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丰收色彩浓!农业跑出加速度把中国饭碗牢牢端住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农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今年我国粮食不仅连续第21年迎来丰收,而且首次超过了1.4万亿斤。位于湖北荆门的一片农田,丰收的色彩浓郁饱满,今年这里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第一次采用6行玉米4行大豆相间种植,实现了一地双收,亩产首次超过了1200斤。广东清远,水稻田里一片金黄,走近去看,粒粒饱满,这里种植的是丝苗米。在收割机的帮助下,稻谷颗粒归仓。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这里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农业产业化跑出了加速度,仅一季晚稻的亩产量就超过了1200斤,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10%。2024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单产提升是重要的支撑。民以食为天,把中国饭碗牢牢端住,让人倍感踏实。

临近年底,湖南益阳沅江长进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谷仓里,在今年新收获的谷堆旁,社员们围坐在火炕边,迎来了一年劳作后最高兴的时刻。

湖南各地水稻大多种植两季,然而今年6月,早稻抽穗时,益阳遭遇暴雨天气,8月晚稻扬花又遇上了连日高温,但是今年这里的水稻产量普遍增加了,秘密就在田里。

湖南益阳沅江市共华镇长进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长进:“我们高标准农田建设,田一块一块的方方正正的方便灌溉。今年上半年,6月份将近下了一个月的雨,我的就没有淹掉,今年下半年持续高温可以及时灌水,今年的早稻比去年增产了至少60公斤每亩,晚稻比去年增长了30来公斤左右。”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走进当地农田,了解粮食生产情况。他强调:“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我们的粮食丰收,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锚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底线,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每年去看一看各个地方的粮食生产情况怎么样。正是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上上下下我们形成了共担粮食安全重任这个责任感。”

在湖南益阳,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专业部门的更多新举措也能更快应用在农田里。今年水稻播种期间,益阳市推广集中育秧,推动了当地更多农田单产提升。

湖南益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蒋上志:“集中育秧可以解决大幅倒春寒和提高秧苗质量,对于提升单产起了关键性作用。2024年,全市早稻、晚稻总产量238.5万吨,较上年增长2.4%。”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395公斤/亩,比2023年增加5.1公斤/亩,增长1.3%。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程国强:“保持粮食稳产增产,面积是前提,耕地是基础,科技是关键。随着耕地资源日趋紧张,增加种植面积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今年整个粮食的单产提升,对整个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

山东德州市临邑县秋华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希林:“过去种玉米都是60厘米等行距播种,每亩地能种植4500株玉米。现在用80厘米加40厘米的玉米大小行密植技术,选用耐密度高的品种,每亩地能种6000株。”

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背后也有科技力量带来的充足动力。当下,我国东北已是千里冰封,但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富裕县一些种粮大户的仓库和县农技推广中心,不少农户都聚在一起,打听今年各家大豆种植的情况。

2023年,通过县农技人员推广,一些种植户试种了新品种,并学习了配套的种植模式,2024年就扩大了种植面积。2024年,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许多新品种在培育过程中,通过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可以定向培育抗病、耐密植、抗盐碱等综合性能,应用到大田生产后,大规模提升单产。

向科技要生产力,良机也不可少。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中,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除了大型机械的助力,小型农机的应用也逐渐推广。

12月,在甘肃会宁,一批小型拖拉机正在装车,今年刚在甘肃省示范推广的丘陵山地拖拉机,趁着冬闲,企业根据农户们使用的反馈将机器运回厂里升级。

我国的耕地,有三分之一在丘陵地带。近年来,我国启动了丘陵山区农机补短板行动,研发适合丘陵山地的轻简型农机装备。今年春天,会宁的农民们第一次用上这款搭载北斗导航模块的小拖拉机,就感受到了它的灵巧和高效。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拖公司整机技术主管雒安:“它比人工走得更加精确,可以节省出来一行垄作,增加播种量。”

甘肃白银市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文兵:“原来的人工撒播出苗率低。比如种植100个籽粒,出上50个、60个,其他的就出不来了。现在精准播量基本上在80到90以上的成活率。”

仅仅这一个改变,这里每亩农田土豆的产量就能增加600斤。2024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对单产提升提供了巨大的动能。

大面积单产提升的背后更是各类经营主体的不断探索。12月底,在河南西平县,种粮大户丁军华和他的种植“联合体”成员们正在查看地里的小麦。由于今年入冬后温度偏高,小麦长势太旺,大家一致决定喷洒药物,适当抑制过旺的长势。

“联合体”并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经营主体,是由西平县18户种粮大户自主结成的。2024年,这个“联合体”内各成员的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了两万亩,大面积连片农田不仅让各类管护实现了规模效应,对外“抱团”更让农户们受益匪浅。

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仁和乡种粮大户丁军华:“我们联合就是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打药、统一购销和统一收割,做到了‘六统一’,共同抱团去跟厂家谈判、争取最低的价格。这一次小麦播种,我们从黑龙江引进大型气吸型播种机,地少了它不来,用这种播种机,一亩地比普通播种机增产15%以上。”

成立仅4年,参与“联合体”的种粮大户们亲身感受了自己麦田里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从鼓励各地开展规模经营到各项政策的落实,充分发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能共同凝聚守护粮食安全的蓬勃力量。

THE END
1.善施良策谷满粮仓秋收时节,在楚雄市吕合镇回龙村委会,五本村民小组的150亩稻田里集中展示了由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团队自育的28个水稻新品种。这些品种将通过筛选审定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助推楚雄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 选育良种为核心,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我省瞄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需要,抓紧培育http://www.ynmg.gov.cn/info/1038/106862.htm
2.北海日报数字报好吃的焦馍离不开优质的芝麻,项城市素有“白芝麻之乡”的美誉。2018年,项城白芝麻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常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成为当地富民特色产业。 当地在做大芝麻种植规模的同时,也在不断延伸芝麻产业链条。 周口市老磨坊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生产芝麻香油和芝麻酱的龙头企业,该企业每年要https://epaper.bhxww.com/bhrb/html/2025-01/04/content_3_152500.htm
3.2013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55亿亩,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亩。但由安徽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公务员题库发布公务员行测:2013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55亿亩,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亩。但由。更多关于上海公务员,上海公务员真题,公务员考试真题的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考试资讯号(htgwyks)。 题型:单选题(分值:1) ?2013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55亿亩,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亩。但由于强降雨及洪涝https://ah.huatu.com/2022/0526/2314512.html
4.2013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55亿亩,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亩。但由于2013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达4.55亿亩,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亩。但由于强降雨及洪涝灾害,总产量较上年减少62万吨,总产量为20361万吨。下图反映的是2008年至2012年我国水稻每亩的产值情况及水稻生产的主要成本构成情况。注:产值合计等于总成本与净利润之和。2013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比2012年增长约() A.5.75% B.5.75‰ https://www.xuesai.cn/souti/iy8iyclz.html
5.市场巩固“较快播种进度与高单产潜力挂钩”认知,仍基于4.55亿种植面积基数将决定市场对待7-8月单产变动的敏感程度,亦决定美盘波动幅度。 短期来看,天气形势利于美豆生长,市场巩固“较快播种进度与高单产潜力挂钩”认知,仍基于4.55亿蒲基准预期展开计价。临近6月报告,多头离场观望,种植面积报告重要性高于季度库存报告。中国需求低迷叠加巴西价格仍具优势,使得短期美豆出口疲软困局延续https://3g.fx678.com/index.php/news/detail/202406282057231052
6.农业农村部:全国已收获冬小麦超1.1亿亩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李栋)眼下,正值冬小麦收获高峰期。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6月6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超过1.1亿亩,进度过三分之一,当日机收面积超过1500万亩,已连续三天日收面积过千万亩。 “今年小麦长势很好,每穗大概有50多个麦粒,比往年同期能够增产30%。” 河南省西平县种粮大户赵严杰正盘算着https://m.gmw.cn/2021-06/07/content_1302344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