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别人家大米了?中国这个省的粮食自给率竟然高达600%?水稻坚果总产量经济作物粮食产量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张中国各省粮食自给率的图,根据图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省粮食自给率,整体上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东北最高,东南最低。

这粮食自给率也就是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安全水平。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在100%以上,就是完全自给;在95%—100%之间,属于基本自给;在90%-95%之间,是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一旦小于90%,粮食供求的风险就会增大。

而从数据上看,我国只有一半数量的省级行政区粮食自给率超过100%,还有不少的省份的粮食自给率低于50%,看来这个情况是不容乐观啊。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自给率最高的第一梯队中,黑龙江排名第一,达到了617%,其次是吉林、内蒙古,达到400%。

这些地方之所以粮食自给率高,第一就是因为可耕地面积大。

咱们先看黑龙江,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为2.579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约占该省国土调查总面积的37%。

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耕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从这儿你就能看出,这黑龙江凭一己之力,就占了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一成还多,而且耕地土质又好,名不虚传的黑土地非常适合庄稼生长,所以稳坐产粮头把交椅毫无异议。

再看吉林,同样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吉林省现有耕地1.12亿亩,面积排在全国第四位,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86%。

位于我国黑土地核心区的吉林省,作为一半的山地丘陵+草原+大片农田组成的省份,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也就不意外了。

提到内蒙古,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风吹草低现牛羊,最多的地方应该是草原才对,而实际上,内蒙古是全国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4个省区之一,耕地面积1.73亿亩。

▲内蒙古河套地区农田

内蒙古广袤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嫩江右岸、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尤其是通辽、呼伦贝尔、赤峰和兴安盟东部四盟市耕地面积较大,能占到全区耕地的66%。

由于这三个省份的地势比较平整,稍加改造就可以耕种,不用像西南地区一样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改造成梯田,大块连片的耕地非常适合推进机械化,所以,就有了成为产粮大户的基础。

除了耕地面积大,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也比较适宜种庄稼。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受蒙古高原冷气团影响,冬天非常冷,但是毕竟还是温带季风气候,到了夏天,受副高压的影响,不但温度比较高,降水量也不小,属于雨热同期。

这使得除了东三盟等部分半干旱区域,其他地区的降水量在500mm以上辽宁丘陵地有的会有1000mm,这样的雨量不但足够作物生长,还让东北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虽说全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但东北确实是个例外,起源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大小河流在平原上形成密布的河网。

像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的流域面积就高达50多万平方公里,径流量比黄河都大,而黑龙江流域面积更是达到185万平方公里,比长江还大,这种天然的灌溉系统让东北种植水稻成为可能。

而且温带季风气候使得东北除了黑龙江北部地区的无霜期只有100天左右,绝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都会在120-200天之间。

而水稻的生产周期在110天左右,在无霜期内只要能满足用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而在东北100多天的无霜期足够水稻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了。

对于农作物生长的温度,东北地区也能满足,水稻是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在≥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一般适合种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适合种两季稻。

除了黑龙江部分地区,其他地区有效积温都能达到2000℃以上,辽宁部分地区甚至有3000℃,这就足以满足早熟、中晚熟粮食品种的生长要求了。

除此之外,这三个地方的人口相对全国平均水平还是少很多,据2022年数据统计,黑龙江常住人口3099万人,吉林省常住人口2347.7万人,内蒙古常驻人口2401.2万人,人均耕地水平要远高于全国0.007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地多,粮丰,人少,这么一算下来,这三个省份的粮食自给率自然就上去了。

咱们再看看粮食自给率最低的梯队,北京排名倒数第一,只有4.3%,需要河北支援才能有饭吃,上海也只有9.4%,排名倒数第二,然后就是浙江、广东、福建。

北京、上海这俩直辖市咱就不说了,人口密度和数量就已经决定了这两个地方粮食自给率就不可能高的了,咱还是看浙江、广东和福建吧。

按说这三个地方都在南方,尤其是浙江还是鱼米之乡,以前那产的粮食可是能往北运的,还有广东一般情况下水稻能一年两熟,也有的地区一年三熟,怎么还落到要靠别的省份给粮了呢?

其实吧,从经济状况就能看出来,这些粮食自给率不足的省份是不是经济都挺发达的,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粮食产量越少?

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工业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越发达,一方面很多土地要用于非农业用途,另一方面种粮的经济效益没有其他经济作物高,所以很多农民都会拿农田来种一些蔬菜、花卉、水果之类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或者干脆用来养鱼,这一点在珠三角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而且,这三个省份本身境内也多山,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并不大,像广东沿海沿岸平原都不多,粤北主要是山地,面积最大的珠三角平原也才1.1万平方公里,还有很大一片地方要用来做大湾区经济区。

福建最大的漳州平原更小,才566平方公里,山地比广东境内还多,浙江的杭嘉湖、宁绍、温黄三大平原加起来也就1.48万平方公里,还得承担浙江主要经济区的使命。

这样一来,他们的耕地自然就少得可怜了,像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普查显示,耕地面积只有1397.99万亩,仅占其面积的7.5%。

广东的耕地面积为2852.87万亩,占其面积的10.56%,浙江的耕地面积为1935.70万亩,占其面积的12.2%,且不说绝对面积跟黑龙江、吉林、内蒙比不了,这耕地占比就差了不少。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气候再好,也招不住地少啊!而且,各地区的粮食自给率除了跟粮食产量有关之外,人口的多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且这三个省份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口,像广东常住人口截至2022年末时有1.27亿人,全国第一,去年全省出生105.2万人,连续三年成为全国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

同期,浙江省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88万人,这么算下来,广东人均0.22亩耕地,浙江人均0.29亩耕地,福建人均0.33亩耕地,远低于全国1.5亩左右的人均耕地面积。

这些食品加工企业对粮食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大的,这类产业发达也就意味着每年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所以这几个省份的粮食自给率不足也就顺理成章了。

按照最简单的经验估量法,粮食自给率=粮食总产量/(常住人口×400公斤),自给率明显地超过100%的省份为主产区,自给率大约为100%的省份为平稳区,自给率明显地小于100%的省份为主销区。

这么算下来的话,全国有18个省份的自给率大于100%,东北区粮食供给有余,冀鲁豫区、长江区和部分西南区省份供给平稳略有剩余,东南区、京津区、青藏区和西南区供给不足。

但这个划分标准也不绝对,像粮食自给率超过100%的宁夏、新疆和甘肃,只是因为他们人口较少,在粮食总产量很低的情况下仍旧具有比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所以,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主产区,只有其余的15个省份才算得上是实际供给有余的粮食主产区。

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而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

现在全国粮食产量前十的省份是以中部地区和北方地区为主,其中,东北区、冀鲁豫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保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这个“各省市的粮食自给率”本身是一个伪命题,我国的国民经济搞得就是全国一盘棋,各省份的实际情况、进展策略和任务也不尽相同。

在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全国粮食产量从1959年开始下降,到1966年才复原到1958年的水平,导致粮食供应紧张,山东、河南、甘肃、山西和陕西在当时都是粮食调入省份。

而南方只有福建一省转变为需要粮食调入,期间南方共向北方调出粮食1727.9万吨,年均172.9万吨,那个时候南粮北运就是为了支撑住北方的工业。

到如今,这些粮食自给率低的区域,因为其地理、面积等因素导致确实无法深耕农业,但是他们通过全力进展第二、三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同样也是服务于国家经济进展大局。

所以,他们受益其他区域源源不断提供的农工产品保证,也正如当年的南粮北调,都是各省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而被国家托底劣势的结果。

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其他农业发达区域的负重前行,又哪里会有部分经济大省的岁月静好呢?

THE END
1.全国最新粮食价格概览及市场动态分析大型活动全国最新粮食价格概览:根据最新数据,全国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略有波动。具体价格因地区、品种、市场供需等因素而异。总体趋势显示,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和流通渠道的畅通,粮食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http://www.cyzl6666.com/post/1755.html
2.价格快报第120期2024年10月份主要农产品农资价格走势简析10月份,我省农产品、农资市场价格总体平稳运行,新季稻谷价格低开平走,农资价格弱势盘整。 一、粮食价格 (一)新稻价格低开平走。10月份,今年新季中晚稻全面上市,价格呈现低开平走态势。据监测,本月我省中晚籼稻(三等)市场收购价在129-131元/50千克之间运行,月收购均价为130.05元/50千克,环比、同比分别下跌2.58%https://fgw.hubei.gov.cn/fbjd/xxgkml/jgzn/zsdw/jgjczx/jgkb/202411/t20241121_5422494.shtml
3.浅析大国粮仓——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省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农业强国”作为重点提出,国家重要领导人也有指示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本文以此简要谈论我国目前主要的粮食作物大省。 01 从数据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大省我国的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豆类以及马铃薯红薯甘薯等薯类,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作为最主要https://www.360doc.cn/article/17001851_1120559939.html
4.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分布: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谷子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121/16/60837160_796332259.shtml
5.关于水稻生产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从古至今是处于主导地位。稻米的消费量在农产品之中处于首位,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以大米为主食的,民以食为天,所以稻米的消费需求特别大。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最大。位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004/5130142212001320.shtm
6.农业农村部:这4组数据告诉你没必要囤粮映象新闻融媒热头条有些人担心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会出现食品短缺,市场上出现一些囤积抢购米面粮油的情况,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召开的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了我国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库存量、我国谷物进口量四组数据,告诉你囤粮真没必要。 http://news.hnr.cn/rmrtt/article/1/1335809776185118720?source=mobile
7.2024年3月十大粮农新闻回顾及点评自2003年以来,黑龙江水稻产量持续增长,从800多万吨增加至2017年2819万吨,首次超过湖南跃居全国第一,湖南则在近十年均保持2600-2700万吨的平稳水平,2023年重夺水稻产量第一省的称号。这或将预示着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粮食生产格局的又一次重要调整。 六、FAO:2月国际大米价格跌1.6%https://m.bjgrainmarket.com/lyxx-hy/042a1f30-f650-11ee-a09c-fd625b6e0ca8.html
8.粮食增收(精选十篇)二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40的资金共计5亿多元,对种植水稻的农户实行直补。同时,新增2000万元资金,对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等农机具给予补贴。三是省里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苏中、苏北地区23个县500万亩水稻实施优质良种补贴。四是省级新增农资调控资金3000万元,用于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五是根据国家发布的粮食最低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pw1s8m.html
9.2021年全国各省粮食生产目标出炉!黑龙江作为我国产粮大省,大豆、玉米是黑龙江产区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尤其是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最新印发的《黑龙江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中重点明确将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任务,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适度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提升。 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1425594
10.中国十大水稻产量大省中国稻谷产量最多的省份是哪个全国水稻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也是中国十大水稻产量大省。据吉林省统计局数据,自2015年以来,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200万亩,水稻年产量超过600万吨。吉林省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吉https://www.maigoo.com/top/43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