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夏粮旺季收购量达1500亿斤、同比增加约130亿斤,新季秋粮收购平稳进行;全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达6.8万家,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170多万吨;全国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12月25日至26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会上表示,一年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着力稳市场、强储备、严监管、添动能、保安全、聚合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物资储备实力进一步增强,管粮管储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全年粮食收购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分品种施策,打好主动仗、组合拳,有效发挥政策性收储的支撑作用、有关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粮食企业的带动作用、预期管理的引导作用,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刘焕鑫介绍,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达1500亿斤,秋粮收购进度快于往年。

据介绍,目前,新季秋粮收购超3700亿斤,较上年同期快10%左右。南方地区中晚稻收购接近尾声,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收购进入高峰期。各类市场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各地认真落实抓好辖区粮食收购的主体责任,提前研究制定应对预案、及时采取针对性举措,积极优化收购服务。预计今年粮食收购量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连续2年稳定在8000亿斤以上,全年粮食收购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粮食收购过程中,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了有效的托底作用。中晚稻上市以来,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安徽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目前已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00多亿斤,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售粮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会议指出,明年要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加大储备粮收储轮换力度,发挥好稳预期、稳市场的关键作用;重点企业要继续履行好社会责任,服务服从粮食宏观调控,“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区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组织引导各类粮食企业入市收购、增建库存,确保不发生农民“卖粮难”。

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进

“美豫粮油”“齐鲁粮油”“皖美粮油”……当前,各地积极打造公共品牌,推出品类丰富的优质粮油产品,推动“好粮”“好油”卖“好价”,为百姓的餐桌增加更多选择,“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成效显现。

据介绍,2017年首轮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实施,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支持各地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500多个;扶持好粮油示范县389个、示范企业1200多家,全国产粮大县优质粮食增加量超过5000多万吨。

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聚焦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和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积极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六大提升行动”实施以来,统筹财政资金350多亿元,在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满足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入统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万亿元。各地精心打造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近40个,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刘焕鑫表示,明年要继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眼粮食流通提质增效,突出抓好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提升、粮食物流加工企业发展、粮食品牌建设、粮食节约减损,大力推动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粮食节约减损取得新成效

节约就是增产。近年来,国家通过投资引导,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近1000万套;指导做好粮食产后短期储存,逐步消除“地趴粮”;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宣传和指导服务,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左右;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积极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2023年减少粮食损失超200万吨。

与此同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大力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粮仓气密、隔热等关键性能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四合一”储粮技术在国有粮库普及应用。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5500万吨。据调查,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的合理预期范围内。

“明年要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物资储备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粮食稳价调控机制、健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长效机制。”刘焕鑫说,要开展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分生态区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应用,推动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发布节粮减损典型案例,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和“大国储备”。

THE END
1.m.bjgrainmarket.com/lyxxhy/886efca0c69011efa03c我国确定2025年粮食生产三大重点任务 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2025年,我国将全力以赴抓好粮油生产,各地将在用足用好补贴、保险等已有政策基础上,落实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以及主产区奖补激励、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等新增政策,调动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在夯实粮油丰产丰收基础支撑上,2025年,我国将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在https://m.bjgrainmarket.com/lyxx-hy/886efca0-c690-11ef-a03c-bd1722a12fbb.html
2.m.bjlsjyzx.com/lyxxhy/886efca0c69011efa03c我国确定2025年粮食生产三大重点任务 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2025年,我国将全力以赴抓好粮油生产,各地将在用足用好补贴、保险等已有政策基础上,落实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以及主产区奖补激励、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等新增政策,调动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在夯实粮油丰产丰收基础支撑上,2025年,我国将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在https://m.bjlsjyzx.com/lyxx-hy/886efca0-c690-11ef-a03c-bd1722a12fbb.html
3.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展望:粮食供给有保障价格波动或不大多措并举稳定粮市 托市政策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14.5万家、联合社达1.5万家,搭建了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24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覆盖。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2024年9月24日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354
4.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2025年,我国将全力以赴抓好粮油生产,各地将在用足用好补贴、保险等已有政策基础上,落实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以及主产区奖补激励、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等新增政策,调动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在夯实粮油丰产丰收基础支撑上,2025年,我国将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在主攻方向上,2025年我国将坚持提高https://www.agri.cn/zx/nyyw/202412/t20241230_8702407.htm
5.农业农村改革40年主要经验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这是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 2018 年,国家较大幅度下调水稻最低收购价。 早籼稻、中http://www.sass.cn/109001/53033.aspx
6.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国人保保险公司新闻导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http://www.hzzgrb.cn/news/1102067078491496.shtml
7.四川三农新闻网第四,注重在“策”上综合用力,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主要涵盖:一是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安排1852亿元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落实国产大豆压榨加工奖补政策,稳定种豆预期。二是强化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今年安排了571亿元,实现了“十九连增http://www.sc3n.com/index/news/topics/id/2.html?page=26
8.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精选七篇)3月15日,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机制研究”, 在长沙通过了由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的课题验收。 该项目针对农业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国家重大需求, 立足农学与生态学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9xfd7r.html
9.政策性粮食收购制度的经济分析农业经济论文多年的实践证明,政策性收购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 2、政策性粮食收购存在的问题 政策性粮食收购制度建立至今已有20年时间。随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内涵、实施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外部性问题日益显现,各种矛盾和挑战也https://www.91xueshu.com/l-nyjjlw/9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