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粮食产量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新闻频道

央视网消息: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介绍了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张兴旺表示,今年以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进一步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前三季度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这样几个突出表现:

第一,全年粮食再获丰收。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是近9年增产最多的;早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昨天秋粮收获进度已达82.5%,又是一个丰收季。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仍然保持在1.5亿亩以上,预计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突出表现为数量足、质量好、品种多。生猪产能有序调控,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生猪养殖业稳步发展。肉蛋奶生产稳定,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70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4.5%。蔬菜水果品类丰富、供给充足。

第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充分发挥监测帮扶体系作用,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截至9月底,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25个省,超六成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累计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14.73亿元、惠及93.39万脱贫户,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达到了3301.6万人。加快改善脱贫地区发展和生活条件,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机制,重点区域帮扶成效明显。

第四,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大力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摸清了农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家底,保护利用体系逐步健全。加快实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选育出一批高油高产大豆等生产急需品种。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1.12亿亩。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取得了新突破。

第五,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改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7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46,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第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亿万农民共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七,农村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在安徽、湖南、广西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THE END
1.201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以上201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以上A.1.1亿万斤B.1.3亿万斤C.1.5亿万斤D.1.7亿万斤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fd640cbde864485d9100d2efee73c07d.html?fm=bdbds28872bc09ad55d17a7febfe84ad8b6e7
2.201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以上A.1.1亿万斤 B.1.3亿万斤 C.1.5亿万斤 D.1.7亿万斤 查看参考答案 更多“2018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以上”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12-2015年,我区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万吨以上,实现连续十二年丰收。 A、250 B、300 C、370 D、400 点击查看答案 https://www.shangxueba.cn/4074737.html
3.2023年吉林省粮食产量目标: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吉林省水稻玉米全力奔向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目标 记者从23日上午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3年吉林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建设农业强省?提升粮食产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省计划落实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323万亩。 https://m.163.com/dy/article/HUA2L9S30530QRMB.html
4.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0期(总期129期)在线培训课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端牢粮食和能源“饭碗”,对于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意义重大。 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夏粮丰收到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向好,我们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完成全年粮食生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2.html
5.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国家统计局今天(12月13日)发布,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今年,各地落实党政同责,各部门齐抓共管,亿万农民辛勤劳作,克服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共同推动实现了粮食高位增产。粮食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http://ysxw.cctv.cn/video.html?item_id=15200993698391739165
6.华哥读报显而易见,美国无意归还!怕啥?丹麦首相开始囤罐头;“影子3. 2024年全年粮食收购超过8000亿斤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今年粮食收购量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连续两年稳定在8000亿斤以上。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在连续9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迈上新台阶。 http://hg.52hrtt.com/nd/n/w/info/G1735180536814
7.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块田一块田管,一垄地一垄地抓。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九连丰”。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30123/716f0e3d4a234ef891e0ece347242f3c/c.html
8.“新一轮千亿斤”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已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演进https://www.ntjoy.com/ntw/articleDetail.html?id=8a155e585d3749eb817e505e920ad7d1
9.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来了!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https://www.meipian.cn/50mgo9iw
10.当前农业农村形势6篇(全文)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已经好转并基本稳定,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可以确保的,而近期农民增收在扩内需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今年应该将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适度回升作为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对农业生产的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确保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农产品总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ker6jhy.html
11.四川三农新闻网“两稳”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两扩”就是扩大豆、扩油料,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两提”就是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主要粮油作物亩产提升1%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以上。 在具体政策举措http://www.sc3n.com/index/news/topics/id/6.html?page=33
12.关注!新一期《云浮日报——镇能量周刊》上线南方plus文件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不能打任何折扣的硬指标。而完成这一产量指标,不仅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还必须努力保障农民种粮挣钱得利。要不断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使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28/c740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