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最近国内粮食价格却不敢恭维,不但没涨,反而出现下跌,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四大主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1、其中玉米回跌幅度偏大,春节过后,玉米价格高位震荡,有人喊玉米会涨到1块8,可是进入3月份,却出现持续回落,目前平均降幅在120-150元左右,玉米均价已经跌到1.4元以下。3月28日价格显示,又有20余家企业下调收购价格,其中:山东福洋生物今早6点30分开始,每斤下调1分,降至1.464元/斤;成武大地7点30分开始下调5厘,降至1.452元/斤;玉锋集团下调5厘,降至1.475元/斤。
2、大豆价格也在下降,大豆主产区的东北三省一区,大豆价由2月份的主流价2.90-3.15元/斤回落到目前的2.85-2.95元一线,每斤降了大约1毛钱左右。
3月26日大豆市场报价中,仍有部分地区下跌,其中:绥化北林每斤下调1分,降至2.92元/斤;海伦海北下降2分,降至2.93元/斤;吉林敦化下调5分,降至2.87-2.88元/斤;安徽蚌埠下调1分,降至3.32-3.35元/斤;河北石家庄、廊坊等地下调3分,降至3.15-3.25元之间;河南商丘下调5分,降至3.25-3.3元左右。
3、水稻市场有价无市、疲软不堪,在玉米、大豆、小麦等价格走弱的影响下,水稻价格也出现回落,并且收购商很少,尤其黑龙江地区,现在佳木斯、建三江、绥化等地区很多农民的水稻仍然没有卖出去,主要原因是收购水稻“价差小”,贸易商不赚钱,很多地区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目前黑龙江地区普通圆粒粳稻价格仍然在1.28-1.35元左右,关键是收的人太少。
4、还有就是小麦价格,随着玉米价格的回调而出现下降,目前小麦主流价格1.22-1.28元之间,但是已经很多地区降到了1.25元以下。
回到要与大家一起讨论的问题上来,为啥国际粮价涨,而我们国内的粮价却“不涨反跌”呢?目前市场比较主流的看法有这样几点:
一是国内粮食储备充足,由于我国连续6年粮食总产均在13000亿斤以上,人均占有粮食比世界平均水平400斤高出70斤,储存的水稻、小麦够我国居民一年的口粮,也就是国内并不缺粮。
二是对玉米的调控力度较大,几大粮食品种中,玉米涨幅最大,山东地区个别玉米企业最高接近1.6元/斤收购,全国玉米均价达到1.45元以上,但是国家通过增加进口、投放库存小麦和稻谷替代玉米、调减玉米在饲料中的占比等措施,平抑住了玉米价格。
三是中间环节存储粮食高于往年,由于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关于粮价上涨的呼声高涨,普通百姓,购置并存储了一些大米、面粉;粮食贸易商手里持有的粮食增加,粮食加工企业也在千方百计增加库存,导致目前粮食滞留在中间环节中的数量较多,导致近期的收购力度下降。
以上这几点,应该是目前国际粮价上涨,而国内粮价不涨的主要原因,不知大家是否认同?希望留言交流。
最后说说4月份粮价能否变盘上涨的问题:个人认为,4月份的粮价还是值得期待的,4月份应该是一个止跌企稳,并会出现小幅上升的一个过程,为5、6月份的上涨行情做铺垫,预计玉米价格仍会成为领涨粮食市场的领头羊。大家咋看?4月粮价能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