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的历次“粮食危机”,发生了什么?腾讯云开发者社区

李兴彪、王聪颖《21世纪历史“粮食危机”探讨与展望》

21世纪以来,全球总共经历过三次“粮食危机”。三次“粮食危机”分别发生在2006-2008年,2010-2011年,2020年至今。本文主要梳理世界上历次“粮食危机”发生的表现以及其原因。

(一)2006年-2008年“粮食危机”表现及原因

“粮食危机”的表现:2006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危机”产生原因和背景:

极端天气影响产量。2005—2008年极端天气频发,美国受到卡特里娜咫风的袭击和中部南部热浪的影响,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频繁出现下降;欧盟受到洪涝灾害和温带风暴影响,2006和2007年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印度2005、2006和2008年均遭到特大洪水的袭击,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能源价格上涨通过两种途径拉动粮价上涨。

以原油为例,第一种途径是替代效应。原油价格上涨,对其替代品如生物柴油,燃料乙醇,PTA和合成橡胶的需求上升,从而导致替代品的原料—菜籽油、豆油,棕桐油,玉米,甘蔗,棉花,橡胶—需求随之上升,拉动经济作物价格上涨,挤占粮食作物耕地,进而拉动粮价上涨。

第二种途径是成本效应。原油价格上涨促使以原油为原料的柴油、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粮食作物价格上涨。

各国农业贸易政策变化和市场投机拉高粮价。一些国家为应对预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维护本国粮食安全,出台贸易政策限制农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进口。阿根廷政府于2007年11月将大豆出口税从27.5%提高到35%,小麦出口税从20%提高到28%。

这一政策对出口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2008年,2008年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从1384万吨下降到559万吨,同比下降60%,出口量增幅从2007年的45%转为-60%,由正转负。小麦出口量从965万吨下降到877万吨,同比下降9%。

(二)2010年—2012年“粮食危机”表现及原因

“粮食危机”的表现:2010年至2012年,全球范围内再次发生普遍性农产品价格上涨。

“粮食危机”产生原因:

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美国2011年遭受暴风雪,龙卷风和干旱,小麦、玉米、大豆产量均下降;欧洲2010年遭遇风暴辛加袭击,小麦产量同比下降2%,玉米产量同比下降1%;印度2012年遭受高温干旱,大米产量增幅从2011年的9.7%下降到2012年的-0.1%,产量增幅由正转负。

贸易保护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供应量不足,拉高粮价。

2010年8月,俄罗斯禁止小麦出口,受其影响,当年小麦出口量从1856万吨降到398万吨,同比下降79%。乌克兰政府从2010年10月开始实行粮食出口配额制,一直延长到2011年6月,2012年11月15日起全面禁止小麦出口,2010年乌克兰小麦出口量从去年的934万吨下降到350万吨,同比减少63%,一直到2013年才恢复到2010年之前9.5万吨左右。

地区冲突导致粮食减产。该时期的冲突以叙利亚内战为主,叙利亚是西亚的粮食生产大国。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农业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量,带动粮食价格上涨。

本次“粮食危机”的表现、原因、粮价的未来展望和中国受到的影响:

1.“粮食危机”的表现

全球食品价格持续走高,小麦价格一骑绝尘。以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为基准,CRB食品现货指数在2022年5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75%,CBOT玉米价格在2022年4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109%,CBOT小麦价格在2022年3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134%,CBOT稻谷价格在2020年2月达到最高点,最大涨幅71%。小麦价格涨幅显著高于食品整体及玉米、稻谷价格涨幅。

全球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小麦期末库存和库销比都处于三年来最低点。

2.本轮全球“粮食危机”产生原因

(1)极端天气: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旱影响粮食产量,小麦因正处在生长季节受影响较大

长期持续的拉尼娜现象导致重要小麦产区频繁出现干旱。通常以厄尔尼诺指数衡量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发生与否。当厄尔尼诺指数大于等于+0.5并且持续超过5个月,即可认定“厄尔尼诺事件出现”;当厄尔尼诺指数小于等于-0.5,即可认定“拉尼娜现象出现”。

干旱导致美国小麦产量和品质严重下滑。美国面临十年来最大干旱,小麦产量受到威胁。USDA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美国约69%的作物生长区都遭遇旱灾。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美麦产量减少影响国际粮食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2021年,美国小麦产量占全球的5.8%,出口占到全球小麦总出口量的10.9%。虽然USDA预测2022/2023年美国小麦产量上升,但不利天气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可能高于预期,导致产量减少,影响出口量,小麦供应不足,驱动粮价上行。

热浪袭击印度,威胁小麦生产。印度迎接122年来最大热浪。自2022年3月起,印度遭遇持续高温。

印度小麦主产区受高温影响,小麦产量下调。印度政府预计今年小麦产量1亿吨,较去年的1.1亿吨下降10%,可能对出口量形成一定削弱。

除此之外,极端天气促使非洲、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及欧亚大陆部分国家(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叙利亚)的粮食产量下降,进口需求上升,进而驱动国际市场粮价上涨。

(2)地区冲突:俄乌问题拉大粮食供应缺口,驱动粮价上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生产供应中发挥巨大作用。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小麦产量总计1.08亿吨,占全球5.7%,产量占全球比重呈抬升趋势;出口量5300万吨,占全球26.1%。俄乌以全球4.4%的玉米产量承担着18.7%的进口量,在国际玉米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俄乌局势变化对全球粮食供需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粮价。

俄乌问题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粮食价格。一是影响农业生产进程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和出口量;二是通过拉高化肥价格影响粮食生产成本进而抬升粮食价格;三是通过影响粮食供应链拉升粮食价格。

俄乌问题严重影响当事国家农业生产进程。俄乌问题爆发正值春耕季节,劳动力短缺和耕地破坏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进而影响出口量。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缺口加大,粮价抬升。

俄乌问题通过拉高化肥价格拉动小麦成本上升。俄乌问题对小麦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俄乌禁止进口化肥政策和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导致的世界能源及化肥供应减少。俄乌化肥禁运政策和欧美国家制裁共同导致化肥和能源供应减少,化肥价格走强,拉动小麦成本上升。

化肥成本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肥价格上涨将拉升粮食生产成本,进而带动粮价上升。

俄乌问题导致粮食供应链受阻。俄乌问题以来,乌克兰出台政策禁止包括小麦在内的一系列商品出口,影响世界市场的小麦供应量,物流方面同样不容乐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俄乌问题将导致63亿美元左右的潜在农业供应链损失。

(3)经济冲击:民众失业率增加,经济恢复不均衡和供应量受阻共同推高粮价

新冠疫情造成全球失业人数和失业率高企,失业率升高带来的收入减少导致部分人口无法获取食物。在非洲中部和南部,新冠疫情限制导致大面积失业,进而使获取食物难度增加。这一局面在南非尤为突出。货币贬值,贸易中断和进口谷物的价格高位导致整个地区食品价格上涨。

全球经济恢复不均衡和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也是粮食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率先走出困境的国家地区恢复生产,对粮食需求开始增长。疫情带来隔离检测需求导致粮食运输受阻,粮食供给减少。供需此消彼长导致粮价上涨。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受阻导致区域性粮食供给不足的情况更加频繁出现,推动粮价上升。

(4)能源价格: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粮价上涨

2021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能源价格上涨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驱动粮价上涨。

3.国际粮价未来走势展望:短期供需矛盾严重

逆全球化趋势加重,各国贸易政策影响出口,加剧供需矛盾。同前两次“粮食危机”情况相似,在预期到粮食价格长期走向的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贸易政策限制出口鼓励进口,维护本国粮食安全。

(二)全球粮价上升对我国的影响:粮价上涨但幅度远小于国际市场

中国粮食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俄乌问题前后,中国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均远低于国际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而中国玉米在俄乌问题后的上涨幅度甚至低于俄乌问题前上涨幅度,受国际玉米价格影响较小。

低进口依赖度助力粮价稳定。我国小麦进口依赖度一直处于低位。2021一2022年,我国小麦进口依赖度连年下降;玉米进口依赖度低,疫情以来有所上升,2021年进口依赖度达到9.4%。国际粮食供需总体而言对我国粮价影响较小。

(三)我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出台多项政策维护粮食安全

1.保障化肥供给,发放农资补贴

2021年来,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粮食价格。磷肥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一系列政策保障粮食生产缺口主要表现在钾肥方面。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氮肥和,我国推出从供给端来看,投放储备化肥保障化肥供应。从需求端来看,研发力度发放农资补贴来提高农民施用化肥的积极性。从技术端来看,加大技术争取做到施肥量少而效果好。

2.建设全面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已久,制度较为完善,三道防线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第一道防线是我国充足的粮食储备。以小麦为例,在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二是关键地区应急粮食储备体系逐步健全。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

THE END
1.中国粮价上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部门动态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必然性 (一)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种粮成本上升 近年来,粮食价格虽然不断上升,但农用市场资料价格涨幅更大。2007年以来,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不过5%的情况下,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部分在50%-72%之间。农民种粮基本上无利可图。现在国内与粮食有关的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都已经实现市场化了http://fzggw.cq.gov.cn/zwxx/bmdt/202002/t20200212_5196710_wap.html
2.另外,中国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仅为0.5%,粮来自RDCY申宇婧另外,中国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仅为0.5%,粮食价格十分平稳,有效保障了中国的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近几年,受到俄乌冲突等不稳定国际局势的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明显。中国近些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将持续增强,形成了对此轮国际粮食危机的安全屏障,有效保https://weibo.com/6119411914/OpHmK32vg
3.20余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粮食价格会再上涨吗?从短期波动趋势来看,李国祥认为,中国粮食价格整体供给充足,去年晚播的一亿多亩小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前期受非理性因素影响,粮食价格上涨较快,但目前已经冲顶了,整体呈现缓慢回落的态势。 对于大豆油等比较依赖进口的品种,李国祥表示,近期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进口大豆油的量会下降,价格会有所提高,但是通过降低关税、减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710&newsId=4902273
4.国际粮食价格暴涨,会影响中国人的“饭碗”吗?近段时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引发关注。国人十分关心,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人的“饭碗”? 国际粮价暴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主要谷物国际价格同比大幅度上涨,高粱价格和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82.1%,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 https://m.gmw.cn/2021-03/25/content_1302188088.htm
5.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难持续【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 价格上涨难持续】财联社11月8日讯,国际粮价的上涨所引发的民众对于中国粮食供给的担心,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刘冬竹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难持续。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https://m.cls.cn/detail/614808
6.国际粮价飙涨会否传导到国内?国家粮储局:全球粮食供求依旧宽松,年全球粮价暴涨,这让不少国民担忧,全球粮食上涨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粮食价格。秦玉云指出,从生产、库存、流通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保障国内粮食供应、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一方面,我国进口粮食占国内粮食产量比重较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主要粮食有小麦、玉米和稻谷,分别占国内产量的6.24%、4.33%和1.39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3/c5058311.html
7.2022年世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小麦水稻和玉米是我们中国人2022年世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小麦、水稻和玉米是我们中国人的主粮,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化学式是(C6H10O5)n。下列有关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B、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0:5 C、属于有机物 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试题涉及知识点 收录过本试题的试卷 安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52311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