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大劫案”:苏联偷偷低价收购美国粮,为何美国却笑到了最后?尼克松时期

1972年,苏联赢得了一场惊人的粮食收购战的胜利,以很低的价格买走了美国1/3的粮食,节省了至少30亿美元。

不仅如此,苏联此举还加剧了尼克松政府的被动。在这一年的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此举给了苏联极大的战略压力,使得其之后不得不在很多与美尖锐对峙的问题上保持相对和缓的态度。

苏联大量收割美国粮食,导致美国的粮食库存严重下降,后者的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一度出现短缺,引发选民的极大不满。所以,这也意味着美苏博弈中,在尼克松通过访华赢得先机的情况下,苏联扳回了一局。

1.为什么苏联要大量收购美国粮食?

新出版的《饥饿的巨人:美苏粮食贸易博弈:1945-1991》一书介绍指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就在竭力争取在居民生活水平上赶超美国,并且效仿美国以肉类、牛奶和黄油等高蛋白食品为主导的饮食方式。

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领土面积,耕地面积为2.25亿公顷。但苏联的耕地有很多处于寒冷丢,无霜期短,虽然降水不少,土地肥沃,多年受制于天气,所以出产很不稳定。苏联偏南部地区的耕地如乌克兰东部和南部以及中亚地区,则受土地贫瘠和气候干旱所困。

所以,苏联时期,粮食产量波动非常大,丰收年份如果将剩余粮食良好保存,摊入到歉收年份,平均下来是可以满足民众需要的。苏联时期甚至更早以前的帝俄时期,都能大批量对外出口粮食。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1959年),最大的影响是刺激了苏联领导层,使之错误地确立了以美国消费模式为方向,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几年,还有勃列日涅夫时期全程,苏联都在想尽办法提高人均肉类和牛奶产量、消费量。

不仅如此,为了强化对东欧阵营国家以及蒙古、朝鲜等“友邦”的控制,苏联一边进口粮食,另一边以白菜价出口粮食,这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变得变本加厉。

2.苏联“偷袭”为什么能成功?

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主动接洽中国,急不可耐地派遣基辛格访华,正是因为美国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境遇实在很糟糕,需要找到破局的办法。1971年,美国主动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意味着美国不再承担稳定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的兜底责任,让法国等国家愤恨不已。而美国当时仍然深陷越南战场,亟待相对体面的退场。

苏联其实在1972年遭遇了非常严重的粮食歉收。但苏联人为此主动欢迎西方国家的记者访苏,展示了虚假的粮食丰收景象。美国政府对此半信半疑,偏偏美国军方提供的间谍卫星照片也显示苏联的产粮地区即将丰收。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上粮价暴跌。

这种情况下,尼克松政府为了缓和美苏关系,决定给苏联购买粮食开绿灯。

《饥饿的巨人:美苏粮食贸易博弈:1945-1991》书中指出,偏偏这个时候,美国的农业部虽然意识到苏联贸易代表对于美国市场上的热情有些不同寻常,但是美国此前25年都存在粮食丰收且难以顺畅正价销售,所以卖出粮食就成了美国农业部的首要政绩。这个部门基于本位主义,没有兴趣去观察和判断苏联是不是遇到了粮食困难,只关心如何促成粮食销售。

书中也谈到,苏联方面当时采取了很多迷惑性举措,比如公开场合继续显露出对于粮食贸易漠不关心的特点(但实际上积极运作),又如跟其他粮食出口大国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接洽,构成对于美国粮食贸易商和美国农业部的极大压力,再如提前租订运送粮食的大量船只。

受到苏联方面的干扰,美国政府甚至忙不迭地解除了对苏联粮食贸易的管控举措,恢复了出口补贴政策。美国官员,上至尼克松、基辛格、农业部官员,下到具体参与对苏粮食出口审查的部门官员,都没有意识到苏联会购买如此之多的美国粮食——在1972年7月,订购了1185万吨粮食,到了8月,又订购了1200万吨小麦和700万吨其他粮食——以及这种购买行为的影响。

1973年初,美国粮食库存消耗殆尽,这种情况下,美国市场上粮价暴涨,1973年秋收以前,美国市场上的其他农产品和肉类价格都位于高位。美国人以极低的价格将粮食卖给了苏联人,甚至给了巨额补贴,还有部分属于赊购:美国政府担保。这也被称为“粮食大劫案”。

3.粮食战争最终击垮了苏联

尽管1972-1973年,苏联人通过“粮食大劫案”愚弄了美国人。但在此之后,美国人就充分吸取了教训,加速将粮食贸易、粮食援助作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工具。

智利大选中上台的阿连德启动了对美资公司的国有化,美国对此做出的回应就是启动对智利的粮食禁运,饥饿的智利中产阶级支持军方发动政变。而在此后,美国恢复了对智利的粮食和金融援助。

因“粮食大劫案”而灰头土脸的基辛格,在尼克松水门事件后继续担任福特政府的国务卿。他运用粮食政策来对付产油国组织“欧佩克”,以及非欧佩克成员、但同样依赖于石油出口的苏联等国。

美国借助军事技术创新升级了间谍卫星技术,使之能够更加精准地研判苏联的农业实际状况。“粮食大劫案”运作期间的“空城计”,再也行不通了。而且,基辛格本人公开在世界粮食大会上宣传了这一点,即美国会通过卫星来研判全球各地的农业状况,粮食政策直接被摆在了桌面。

应该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同时运作粮食政策、石油政策的精准度还不够娴熟。又或者说,福特也好,卡特也好,对于苏联民众多少还有怜悯之心。到了里根政府时期,苏联向美国以及国际市场上其他粮食出产国购买粮食变得更为困难了,被迫以其他方面的政策让步来换取价格变得越来越昂贵的粮食。

同时期,美国确立了对苏联绞杀的战略政策,包括禁止一切有助于苏联的技术和设备转让,支持一切导致苏联经济混乱的行动,致力于削减苏联在国际贸易和能源领域杠杆优势,允许苏联加深对西方依赖的贸易,比如粮食贸易——但要求苏联拿出更多的让步。

THE END
1.美国48周印钞24万亿,诱发世界粮食价格飙升,新的珍珠港事件或发生BWC中文网据美财政部和美联储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到,自新冠病毒蔓延以来,加上日前推出的1.9万亿刺激方案和新提出总额约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美国已经在过去的48周内放水印钞了达24万亿美元基础货币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购买和各类经济刺激方案。当所有这些债务货币化,以及不断膨胀的美元纷至沓来时,美联储一手炮制的全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52149
2.全球粮价升至历史最高,美国企业却在偷偷发财?全球粮价升至历史最高,美国企业却在偷偷发财? 全球粮食价格接连打破历史最高记录。在一些国家,饥饿危机已近在眼前。但多国民众深深忧虑之时,全球“四大粮商”却赚得盆满钵满,其中三家都是美国公司。美国嘉吉家族中,有5个人都进入“全球最富有500人名单”,资产大幅增长。你怎么看?https://www.chinanews.com.cn/m/cj/shipin/cns/2022/04-12/news922934.shtml
3.全球粮价高涨民众苦不堪言美粮食巨头却财富激增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乌克兰危机冲击粮食和植物油市场,导致3月全球食品价格继2月之后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并且对最贫困人口的打击最为严重。与此同时,美国粮食巨头却赚得盆满钵满。 阿富汗杂货店老板: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在打仗,我们也受到了影响。目前我们的经济正在下滑,甚至变得更糟,食品价格每天都在上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5769302496237374934
4.国际麦价大涨系“反弹”世界性粮食危机料难再现而且,目前小麦期货价格约为7美元/蒲式耳,为近两年来新高,但这和两年前粮食危机时期约13美元/蒲式耳的顶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美国农业部近日预计,当前全球小麦库存为1 .87亿吨,相当于15 .4个星期的消耗量,2008年小麦库存下降到1 .24亿吨,相当于10.5个星期的消耗量。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0081289468198.html
5.70年代滞胀期美国粮价缘何两度冲高.docx年美国农场化肥用量仍在持续增长 18 图 38:1976~1981 年间美国地租成本趋势上行(单位:美元/英亩) 18 图 39:过剩金融资本冲击粮食市场,推动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19 图 40:滞胀期货币供应量增速长期快于经济增速(1975~1981 年) 19 图 41:滞胀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通货膨胀(1975~1981 年) 19 图 42:美国农产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622/7135062055002143.shtm
6.美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美国是粮食生产大国, 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多年居世界前列,粮食出口量在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中居主要地位。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一直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形成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机制。采用的政策性措施主要有支持价格政策、直接支付制度、差额补贴政策、耕地保护https://www.hnagri.org.cn/article-2997.html
7.解密全球粮价暴涨背后的“食物帝国”周立:美国可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制定了全球性粮食、能源战略,并有能力实施全球战略的国家。因此,美国的石油储备、粮食储备以及生物能源计划,都服从于整个全球战略。美国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的价格联动,是有意策划,还是因应全球粮价变动以及供求变化的市场行为?就我所知道的信息,还不足以做出判断。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5/12/content_2176016.htm
8.美国CPI暴涨,粮食巨头赢麻了,但你了解投资它们的逻辑吗?美国CPI的上涨,确实会让全产业链的粮食公司从中受益。不过,人们投资这类公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取稳定的股东回报,以及抗通胀。 ADM这样的巨头本身已经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追求利润增长的方式更多是在有利的业务环节进行扩张,在不利的业务环节进行收缩,以及通过并购向下游延伸。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4516524302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