.mysmth.net·https://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Hubei/436863?au=roverlan
11.央媒: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仅靠粮价上涨是不现实的。24小时以往经验告诉我们,农民种粮收入高低与粮价涨跌直接相关。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粮价上涨,种粮成本也在上涨。而且,农业生产中一直存在“谷贱伤农”这种“丰收悖论”现象,粮食丰收了,粮价可能会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 也就是说,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仅靠粮价上涨是不现实的,还需要加大种粮补贴力度。 https://www.huxiu.com/moment/152766.html
12.中国粮价上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部门动态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如果大豆产业的遭遇在其他粮食产业重演,到那时,粮价上涨就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志和愿望了。既然粮价上涨是一个确定的趋势,那么与其肥水流入外人田,还不如将粮食涨价的“肥水”留给中国农民。 中国经济时报http://fzggw.cq.gov.cn/zwxx/bmdt/202002/t20200212_5196710_w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