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粮商巨头对全球的控制国际四大粮商对中国的垄断

粮食不仅是填饱肚子的农产品,还是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相联动的重要金融投资产品;是影响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物资;是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攻防策略的可怕武器!可以说谁垄断粮食市场,谁就能掌控世界政治经济主导权!美国除了美元霸权、石油霸权,还拥有全球粮食霸权!

当今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业内称之为四大粮商,俗称ABCD。

他们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垄断控制多国的粮食贸易,生产,存储,加工,流通等重要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打压各国自主粮食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进行大量低价粮食倾销,占领其国内市场,大肆并购其国内的各种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彻底将国家粮食掌控在自己手里。

二.四大粮商巨头对全球的控制

粮食战争造成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对峙时期,苏联穷兵黩武极度依赖粮食进口,这时美国直接停止对苏联的粮食援助,苏联不得不在国际上石油换粮食,美国又釜底抽薪,控制油价下跌,同时不断提高国际粮价,造成苏联经济崩溃,政治分崩离析,民众怨声载道,不得不以解体而告终。

一只北非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数天后可能引起一场全球性风暴。2011年的通胀“幽灵”令人们惶惶不安。就像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所称,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飓风”。在面包和大米零售价格骤然暴涨的冲击下,近20个国家出现动荡。那次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的社会危机,发源于国内出现的高通胀、高失业,尤其是高学历人群的失业,导致了这样一场大规模的“街头政治”。这是全球经济危机正在蔓延的标志,也是美国等国金融危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转嫁的表现。

2010年,埃及国内通胀率水平高达12.8%,位列中东北非地区通胀水平最高的国家。这其中,粮食价格一年间上涨20%,粮食成为通胀的主要推力。粮食价格上涨显然并非这些国家的“自身”因素导致。中东北非地区沙漠遍布,普遍无法粮食自给,都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国际市场依存度非常高。埃及是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利比亚同样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食品。据世界银行2011年初的数据,小麦价格在2010年上涨了100%,玉米价格上涨73%。随着全球食品价格飞涨,中东北非的粮食进口国遭受到了国际粮食出口价格持续提升的严重影响。

如果不是全球粮食危机,异常低调的ABCD(美国ADM、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粮商可能还在继续毫无声息地扩张。但是现在,随着四大粮商被公之于众,它们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也逐渐浮出水面。

三.四大粮商与中国的粮食之战

中国加入WTO世贸后开放大豆市场,外国资本疯狂涌入,这时美国设圈套谎称大豆产量大幅减产,促使中国粮油企业在期货市场高价买入,结果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增产,导致中国80%的粮油企业倒闭破产,被国际粮商低价收购,进而操控油价使中国的豆价居高不下。国内的大豆产量一落千丈。

中国粮油企业大多是国外大粮商控股的,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

四.国际四大粮商对中国的垄断

比贸易战更恐怖,中国命门被掐!

在很多人印象中,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事实上,在农业方面,如果和美国相比,美国才是真正的农业大国。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自美国进口大豆约占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37%,占美国出口量的62%。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为何要进口这么多大豆呢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国内大豆消费已经不得不依赖于进口。

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主要是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同时还有作为食用植物油原料的豆类。在这些领域,中国大豆沦陷已成事实,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也开始慢慢布局。早在十年前,四大粮商就开始在东北布局水稻全产业链,从种子、种植、仓储,直到加工,

2005年,丰益国际(ADM参股24.9%)就与黑龙江佳木斯市政府签订了兴建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深加工。益海粮油在佳木斯市的水稻生产基地,生产“香满园”“金元宝”“香宴”“鲤鱼”“金龙鱼”5个品牌,30多种规格的大米品牌产品。与此同时,益海粮油也没有放过对中国种业的市场布局。目前,益海种业已经在河北、安徽、新疆、吉林、北京、黑龙江成立了6个省级公司。

据了解,四大粮商已在中国审定了玉米品种84个,尽管外资玉米品种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但在近几年里,一些外资玉米品种在中国的推广速度却很快。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广西推广种植了1000多万亩玉米,相当于玉米大省黑龙江种植面积的1/5.2010年3月份,中国市场玉米价格开始逐渐上扬,官方为控制玉米价格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中粮集团14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

随着外商攻城略地规模不断扩大,四大粮商抢占市场行为越发隐蔽。近年来,四大粮商逐渐把国有基层粮库作为切入点,频繁向粮库示好,在租赁基层粮库进行代储的同时,也在与基层粮库从事粮食贸易与深加工合作。2008年,益海粮油以极低的门槛收购了黑龙江富锦第九粮库和黑龙江省绥化第四粮库,用于水稻加工和稻壳发电,以及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粮食精深加工。不仅在东北,此前益海集团已经在全国各地与地方粮库合作,河北省南皮县、山东省武城县、嘉祥县、庆云县以及河北的孟村县等地的县粮食局直属国有粮库都和益海集团有合作。

在全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跨国粮商对县级粮库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除了益海集团,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都通过类似途径,渗透到中国粮食流通市场的广大领域,进而影响中国粮食市场。

五.中国的反击

输掉与四大粮商的大豆价格“保卫战”,主粮战场坚决不能沦陷,粮食自给和安全已成为国家关心的头等大事。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粮食安全确实是必须的。但自给率达到多少还是合适的,很多民间机构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还好,我们的政府做了决策。如果仅仅单纯从口粮消费的角度来说,我国要养活13亿人口,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是可以自给自足。但如果加入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以我国的人口基数和农业产能来说,很难达到足够的自给自足。

我国自己生产出的粮食,没有比较优势,在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领域没有竞争力,而进口更具优势。因此,无论从实际情况出发,还是经济的客观规律角度出发,无论是否愿意,我国都不得不面对和放低粮食自给自足的警戒线,不断温性加大粮食进口,与此同时,加大国内的粮食产能。以目前的大豆形势来说,我国想要维持大豆较高的自给率已然是不可能的了。如果国家强行减少粮食进口,甚至禁止粮食进口,那些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企业都将受到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民生。

在2004年及以前,我国的粮食是可以净出口的,说明我们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还有结余,中国人已经足够养活自己了。而且,此后十多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都是年年增长的,没有理由说中国人养不活自己。而在2004年后,中国长期成为粮食净进口国的原因,完全不是因为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不够用,而是自己生产的粮食太贵了,买国外的比较划算。

2006年-2008年,中国和国外资本在主粮上规模宏大的对战过程。空方是中国政府,多方是国际投机资本、国内买办、国内的小投机商。到08年7月结束,空方大胜,多方全面爆仓。从2005年底开始,国际粮价开始上涨。理由是什么就是炒作全球粮食紧张。按照当时的数据,估计全球也就是千把万人口的粮食缺口。问题是粮食,你不吃不行,不吃就得饿死人,不像铜铁等原料,价格高了可以不用。

2005年12月-2008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从300涨到1330(单位:蒲尔/美分),涨了3.4倍;国际玉米价格从185涨到758.涨了3.2倍。同期中国的粮食价格呢,当然也涨了,涨了多少小麦从1400左右涨到2000左右,涨了0.7倍;玉米从1200左右涨到1800左右,涨了0.7倍。为何国际粮食暴涨,而国内粮价如此平静

所有这一切归功于粮食的自给自足,并能略有盈余,可以建立庞大的国家储备,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谷物自给率超过95%,确保了口粮绝对安全。2018年中国进口的谷物及谷物粉2046.9万吨,进口大豆8803.1万吨。一方面我们消费结构在变化,消费水平在升级,生活水平提高了,当然想要吃更好的食物,一些中国不产的优质粮食就要靠进口;另一方面,中国加工食品出口多,粮食需求量也大,2018年,玉米进口310万吨(玉米进口配额是720万吨,我国年消费是2.6亿吨)。因为消费结构改变,肉蛋奶消费越来越多,玉米、大豆及替代品的进口都是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在生产环节,约300克粮食一个鸡蛋,5斤粮食换一斤肉,中国年消费猪肉5300万吨,这需要大量粮食来饲养。此外还有部分要用于工业原料。

2018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2019年我国粮棉进口关税配额通知,2019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三者合计,总关税进口配额总量为2215万吨,与2018年度持平,占我国粮食总量比重不足5%,海关数据显示,近些年中国从未满配额进口粮食。

六.生物降解塑料的本质

生物降解塑料对粮食的消耗和其他弊端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主要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天然材料直接加工得到的塑料;第二类为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共同参与得到的聚合物;第三类为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聚合物;第四类为以上这些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或这些材料和其他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塑料共混加工得到的生物降解塑料。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主要是由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甲壳质)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发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制得,如热塑性淀粉塑料、脂肪族聚酯、聚乳酸、淀粉/聚乙烯醇等均属这类塑料。

第二是成本问题。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价格尚难与石油基产品竞争,这就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第三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支撑。在国外,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宏观政策支持也越来越多,但缺少细则,不利于生产型企业的发展。

第四是企业资金不足和融资难问题。中国生物降解塑料企业规模还不够大,而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回报周期又超出了预期设计,产生了企业资金不足和融资难问题。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并非万能。徐忠华表示,道达尔的比利时PLA工厂建立之初,在产品的推广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即便现在看来,整个可降解塑料行业仍面临一系列共同挑战。但更大的限制条件在于不能与粮食抢夺资源。“无论是用生物做塑料还是做润滑油,最大的挑战是原料从何而来,首先不能与传统粮食作物竞争土地资源。

七.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日益凸显。部分国家停止粮食出口,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屯粮抢购的现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疫情使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供应问题雪上加霜。据美联社15日报道,在非洲的54个国家中,至少33个国家采取了封闭措施,致使农民无法向市场运送粮食,给农村人口提供的粮食援助也受到影响。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前,非洲就有近2.5亿民众没有足够的粮食,撒哈拉以南非洲约四分之一人口营养不良。

疫情不仅给低收入国家带来粮食供应问题,也给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和供应带来挑战。报道称,为防止恐慌性购物,美国各地对包括牛奶在内的部分产品设置了购买限额,餐饮业和学校对牛奶的需求也有所下降。与许多农产品不同的是,牛奶易变质,无法储存到市场需求上升和价格上涨的时候。“就影响规模、范围和复杂性而言,疫情对该行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是全球性问题。虽然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极佳,中国抗疫举措获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并获得积极成效;但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冲击不言而喻。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南方汛期洪灾接连到来。这些外部因素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非常影响,国家高层也不得不制定了诸多节约用粮的新政!……

八.中国的粮食安全何处何从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约20%,而耕地只占世界的8%。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持续稳定发展时期,耕地资源不可避免地被占用,而且大部分城市扩张、工业聚集的地区也是优质农业耕地所在的区域。中国即使能确保18亿亩耕地,但未必能保证足够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也未必能保证粮食产量。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制造业比较优势越明显的区域,农业比较劣势也会更加明显,这也直接影响到耕地和粮食生产。我们可以从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变化进行判断。例如,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在逐渐增加,逐渐超过水稻生产重心江浙地区,成为主产区之一。原因在于,江浙一带制造业就业工资收入高、就业机会多,从事水稻生产的机会成本高;东北一带土地资源相对较多,非农就业机会少,从事水稻生产的机会成本较低,所以有更多的农民开始从事水稻生产。

九.大国呼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这些年,从土地分包到户、实现家庭承包,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改良贫瘠土壤、开发后备资源到坚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从引入新型农业主体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国家通过政策支持、扩大投入、深化改革等举措,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和产能,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显示中央政府有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THE END
1.土耳其怎么做到的?既当美国盟友,又跟俄联合巡逻,还能骂以色列05:46 美国联合四大粮商掀起粮食战争,中国以一敌五,最终结局如何? 08:48 日本开始掀桌子了!大举抛售美国国债,美日进入货币战大决斗 01:15 为什么古代状元大多出自南方? 04:37 俄乌冲突 细节分析 02:21 外网提问:中国突然进行新型战机首飞?这是想要给我们开战了吗? 10:54 中国版雅科夫列夫:他比戈尔巴乔夫破坏https://www.163.com/v/video/VHJO0VCI1.html
2.四大国际粮商做空中国市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如何应对而且我国当时很多企业进口的高价大豆还在海上,正准备运输回国,可货船刚刚出发,大豆价格就已经跌了大半,这导致中国很多压榨企业由于无法承受巨额亏损而纷纷破产,四大粮商趁机收购了很多公司,使中国的压榨行业基本被ABCD所控制。 可以说,中国与四大粮商之间的“大豆之战”输得很彻底,不过没关系,这场战争为我国积攒了大量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210908/1635072.shtml
3.蒋高明: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粮食——农业生产中“收储运”的演变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中国,我们吃的粮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还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感吗?随着食物公里数的不断延长,地球承载力也在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气候变暖、人类健康面临挑战,粮食进口国被控后政局面临动荡危机,乃至潜在的战争灾难。人类为此所所付出的上述巨大代价,那些国际大粮商他们会管吗?https://www.szhgh.com/e/pl/?classid=77&id=124510
4.中国粮食自信从哪里来——写在2022夏粮丰收之际如今,风吹麦浪,农机隆隆,终于迎来了丰收的一刻。中国没有成为全球小麦价格上涨的下一个“压力点”,反而成为国际粮食市场有力的“稳定器”。中国再次向自己、向世界展现了一份中国粮食自信。 背水一战,被耽误的15天怎么追回来? 回首过去7个月,这场夏粮丰收保卫战打得极为艰辛,可谓“背水一战”,主要原因是去年一http://www.moa.gov.cn/ztzl/2022sxjxs/fxpl/202206/t20220622_6403031.htm
5.合川老农民:从大豆到玉米小麦,中国是如何与国际四大粮商斗法的?此番连环操作之后,最终结果就是让国内近千家油商全面破产,一时间哀鸿遍野,而国际资本趁此大肆收购,一举掌控了中国大豆相关产业链。即便到今天,外资对于中国食用油产业链的控制程度也相当严重,在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品牌粮油,背后都能看到四大粮商的资本。 可以说,2003年这次大豆之战的惨败,使得中国民营油企悉数沦陷,唯有https://www.guancha.cn/norlanseed/2024_07_17_741699.shtml
6.2024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中国民主同盟关于建设中国式国际大粮商的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粮商事关粮食安全大局,在国家粮食产业和粮食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国际大粮商在全球粮食安全中的地位,结合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建立中国国际大粮商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https://www.mmzy.org.cn/mobile/NPC2024/Content.aspx?ArticleId=144942&ColumnId=2637
7.占少华:中国全球粮食战略的起因形成及其后果1994年,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谁来养活中国》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谁来养活中国”表面在谈中国,实际上并不关心中国的粮食供应,而是担心如果中国粮食进口量极其庞大,将会影响其他国家营养不足或者贫困群体的粮食消费。占少华老师的讲座有力地打破了此类对中国粮食战略的构陷和误导——谷物才是上述群体的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23/01/468705.html
8.十九大精神进央企中粮集团:保卫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央视网消息: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lkDiUTlET47Ths0aAa4N171121
9.中华粮网:国际大粮商重新洗牌!中粮集团持续全球布局根据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粮集团以103087.3百万美元的营收位列国际粮商之首,排名第91位,是中粮集团连续28年上榜以来的最高排名。 纵观全球粮食贸易市场,中粮集团营收仅次于四大粮商中的嘉吉,跃升成为国际粮商第二名,打破全球四大粮商的贸易格局,重塑全球粮食市场竞争环境。 http://www.cofco.com/cn/News/Allnews/Press/2023/0417/52377.html
10.《粮食战争》试读:四世界四大粮商一方面不断加大囤积,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价格即使出售少量的粮食也能获得较高的利润。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国际市场的高粮价。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邦吉目前是巴西最大的https://book.douban.com/reading/1046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