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如何看待粮价上涨? 作者:郭于玮, 鲁政委近期我国粮食 CPI 明显上涨,政策当局多次强调稳物价的重要性。 从粮食总体价格来看,粮食涨价潮通... 

从三种主粮来看,小麦价格上涨压力最大。2021年冬小麦播种延迟可能影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推升2022年小麦价格。玉米以饲用为主。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下降,玉米需求有望回落,减轻玉米涨价压力。而随着2021年稻谷丰收的影响逐渐消退,年内大米价格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一、粮食总体价格的影响因素

此外,饲用需求、压榨需求等对不同粮食品种的影响各不相同,我们将在下文展开探讨。

从供给端来看,播种面积和人工成本是影响粮价的主要因素。国内粮食生产、粮食进出口和粮食库存共同影响着国内的粮食供给。

在粮食进出口方面,我国粮食的进口依赖度不高。2021年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3%、6.6%和7.9%。但2020年以来,小麦与玉米的进口依赖度有所上升,境内外价格的联动随之增强。同时,我国的粮食出口少且需要配额。发改委会同商务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年度出口计划总量和调控意见,下达粮食出口配额给指定国营贸易企业或有关地方组织对外执行。[1]因此,粮食出口对我国粮价的影响不大。

在粮食库存方面,我国粮食的库销比(库存与国内年消费之比)较高,但历史数据表明,高库销比不等于粮价不会上涨。以玉米和小麦为例,2020年至2021年玉米库销比超过70%,但玉米价格涨幅一度超过20%;2021年小麦库销比达到95.9%,但3月至4月小麦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接近2008年的水平,而2008年小麦的库销比仅为43.3%。

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分析

下文我们将分别分析小麦、玉米和水稻价格。

1、小麦价格

从需求端来看,小麦需求的波动主要来自于饲用需求的波动。小麦需求以食用和饲用需求为主,其中饲用需求波动较大。当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时,养殖企业可能用小麦来替代玉米。因此,小麦需求的波动远高于饲用需求较少的大米。

202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小麦价格的上涨,小麦作为饲料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因此,2022年小麦饲用消费量有望回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小麦饲用总量或在2200万至2500万吨,较上年减量接近一半。[2]我们假设2022年小麦饲用消费量为2500万吨。而小麦的非饲用需求变动较为缓慢,假设2022年小麦非饲用需求为11600万吨,则全年小麦消费需求约1.4亿吨。

从供给来看,冬小麦播种延迟可能影响小麦单位面积产量。2016年至2021年我国的小麦产量稳定在13400万吨左右。不过,2021年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秋汛,导致1.1亿亩小麦播种延迟,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3。[3]播种偏迟可能影响到小麦的每亩产量。我们冬小麦的单产下降到2019年的水平,且春小麦产量与历史水平相当,那么,2022年小麦产量可能在1.32亿吨。因此,2022年小麦的供需缺口大约为800万吨,需要通过进口或消耗历史库存的方式来满足。2021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970万吨,因此,2022年小麦进口依赖度会有所下降。

历史数据显示,小麦国内消费与产量的缺口影响着小麦价格,而且,过去政策粮投放能够一定程度上缓和供需紧张,但不改变价格上涨的总体方向。由于2022年我国国内小麦消费继续大于供给,且国际小麦价格上涨,预计2022年下半年我国小麦价格将稳中有升,下半年小麦价格同比涨幅可能在11.1%左右的较高水平。

2、玉米价格

从需求来看,玉米消费以饲料消费为主。2021年玉米消费中71.8%是饲料消费。玉米饲料消费同比与生猪养殖规模之间有一定的关联。2022年生猪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生猪存栏可能下降。因此,2022年玉米饲料消费同比有望回落。此外,2018年至2021年玉米非饲料消费稳定在8300万吨左右。如果2022年玉米饲料消费同比回落至1%,非饲料消费为8300万吨,则2022年玉米消费约2.94亿吨。

从供给来看,由于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农村部预测,2022/23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42524千公顷(6.38亿亩),较上年度减少800千公顷(1200万亩),降幅1.8%。不过,由于单产提高,玉米总产量预计在2.73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4]因此,2022年玉米的供需缺口大约为2100万吨,需要通过进口或者消耗历史库存的方式来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玉米生产大省吉林近期出现了新冠疫情。截至5月3日,吉林玉米已播种4359.62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63%,同比快10.43个百分点。[5]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文河表示,根据2022年的气候预测和当前墒情状况分析,预计2022春天吉林省各地玉米适播期为4月20日至5月15日。考虑到目前吉林疫情已经明显缓和,吉林玉米春耕有望顺利完成。

由于2022年玉米需求将继续大于供给,且国外玉米价格上涨,预计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高位。如果气候条件良好,秋季玉米收获后,玉米价格有望出现回落。总体来看,下半年玉米价格同比涨幅或在3%左右。

3、水稻价格

从需求来看,大米的消费以食用消费为主,因而需求变动较小。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向食品倾斜,且囤积粮食的意愿上升,因此,2020年和2021年大米需求量同比都在3.4%以上的较高水平。2022年,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居民大米消费需求有望维持正增长,但考虑到人均大米消费的绝对水平已经偏高,2022年大米消费同比增速可能低于2021年。如果大米消费同比回落至2019年的水平,则2022年大米消费量为1.57亿吨。

从供给来看,最近5年国内大米产量稳定在1.48亿吨。如果2022年大米产量继续稳定在1.48亿吨,则大米供需缺口为900万吨,缺口大于2021年,需要通过进口或者消耗国内库存来满足。因此,大米价格同比可能回升。此外,PMI走势与大米价格同比走势较为相似,考虑到下半年PMI有望改善,大米价格同比可能提高。

THE END
1.抚宁区人民政府25.流转后的土地如果不用来种粮对领取补贴有什么影响? 答:为保证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停发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办法遏制撂荒耕地的行为。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区,不符合产业规划的经营行为不再享受相关农业生产扶持政策。 http://www.chinafuning.gov.cn/single/282/4890.html
2.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多次出现了波动,这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给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的粮食产量波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分析近几十年来的中国粮食产量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对我们认识目前的粮食价格及未来走势有重要帮助。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26/09/6857538_340178880.shtml
3.粮价走势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下):食品价格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食品价格仍将是影响通胀出现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因素。 尽管从整体看未来我国通胀将保持温和上涨,但受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未来10年仍可能出现若干次较大的波动。其一,在全球流动性和金融资本的参与下,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频率不断增多,振幅有所扩大,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波动性影响;其二,全球极端天气变化增多,对粮食、蔬菜等https://www.yicai.com/news/240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