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泰国政府发言人日前表示,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上述两国分别是全球大米出口量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国家。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越南和泰国约占全球糙米产量的10%,约占全球出口的26%。掌控超过四分之一的份额,两国的决策足以影响全球大米市场。不过,这将给已经高度紧张的全球粮食市场增加压力。
粮价上涨
当前全球的粮食危机愈演愈烈。3月以来,国际粮价持续冲高、尤其是玉米、大豆等。并且这种攀升还是建立在国际粮价在2020年已经大幅上涨之后的。
俄乌冲突、疫情冲击粮食市场
此轮粮价快速上涨的直接诱因是俄乌冲突。数据显示,往年,乌克兰、俄罗斯合计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3。
而俄乌冲突的发生造成粮食出口受阻。根据联合国的消息,乌克兰方面有已经收获的近2500万吨粮食无法出口。
更深层次来看,全球粮食危机早有“苗头”,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极端气候等,加大粮食供需缺口。粮价上涨早有伏笔,2020年下半年拉尼娜来袭后,美国、巴西等国先后遭遇严重干旱,主要粮食作物减产,其中,巴西2020/2021年度玉米产量大幅萎缩超9%。除极端天气外,疫情反复等,也使得部分粮食产量受损,巴西大豆较为典型。
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粮价大幅上涨下,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印度等经济体开始限制粮食作物出口。
IFPRI近日发布数据称,截至5月28日,包括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内,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的出口限制令,品类包括小麦、玉米、面粉、西红柿、植物油、豆类等。
国金证券指出,供需失衡下,小麦等全球粮食供应处于历史极低水平,或进一步推升粮价。
警惕!能源价格上涨将或将给粮价再添一把火
同时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或将给粮价再添一把火。
近期,在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能源价格一路飙升,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昨日,欧盟发布消息称,欧盟已就对俄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据汇通财经称,7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上涨2.24美元,结算价报121.67美元,为3月8日以来收盘最高水平;8月交割的合约上涨2.04美元,至117.60美元/桶。
而能源价格的上涨将通过两种途径拉动粮食上涨。据中信期货研报指出,以原油为例,第一种途径是替代效应。原油价格上涨,对其替代品如生物柴油,燃料乙醇,PTA和合成橡胶的需求上升,从而导致替代品的原料一菜籽油、豆油,棕桐油,玉米,甘蔗,棉花,橡胶一需求随之上升,拉动经济作物价格上涨,挤占粮食作物耕地,进而拉动粮价上涨。
第二种途径是成本效应。原油价格上涨促使以原油为原料的柴油、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粮食作物价格上涨。
将对国内多个方面产生影响
对国内价格体系而言,粮价上涨对于下游的传导机制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是针对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而言,我国自给率高,进口依存度处于个位数百分比的低位,叠加储备粮库存充裕,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主粮影响实则相对间接,主要体现为原油、化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抬升农作物综合种植成本。
其二是针对大豆、油脂类农产品而言,我国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国内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体现为大豆及油脂类价格上行对我国影响更为直接。
其三是以玉米、豆粕为代表的饲用消费成本上行,或间接影响猪肉价格并向其他价格形成传递。
其四是伴随玉米深加工技术不断精进,工业消费比例整体亦呈逐步上行趋势,相应燃料乙醇等化工品价格或受成本抬升影响。
除谷物以外,本轮俄乌冲突及近期粮食保护主义或对植物油市场形成冲击。我国菜籽、葵花籽进口依存度达15%、8%,均高于三大口粮,其中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6%。因此受近期地缘政治、极端气候以及疫情背景下劳动力等农业基本生产要素短缺、供应链阻梗等因素影响,国内油脂油料及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紧密。
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自给率很高,但大豆高度依赖进口。
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不是用于直接食用,而是主要用于加工豆粕,来制作动物饲料。“逆全球化”的暗涌之下,一旦大豆进口出问题,对中国食物造成的第一波冲击将是肉类价格上涨。
粮价上涨四条投资主线
(1)种业概念股:粮价普涨粮食安全重要性的日益突出
(2)转基因概念股:转基因技术有望加速落地
国金证券指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2022年3月中央《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再次彰显政府大力支持种业发展的决心。在当前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环境下,转基因技术有望加速落地。
国金证券重点推荐:隆平高科:转基因技术储备丰富、登海种业:玉米种子有望实现量价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