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3年国内粮食市场:粮价重心有望下降比价关系或将重塑

2022年国内粮食供给总量较为充足,但品种间以及品质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加之粮食市场化氛围浓厚,叠加疫情多发、频发等因素影响,阶段性供需错位频现,粮价重心整体上移。预计2023年国内粮价重心有望下降,小麦、稻谷、玉米三者之间将重塑合理的比价关系,市场化氛围仍将凸显,价格影响流通市场购销格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498万亩,比上年增长0.6%;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创下新高,这也是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2年国内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进口量虽同比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2022年国内粮食品种间及品质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加之粮食市场化氛围浓厚,叠加疫情多发、频发等因素影响,阶段性供需错位频现,粮价重心整体上移。其中,小麦市场表现强势,稻谷市场表现相对较弱。

2022年国内麦价涨幅较为明显,且价格波动幅度加大,疫情、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使得市场主体购销心理博弈激烈;2022年主产区未启动小麦托市收购,这也是自2006年主产区执行小麦托市收购政策以来的第三次。

2022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整体呈现“M”型,阶段性行情频现,超期稻谷大量替代以及进口等因素制约涨幅,但饲用需求旺盛提振其市场行情走势。

2022年国内稻谷市场行情走势整体承压于供需宽松格局,优质优价特征较为明显,国家临储稻谷成交较为低迷,疫情阶段性暴发影响稻谷市场购销格局,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黑龙江相继启动托市收购。

展望2023年国内粮食市场,预计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增强

粮食面积预计稳中有增

2022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编制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其中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跨上1.4万亿斤台阶。

2022年12月15日~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未来10年,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将得到切实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显著提高,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够完全确保,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受益于农业政策的持续发力,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有望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其中谷物面积稳定在14.5亿亩左右,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

惜售与囤粮现象将持续

比价与替代关系相制衡

2022年9月30日,发改委等部门公布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7元/斤,较上年提高0.02元/斤。

预计2023年国内主产区稻谷最低收购价仍将以上调为主,进一步夯实稻谷市场的价格底部空间。2023年国内主产区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可能性不大,但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的概率较高,最低收购价收购量仍将处于近年来低位,以市场化收购为主、最低收购价收购为辅的收购格局仍将持续,惜售与囤粮仍将存在。

2023年国内粮食品种间的比价效应、替代效应将使得其互相之间形成制约,2023年国内玉米与稻麦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饲用替代力度,国内小麦及稻谷政策性库存数量仍将趋于下降。

农产品贸易或保持活跃

进出口将发生显著变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国内粮食进口量为13316.9万吨,同比下降11.8%;进口金额达4912.8亿元,同比上涨12%。其中,小麦进口量888万吨,同比增长0.6%;单价2538元/吨,同比上涨25.56%。玉米进口量1975万吨,同比下降26.9%;单价2255元/吨,同比上涨23.97%。稻谷及大米进口量578万吨,同比增长31.8%;单价2784元/吨,同比下降4.26%。高粱进口量1004万吨,同比增长15.2%;单价2428元/吨,同比上涨17.38%。大麦进口量528万吨,同比下降53.9%;单价2301元/吨,同比上涨25.35%。

2022年10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3年国内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小麦(包括其粉、粒)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包括其粉、粒)720万吨,其中60%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包括其粉、粒)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50%为国营贸易配额。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未来10年,国内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活跃,进出口数量将发生显著变化;大米、小麦进口仍以品种调剂为主,玉米进口将从历史高位大幅下降。

上游高成本下游弱需求

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经济不景气以及产业调整加剧国内加工企业生存难度,加速行业整合进程,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三年疫情已深刻改变国内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餐饮收入39784亿元,同比下降5.4%。

预计2023年国内稻麦加工业因口粮消费需求疲软以及产能严重过剩,面临的竞争仍将较为激烈;饲企因终端需求相对旺盛,经营格局相对较好,但上游成本控制以及下游市场竞争面临的挑战加大。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指出,未来10年,收入持续增长和畜牧业生产扩大带动居民消费升级明显,口粮需求呈下降趋势,饲料需求大于国内生产能力,玉米消费量年均增长1.5%。

国内粮价重心或将下降

不同品种行情走势分化

当前国内粮食供给总量较为充足,但品种间以及品质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需错位频现。国内粮食由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由管控价格和粗略调控向管控预期和精细调控转型。

由于口粮消费需求整体平稳或有所下降,小麦和稻谷产量连年处于历史高位,这使得供需格局趋于宽松,其中稻谷供需处于过剩格局,小麦因连续几年饲用替代,政策性库存数量下降。由于饲料粮需求增长迅猛,虽国内饲料粮近年来进口量大幅增加,且小麦以及超期稻谷大量替代,玉米年度供需无缺口,但处于紧平衡格局,小麦、稻谷替代不具备长期性,且产量及进口量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从国内粮食比较效应来看,小麦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稻谷市场处于价值洼地,当前麦价明显运行于政策价之上。

THE END
1.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展望:粮食供给有保障价格波动或不大展望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仍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攻方向,政策“托底”或引导粮食市场价格区间运行。粮食进口来源结构或进一步优化,消费刺激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粮食市场需求。 2024年,面对自然灾害、动荡的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压力,我国粮食生产再次获得丰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14130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354
2.粮农组织2024年食品价格指数下降2.1%新华社罗马1月3日电(记者张馨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3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主要由于谷物和食糖价格下跌,2024年全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均值为122点,较2023年下降2.1%。 报告指出,受乳制品、肉类及植物油价格推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24年多数月份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整体仍低于2023年水平。其中,2024http://www.xinhuanet.com/20250104/8a47c22f570649bb82a743ca6816d9cf/c.html
3.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12月26日)首页>政民互动>粮油数据>粮食价格>市场监测 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12月26日)2025年01月03日 【字号:大 中 小】 加入收藏|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网站标识码bm61000001 京ICP备0904098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24号https://www.lswz.gov.cn/html/zmhd/lysj/2025-01/03/content_285922.shtml
4.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今年粮食价格下行是国内外粮食供求深刻变化的结果。从全球来看,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粮食供应相对充裕,再加上全球增速放缓对粮食等大宗商品需求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剧粮食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从国内来看,预计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1.4万亿斤,粮食库存充足。进口量前高后低,但总体预计将维持高位。需求方面,加工消费和主体持仓意https://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490d2f609522.html
5.中国价格信息网随着国际大米价格回落,其在国内的竞争力也逐步提升,我国大米月度进口从低位开始有所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7万吨,环比增加41.7%;同比增加35.2%,2024年以来同比变化首次转降为增。11月份我国大米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等国大米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提升。 https://www.chinaprice.cn/slkjzsjcqkbg/54988.jhtml
6.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精选十篇)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 0 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olv1rh.html
7.国内政策变化对粮食生产及玉米市场的影响报告精读逐步增加进口玉米配额。政府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内产量等因素,逐步增加玉米进口配额,以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 鼓励玉米加工业发展。政府支持玉米加工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玉米加工业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型,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 影响分析 政策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市场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https://m.vzkoo.com/read/2023042596e52f84ca4ae7fda8bbeaab.html
8.国内粮价会暴涨?商务部:完全没必要担心商务部: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有记者提问:近期有关国家粮食出口政策变化,引起国内消费者关注,部分地区市场出现集中购买现象,请问我国粮食供应情况如何?会否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问题?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0-04/02/content_7027272.htm
9.3月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小幅上升宏观数据3月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小幅上升。稻谷(大米)、小麦收购和批发价格略涨;玉米收购价格由降转升、批发价格由升转降;大豆收购和批发价格月初快速大幅上涨,后急剧下跌,但全月价格水平高于上月;大米和面粉零售价格小幅上升。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创历史新高,小麦、玉米价格先升后降,大米价格持续上升,大豆价格大幅震荡。 http://data.cnfol.com/080416/104,1299,4038984,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