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高瞻远瞩地推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万亿斤,首次突破1.4万亿斤。在粮食生产总量不断历史性跨越的同时,近年来粮食生产结构也不断优化,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供给增加,玉米产需缺口收窄,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自给率有所提升。成就来之不易,离不开政策好、人努力、基础实、科技强、防风险这五大支撑。

一是政策好。近些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构建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价格支持方面,持续推行稻谷与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2024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及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均较2019年有所提升,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每斤也上调了6分,这无疑为农民种粮增添了底气。种粮补贴方面,国家于2024年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以及耕地轮作休耕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安排资金支持,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以来,为对冲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先后累计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700亿元。农业保险方面,202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让种粮农户更为安心。据统计,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极大地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人努力。各级党委政府紧密围绕粮食生产这一主题,从春耕到秋收等环节多次进行精心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粮食产量的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近3000名专家积极进行新品种培育和高效农机设备开发,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一线农技人员化身贴身保姆,行走在田间地头,及时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确保新技术落地生根。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三是基础实。我国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我国粮食生产的根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质保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扎实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年前增加了1.23亿亩,总体灌溉面积达到10.75亿亩。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4年实施面积已超过1.12亿亩,有34个项目实施县实施面积在100万亩以上,保护性耕作在减少风蚀水蚀、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作业成本等方面的效果持续显现。

四是科技强。我国粮食科技领域通过优化作物品种、改进耕作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种业创新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小麦品种,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53万份。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喷药机、智慧灌溉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智能化农机逐步推广,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端智能农机逐渐应用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2%,粮食平均亩产389.7千克,较上年亩均提高2.9千克,单产提高对增产贡献达58.7%,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73%。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办公室韩一军、常健)

THE END
1.[新京报]下一个千亿斤在哪里?农科院发布报告提出多个粮食产能提升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亿斤。在1.4万亿斤的高位上,如何才能再次增加千亿斤产能?记者在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粮食产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中获悉,我国粮食产能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报告还提出了多项具体提升粮食产能的途径。 千亿斤增产,已经进入第四轮 https://www.caas.cn/xwzx/mtxw/6cd47f2335594a84af17af85fb2ddb2e.htm
2.根据本讲,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根据本讲,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A.四年B.五年C.六年D.七年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476/1856251qjn2knxdid.html
3.“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十三五”时期, 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___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由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网。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事业单位试题,湖北事业单位常识试题的内容,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点击 习题https://hb.huatu.com/changshi/1522014.html
4.“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以上。“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以上。A.10000亿斤(正确答案)B.11000亿斤C.12000亿斤D.13000亿斤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cb9c65f3c818449888d872f47a376a74.html?fm=bd0249392f71da0e0c1d7af0f44cf58e40
5.“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___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A.3B.4C.5D.6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www.12tiku.com/tiku/10191/8969585.html
6.“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斤以上。 A.一万亿 B.一万一千亿 C.一万两千亿 D.一万三千亿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 A.三 B.四 C.五 D.六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我国“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https://www.xilvlaw.com/souti/jijiao/lwwkxqjt.html
7.“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年稳定在亿斤以上?更多““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连续___年稳定在___亿斤以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四千亿斤以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https://m.shangxueba.com/pufa/569CBED1.html
8.“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年稳定在亿斤以上?A.三年,一万 B.四年,两万三千 C.五年,一万三千 单选题,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ABC 提交 查看参考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n/daxue/J7JHT2M2.html
9.“十三五”时期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多少亿斤以上?答案“十三五”时期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多少以上。这是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课后作业第五题问题。下面小编分享青年大学习第10季第4期课后习题作业第5题答案。 青年大学习第十季第四期课后习题作业第5题答案 “十三五”时期,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___以上。 Ahttp://m.mnw.cn/keji/mi/2334429.html
10.“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斤以上。“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 )斤以上。一万亿,一万一千亿,一万两千亿,一万三千亿https://www.daanchakan.com/answer/99948.html
11.“十三五”期间德州市粮食产量连续保持70亿公斤以上1月8日,记者从“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德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产量连续保持70亿公斤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40.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2%以上。两区划定工作圆满完成,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43.9万公顷,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41.2万公顷、重要农产品生产https://m.dezhoudaily.com/p/1535222.html
12.期间,自治区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粮食产量【习题】2021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消息,“十三五”期间,自治区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粮食产量全国排名再进2位,稳居全国()。[习题,答案 ]https://m.rwtext.com/9PC04G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