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让农民得到涨价的好处-乌有之乡

最近几个月,国际大米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大米价格却出现了回落走势,不到国际大米价格的1/3。

压低粮价控制不了CPI上涨

在粮价稳定而其他商品价格照样疯狂的事实面前,粮食价格被强行控制在地板价位,难免有欺负或牺牲农民之嫌。

据湖南等地的调查,现在农民种植水稻几乎无利可图了,笔者很担心,中国农村会再现上世纪90年代“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状况,使党中央“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决策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防止中国低粮价补贴全世界

夏粮马上要上市了,和2007年相比,2008年“保护价”提高了4%~9%。我相信一定会和往年一样,农民手中的新粮会按“保护价”被收购。面对国际粮价远远高于国内粮价的局势,一些农民也许会“惜售”,夏粮实际收购价格会有所上浮,但更多农民急于要钱投入下季生产,不得不屈服于粮食部门和私营粮食龙头企业的价格联盟,依照“保护价”贱卖手中的新粮。

当国有粮食部门和私营粮食龙头企业低价收购完农民手中的粮食之后,粮食价格会不会继续稳定不变呢?我的结论是:不会。到时经济学家们也会出面游说政府提高粮价,理由会相当充分: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防止中国低粮价补贴全世界,防止粮价出现报复性反弹而导致恶性通胀危机,粮食涨价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等等。这些理由确实相当充分。

从理论上讲,这叫垄断性涨价;从实践看,去年就多次出现过涨价。如:食用油大涨价、牛奶大涨价、方便面大涨价、大豆大涨价等等。不是一步一步地慢慢涨,是在收购农民手中的原料之后涨价。

与其这样,不如现在就提高保护价,让农民得到涨价的好处。

因而,笔者建议立即提高新粮收购的保护价——在去年保护价基础上提高30%。

粮价上涨从未推动过CPI失控

也许会有人担心粮食保护价上涨了,会使CPI失控。其实这是缺乏依据的主观臆断。

第二,现在猪肉价格是18元/公斤,肉粮的转换比率以1:4算(过去没有配方饲料时,4斤稻谷或小麦和玉米足够生产出1斤猪肉),对应的稻谷或玉米价格应该不低于2元/斤,而提高30%的粮食保护价还不到1元/斤,因此粮食价格上涨30%,并不必然推高猪肉价格或导致生猪生产下滑。或者说,假如1元/斤的粮食价格下养猪无利可图,绝对不是粮价高造成的,是另有原因。

第三,历史上的几次高通胀都不是粮价上涨引起或推动的。1988~1989年的通胀率为18%左右,当时的粮价是绝对管制的,通涨与粮价上涨无关。1990年前后,由于低粮价伤害农民,粮食定购价格突然上涨为0.24元/斤,上涨了100%多,而1990~1993年的物价反而出现较大幅度回落;1993~1995年出现第二次通胀,同样也不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是在通胀出现之后,粮价相对过低,严重伤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下,1994年下半年才准许粮食价格上涨。1996年粮食收购价格达到高峰0.7元/斤,但1996年却出现了通涨转向通缩的现象。历史上的历次通胀不仅不是粮食价格上涨引起和推动的,恰恰相反,每次通胀出现后,都是随着粮价补涨而转向稳定。

过低的粮价加剧通胀

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都是管制状态,不可能出现由粮价过高引起的通胀,粮价上涨引发通胀是主观误判。

恰恰相反,过低的粮价加剧了通胀的后果。因为低粮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以致农村市场萎缩。通胀和农民购买力下降同时出现,两种严重后果不可避免:一是经济结构失衡,“工业产能过剩”;二是城乡发展失调,三农发展严重滞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调控不得不采取两项措施应对:一是强化外向经济发展战略——给外资和海外消费者超国民待遇;二是强化积极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两项措施实施的结果是:第一,导致中国经济走向外向依附型,甚至是“蜡烛型经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第二,中国经济发展患上了积极财政政策依赖症。

需要重新定位的几组关系

每一次农产品和食品涨价,农民得不到涨价的好处,市民也增加了负担,政府也忙碌不堪。面对这一局面,笔者常常想起河北大午集团。

这样的民企合作模式,既增加了农民的利益,又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同时也解决了大午集团发展资金的瓶颈难题,还有利于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

笔者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积极财政政策等这么简单,关键是要重新定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民和市民、企业与农民和市民的关系。-

THE END
1.粮食涨价就能让农民致富?粮食涨价就能让农民致富,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真的靠谱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粮食价格受多重因素制约,供需关系、国家政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都可能影响其涨跌。单纯让粮食涨价,可能并不一定能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如果粮价涨幅过大,超出市场承受范围,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他替代品,减少粮食需求,反而导致农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ltqjtx.html
2.GitHubJungleWooster/kkndme农民,分配有宅基地。国家要稳定,首先就是要农民稳定,因此我国只有农民能够分到土地自己盖房子。 军人,会享受到比公务员更好的福利,让军人享受更高标准的福利待遇,国家有深刻的认识。 那么只有体制外的都市中下层群众才是高房价的受害者,可是这个群体的地位真的很微不足道。 https://github.com/JungleWooster/kkndme_tianya
3.粮食涨价预示着什么事情爱问知识人粮食大规模涨价,说明农民收成不好。由于货币贬值,食品价格上涨,甚至影响到许多国家和地区。而且粮食价格https://iask.sina.com.cn/b/new2Dez0yTeYn7.html
4.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四)同一个区间,涨价和降价产生了不同的弹性结果,这种差异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我没有在资料上看到具体的解释(我个人隐约感到这种差异是符合实际的,由于心理的作用,人们对待涨价和降价的消费反应是不同的,这应该会导致弹性的变化),但大部分经济学家由于这差异化不太认可“端点公式”,为了消除“端点公式”的弹性差异,提出了https://www.jianshu.com/p/c7bd20c8d032
5.三农问题调查报告(精选6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jres9xp.html
6.粮价为何持续不涨?未来农民该何去何从?通货膨胀粮食价格俗话说"勤能生财"早已经不成定理。粮食不涨价,受损失最重的当然是农民,一个人一年也赚不了一两万,还不如出门打工赚钱多。 那么国家为什么多年不涨粮价?真的是国家政策和农民朋友做对吗?其实国家在施行一种保护政策,按照专家的分析,粮食是中国人的基本需求,中国的粮库储备充足,从供给上来看没有粮食涨价的空间,https://www.163.com/dy/article/HA2LSKII0543L395.html
7.河南夏粮收购同比减少538万吨背后:夏粮涨价,农民惜售该信息来源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8月12日发布的一则“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公告。公告称,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夏粮收购总量为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 夏粮涨价,农民惜售 https://www.yicai.com/news/100733815.html
8.科学网—让农民富起来国家才能强起来其次,农民承担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让农民富起来才能够使得农民安心从事粮食生产,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最直观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提供粮食,保证我国的粮食供给、避免物价波动与通货膨胀。而我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是,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007-383947.html
9.2024年9期粮情快讯河南省抓精抓细春季田间管理,坚持抢前抓早、不误农时,提前制定印发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意见、技术挂图,组织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1.3万名农技人员,分片包村、深入地头,培训310万人次,指导农民落实春管措施。夏粮虽然只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是也是一个不小的比重。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备足足够数量的化肥,https://www.fzgrain.com/index-article-details-doc-12828242.html
10.增收减负与减支——改善农民处境的三种思路2003年下半年起的一轮粮食涨价大潮中,农民在粮食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利益主体里的获益是最少的。有多年粮食流通工作经验的侯求学曾以江苏如皋为例做过测算:粮价上涨阶段如果售粮利差有100元,则粮贩(即所谓的农民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分别占有38元、25元、31元,而普通的种地农民一般只有5、6元。(侯求学:“http://www.card.zju.edu.cn/2005/1109/c24475a91690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