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报道,我们痛心地看到:原来引以为豪的我国黑龙江大豆,如今却惨遭进口的外国转基因大豆的“围殴”,以前生机勃勃的大豆产业链,已经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以下原文转载部分帖文、微博,以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附录:
■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黑龙江是否涉嫌低价倾销?
“国内大豆和大豆油市场的最后一块净土正面临失守”;
“外资正在中国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布局”;
“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已经基本停工、停产”;
“黑龙江的大豆价格已低于种植成本,豆农手中40%的大豆仍没有卖掉”;
“黑龙江产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正在展开一场战争”;
……
省大豆协会发出“急救信”
■转基因大豆疯狂涌入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业饱受冲击
本报记者孙超逸实习生莫江江
进入11月,正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刚刚收获的粮食将在这个月完成晾晒和入库的全部环节,大大小小的粮库门口前来送粮的货车经常会排起长队。“今年三等水稻的收购价是每斤1.5元,黄豆没有指导价,我们也不收。”建三江前进农场第三粮库是国家级粮食储备库,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已经没人种非转基因大豆了(国内一直禁止种转基因大豆),没有大宗的黄豆产出,粮库自然也就不再收储。而在几年之前,这里曾是黄豆的主要产地之一,黄豆的种植面积一度曾占到所有耕地4成左右的份额。
就在昨天,中国食用油网预测,11月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预计将达到650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16万吨,为近5年来月度同期进口量最高记录。
一面是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一面是国外转基因大豆疯狂涌入,这一减一增的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
大豆产地
大豆每亩比水稻少挣600元
“不种大豆就是因为大豆不挣钱。”前进农场农民陈鹏告诉记者。1984年刚开始承包土地时,他承包的3000亩地种的都是大豆,那时种植大豆比种水稻的利润还高,而且不需投入平整土地、打井等一系列成本,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水稻价格逐年上涨,但大豆价格却一直原地踏步,涨幅有限,因而2005年,他就把大部分承包的土地变为水田,到了去年,连坡地上也都改种了玉米,不再种植大豆。
陈鹏算了一笔账,以今年为例,水稻的收购价是每斤1.5元,虽然受水灾影响水稻的产量有所下降,但亩产依旧稳定在1000斤左右,算下来每亩地种水稻毛收入1500元,而大豆今年的亩产则在350斤左右,虽然价格最高的能到2.6元,但算下来一亩地的毛收入只有900元左右,比水稻少600元,而两者的种植成本相差并不大。“同样种一亩地,种大豆收益只有种水稻的60%,谁还愿意种。”
黑龙江省农业部门发布的调查也显示,2012年黑龙江种植大豆每亩净利润为256元,玉米每亩净利润为495元,粳稻每亩净利润高达695元。两亩大豆的利润赶不上一亩水稻。
而除此以外,种植风险也不容忽视,水稻、玉米交到粮库就可以有国家的指导价保底,而大豆则只能交到榨油厂或是大豆经销商手里,价格随行就市,风险颇高。
“利润加风险”的综合作用下,也就不难理解大豆种植面积的大面积萎缩。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一度占到全国三分之一还多,但到了今年已经锐减至3105万亩,比2009年时6011.7万亩的种植面积已减少近一半。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进口大豆量的急速上升,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为4255万吨,到了去年这个数量已经增加到了5838万吨,增幅达37.2%,去年进口大豆总量几乎占到国内消费量的80%以上,而转基因大豆占到了进口大豆总量的九成多。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价格问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贵、进口转基因大豆便宜。”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对记者说,眼下一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价格约为4500元左右,而进口转基因大豆最新价格为每吨510美元(约合3107.8元),低了近三分之一。
加工企业
转基因加工成本一吨少200元
除了购入价格上的差别外,企业在利润上的考量也是转基因大豆进口量连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工转基因大豆和国产大豆一吨要差出200元以上的成本。”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杨宝龙也算了一笔账。刨去本身的差价不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需要企业从农民手中自己收购、称重、化验、运输,每一项工作都要企业自己亲力亲为,投入诸多人力物力,仅这几项每吨就增加了近百元的成本。
而在商业上,加工企业多付的成本并不止于此。同样是用大豆,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资金流转,一年资金可以循环流动5至6次。而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则要一次备足一年的生产货源,不但拉长了资金的流动期限,还需要更多的仓储面积。而加入这些成本之后,一吨国产大豆的加工成本已经高出进口转基因大豆超过200元。在这种情况下,加工企业每加工一吨就亏一吨,唯一的结局就是倒闭。
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统计,其全省油脂加工企业年加工产能在1450万吨左右,但目前九成以上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都已停产,实际加工量只有200万吨左右,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到了“集体倒闭”的边缘。
“如果让油脂加工企业自己选,经济利益的作用下,谁也不会选择国内的非转基因大豆。”北京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两者在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制品认识不足,没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加工企业只能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
未来展望
导致粮食危机,还是规律使然?
“从短期的情况看,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价格确实比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价格要低,但是当转基因大豆100%地占领了中国市场,我国大豆产业消亡后,进口转基因大豆还会这么便宜吗?”在国内知名反转基因人士顾秀林看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加工量的萎缩实质上是一场“粮食危机”。
但是,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看来,如今的困局恰恰是国内反对转基因大豆种植所引起的。她介绍,目前我国对转基因大豆是“可以进口、加工,但不能自己种植”。这是一个奇怪理论,在经济杠杆下,国产大豆式微已是必然,那么为何不让农民种产量更高的转基因产品?她对记者说,如今的困局更需要的是一场“产业升级”,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开转基因大豆种植。
■黑龙江大豆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大豆是中国主要粮食品种之一,身兼粮食作物和畜产品养殖业饲料的双重身份,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然而,大豆又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粮食作物,2012年大豆外贸依存度高达82%,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任何变动都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影响。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产区,产量占国产大豆1/3强,但因为比价关系及进口大豆的影响,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连年下滑,产量逐年下降,2010—2012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从6470万亩下降到不足4000万亩,同期产量也从585万吨下降到不足400万吨。豆农生产积极性削弱,本地加工企业发展停滞。这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遏制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下滑趋势,维持与保有一定的国有大豆产量和必要的战略储备,对于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维持国家粮食价格持续稳定运行、确保国家粮油安全至关重要。
一、黑龙江省大豆有其独特优势
优势之一:大豆产业基础好。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7%—44%,总产量占全国的38%—46%,商品率达80%以上;大豆种质资源保护、繁育与推广最为发达;耕作栽培技术及种植经验积累丰富;加工基础设施及产品链条长;拥有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实力雄厚的专门从事大豆生产、加工、推广的科研单位。黑龙江省一直是我国大豆出口的主要供应地,鼎盛时期年出口量近百万吨。日本是黑龙江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场,上世纪90年代前,每年出口量都在30万吨左右。
优势之二:为非转基因大豆。黑龙江省种植的大豆全部为非转基因品种,符合人们对天然、健康粮油食品消费的市场需求,而世界其他大豆主产国已被转基因大豆侵蚀殆尽。截至2011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率为94%,巴西为83%,阿根廷为100%,上述三国大豆出口合计占全球出口量的88%,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分别为3470万吨、3780万吨、890万吨。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50%左右来自美国,但美国国内的转基因大豆则主要用于制造动物饲料、生物乙醇和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美国消费者食用的豆油、豆奶、豆腐等豆制品都标有“NON—GMO”(非转基因)、“ORGANIC”(有机)、“NATURE”(天然)等字样,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市场包括大豆在内的非转基因制品比转基因制品价格高出30%—50%。
二、发挥产业优势,确保粮食安全
大豆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又是最具经济效益的粮食作物,其延长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应从粮食安全和经济价值的角度认识大豆产业的重要性,发挥龙江大豆优势,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非转基因优质大豆及产品的旺盛需求,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和人民营养健康需要,促进豆农民生的改善。
第一,强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效率。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大豆生产能力。跨国粮商对黑龙江这片生态净土窥视已久,我们不主动保护,后果恐怕是不但在加工与贸易环节丧失话语权,就连生产环节也会受制于人。因此,强化大豆生产基地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生产基地建设,可以保证豆农的基本生计,提高豆农生产积极性,为后续加工及贸易提供专有品种,实现专种专收,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优质优价的目的。
第二,构建大豆产业合理布局,扶持重点区域。以国家批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为契机,着手制定与实施《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积温带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利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土地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生态优势明显,而中南部地区积温相对较高、加工与运输条件便利的优势,合理规划不同大豆品种种植规模,重点选育与推广市场需求旺盛的高蛋白大豆、食用大豆品种。同时,统计未纳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大豆播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的县市,对其进行重点扶植。对大豆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的大县,建立大豆主产县产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
第三,强化质量安全控制,打造龙江品牌。一方面,立足产区,出好产品。“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本事,才能承担责任;有质量,才能满足市场。利用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望,站在粮食安全角度,制定高蛋白大豆、高油大豆及其他加工专用型大豆的相应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原产地采购,并在各主要产区实行产地检测备案制度,企业采购时进行第三方检验,确保专用型和特用型大豆质量,严格执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流通环节的关键点监测和标识制度。另一方面,恢复非转基因大豆对外出口优势,促进大豆国际贸易平衡,提升龙江大豆世界知名度。通过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扶植和提升,打造龙江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促使黑龙江省成为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加工、贸易集散地和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现货、期货交割中心,提升黑龙江省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贡献度,提高为世界人民营养健康提供优质粮食产品的能力。
(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部分微博选登
2013年11月8日整理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