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谬论。1.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价不能随便上涨。——粮食事关国计民生,不能随便涨价。那么,粮食如此重要,谁种出来的?农民重要吗?——现在有了机械化耕作,农民可以不要了。
那么,那些为了国家工业发展,为了国家根基扎实,一代一代将辛苦打下的粮食,簸干吹净,上交给国家的农民怎么办?——粮价不稳,会给更多人带来经济压力。那么请问,农民已经承受了几代人的经济压力?——不调控粮价是对经济不负责任。那么,只调控粮价,不稳定市场,就是对农民负责任吗?2.中国尚有很多贫困人口,粮价上涨会拉低人民生活水平。有人拿出恩格尔系数说事,事实上,恩格尔系数是食物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与粮价并无直接关系,并不是说粮价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就降低了。真实的情况是,恩格尔系数更加肯定了粮价的重要性。难道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收入增加,反而会降低国民平均收入水平?甚至还有人说,粮食加价会影响农民收入,这可能吗?有人进一步说,粮食加价会带来通胀,须知,通胀的本质是货币贬值,难道粮价恢复到其应有价格,会引起通胀?何况粮价波动是可逆的。
真正影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罪魁祸首,是粮价略涨,便闻风而动的诸多衍生品、工业品对粮价和农民的围攻与剿杀!3.与国外相比,粮价已经很高。粮价与国外某此国家相比略高,这是事实,但因此抑制粮价的市场调节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强加行为。
因此有人设问,难道美国是靠粮食涨价,才大量出口的?因此有人以美国、荷兰为例,来说明我们粮食生产的低效,但可曾了解人均耕地的国情不同,于是另有两问:你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诸多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的粮食生产?你吃着外来的粮食,可曾有半点心慌?疫情之下,许多粮食出口国家收窄了粮食出口,甚至禁止某些粮食的出口,请问此时感觉到粮食的重要了吗?感觉到农民的重要了吗?由此延伸,一惯用和平的心态看粮食、看农民,会吃大亏的。有老师说,粮食不能涨价,粮食涨了价,农民有了钱,移民海外,会动摇粮食的根本。此言不虚。呵呵。4.农业生产成本太高,产出太少。提到王福重,可能会有人大骂特骂,但仍然有人不知不觉就和王进到了同一战壕,农民生产效率低,投入大,产出少,农民无用,早就应该消灭。只要有农事,就少不了农民,或许换种说法而已,有农民,有粮食,生产效率再高,也要涉及粮价,抑制粮价上涨,终将吃亏。
5.粮食供大于求。由第4想问,粮食真的供大于求了吗?没有!要不然,也不会大量进口粮食,但一旦粮食进口出现问题,谁还敢说粮食供大于求?个人赞成为稳定民本进行粮食调控,但为什么其它工业品可以商品化,可以在市场上横行,偏偏粮食不行?没错,就因为它太过重要,既然如此,该不该重视农业生产?该不该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投入?于是有人跳出来说,农民基数太大,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国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一个人给10块钱,八亿农民就得80个亿,面对这个数字,农民不重要了,只有在贡献的时候重要,只有在不求索取时重要。端碗吃饭,撂碗骂娘,谁给你的傲慢?6.提高粮食价格,会影响工业化进程。这是一个脑洞特别大的答案。没错,粮食事关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但中国近八十年的工业化进程,最基础的前半段是谁在支撑?是农业!
农业一直为工业让路,一直无私地奉献,如今工业好了,摆摆手没你农业什么事了,如今涉及到粮价,便影响到了工业化进程,是何道理?羊跪乳,鸦反哺,工业还是襁褓中的娇儿?农民老实,不求回报,但正当的要求总该是允许的。房可以炒,股票可以炒,期货可以炒,唯独粮食不可以炒,唯独农民不被待见,这是不对的!为了国之根本,粮食我们不炒,但粮食应该体现应有的价值,农民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有人却说,65岁老人从70增加到100元即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知这算术是跟体育老师学的,还是自己发明的。
粮价扭曲的根本原因。那么,粮价扭曲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农民丧失种粮积极性的根本原因何在呢?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冲突、粮价被抑制、收入不对等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这块,我们早已被忽悠瘸了,好在保住了粮价计划调控这条腿,不然会被废掉的。平衡粮价与积极性的根本之道。计划经济下的粮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下的失控所带来的问题,作为老实的农民,接受调控是没有问题的,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商人和商业行为,也应该纳入国家调控体系,可控的市场行为,才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