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农民的终结》中,写到了传统小农身份的终结,本人认为,这还意味着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解体,小农身份的终结只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解体的具象表现。在此文中,作者多次强调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并从多角度阐述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对农民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无可替代性。“所有的农业文明都赋予土地一种崇高的价值,从不把土地视为一种类似其他物品的财产。”(p59)因此,本人试图从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社会性质出发,研究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民与土地关系高度黏合的经济动因。
一、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的表现
1.农民对土地的情感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可以体现为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孟德拉斯多次在书中提出,“所有的农业文明都赋予土地一种崇高的价值,从不把土地视为一种类似其他物品的财产。”“地产曾是家庭的一个成员”(p59)土地在家庭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这个地位是由土地对于农民的经济价值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农民是土地的主人。农民能够自由的安排土地:对土地作物、土地轮作系统、耕种面积等的掌控,且农民引以为傲的就是其耕种土地的经验。农民在受到严重的剥削时,在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到身上难以喘气之时,他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一丝安慰与慰藉,他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排自己的想要的一切。所以在技术变革之际,农民不仅没有产生产量提高后自己生活能变好的美好期许,反而会感觉到恐慌与不安,这份不安的突出原因是,他们意识到自己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的主人,将不再能够按照自己的经验安排土地上的一切。“如果技术经常地改进,内行的农业劳动者就必须不断地期待从技术顾问那里得到引进新事物、从事改进和进行变革的建议。这样一来,他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了,他永远需要一个师傅来向他传授知识。”(p129)
2.社会声望与土地耕作直接相联系
与现代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的社会声望最主要的是源于此人的道德修养、品德脾性,尽管会与财富的多寡有一定的关系,但若一个人拥有足额的财富,然而若是品德变坏,则其社会声望将与其财富的多寡成反比。同时,收入对于小农以及现代社会的农民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中,收入的概念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们消费的是他们所生产的东西。”(p54)而对现代社会的农民来说,获得收入是其耕种土地的目的。
我们通常认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封建传统的思想,那么为什么在封建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体系中,这种思想能占据主流呢?其根本原因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男性的劳动力量要高于女性,即男性的劳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于女性的,因为男性下地劳作能收获到的是直接的粮食。因此,正因为男性的劳动价值大于女性,对于土地继承而言,会传男不传女。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大了男性的经济价值,从而导致男性的社会地位比女性要高,因此在家庭也会因为男性经济价值高于女性存在资源集中在男性的现象。甚至在极少数的情况中,尽管一个家庭中只有女儿,那么往往也会通过招赘的方式,变相的让男性继承家庭的土地。
女性在家庭劳动中的贡献可能并不会比男性少,但由于在家庭分工中,男性劳动的领域是田地,其劳作能直接为家庭的生活带来保障。所以在形式上来看,男性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不可替代性相较于女性要更强一些。因此,对于父母而言,土地的继承让家庭中经济价值高、劳动贡献最大的儿子来继承,是理所应当。同时,这种让男性继承的观念与做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加强了“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二、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的原因
农民如此的依赖土地,如此的依靠土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农民不再如此依赖土地?甚至大部分的土地被承包出去,自己不再种地呢?我认为,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下生产力低下,并因生产力低下以及封建地主的剥削等综合作用下而导致无劳动剩余的必然结果。
1.土地劳作的直接现实性: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的直接原因
农业生产具有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特殊性:生产周期长、受不可抗力影响大,“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中,农业生产为的是养活人口,只有剩余的产品才被卖掉,以便交纳国税和领土税,获得一些村庄里所没有的食品和服务。”(p62)农民是最容易满足的,其耕种的目的与追求只是想得到生存保障以及一定的劳动剩余,不像资本家贪婪的追求剩余价值。因此,土地劳作直接收获到的粮食,是农民在土地上能得到的最大的收获,而这个收获对于农民的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的直接原因是土地劳作的直接现实性。
2.生产力落后: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的经济动因
3.无劳动剩余:除土地外别无选择
三、总结
本文是基于小农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的表现以及经济动因,人地关系高度黏合实际上可以体现为:土地对农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及农民不得不依赖土地的无奈。那么小农时代下人地关系高度黏合,现代社会如何呢?这是一个值得我去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城镇化迅速的发展的前提下,人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不再跟以前一样,但是人地之间的联系仍然是密切,只是从乡村转移到了城市之中。因此,进一步研究当今时代背景下人地之间的关系,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