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24年国内粮食市场:品种比价回归正轨阶段供需影响预期南方小麦网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小麦信息服务专家

2023年国内粮食总产增加,供给充足,粮价重心整体高位回落,但不同品种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各异;粮食市场化运行为主,阶段性价差失衡导致品种间替代量同比增加。预计2024年国内粮价重心将明显下移,市场主体购销博弈仍较激烈,小麦、稻谷、玉米之间的比价关系将会回归正轨,阶段供需格局将影响行情预期。

近年来,党中央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断夯实“耕”基,粮食面积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5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小麦和玉米面积增加,稻谷面积稳中略降。2023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99亿亩,比上年增加986.3万亩,增长0.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34亿亩,比上年减少751.6万亩,下降1.7%;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163.2万亩,增长0.5%;玉米播种面积6.63亿亩,比上年增加1723.2万亩,增长2.7%。

2023年粮食丰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农民群众努力耕耘,支农惠农政策得力,良田良种良法共同发力等等。展望2024年国内粮食市场,预计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多措并举保面积提品质预计粮食产量维持高位

2023年,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农村部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抓粮食生产头号工程,印发《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进间套复种、整改复耕,挖掘面积潜力,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春播前,国家及时出台了被称为“豆十条”的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中央财政及时下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业内专家表示,面对越来越紧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高的稳产保供要求,必须开阔思路视野、创新方式方法,系统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突出应用导向。在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的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种粮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不同品种行情各具特色品种之间比价或将回归

2023年国内粮价整体延续高位水平,受供需矛盾、灾害天气、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阶段行情特征突出,且不同品种和品质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粮食市场化氛围浓厚,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各异。

2023年小麦行情几经波折,大起大落,阶段性行情表现突出。一场大雨改变了小麦市场的供需格局,饲料企业大量采购芽麦推升市场看涨情绪,进口数量大幅增加、供需双方极限拉扯、终端恢复缓慢等等,使得市场主体购销心理不断变化。

主粮最低收购价略上调市场化收购继续占主导

2023年,我国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随着国内粮食市场化步伐的持续推进,小麦收购已经实现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转变,小麦最低收购价从“托市”过渡到“托底”。

2023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2024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较2023年上调1元。从当前国内价格形势来看,小麦最低收购价更为重要的一层意义是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提振市场信心,预计2024年小麦市场仍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

预计202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有启动可能。虽然我国政策性稻谷库存巨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以粳稻为主,且大部分粮源集中在黑龙江地区,同时,库存粮源品质存在不同程度下降。截至2023年12月15日,主产区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过9000万吨,同比增加近500万吨。截至2023年12月18日,江苏全省累计收购稻谷154.92亿斤,折合国家中等质量标准,全省中晚籼稻市场收购价为135~150元/百斤,粳稻市场收购价为134~146元/百斤。

根据价格监测,黑龙江自2023年12月6日起在佳木斯地区率先启动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国内稻谷市场产需略有盈余,且稻谷库存消化渠道相对单一,库存销售压力较大,区域供需不平衡或将长期存在,价格将更直接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国际粮价影响国内进口拓展多元渠道调节供需

2022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禁令或出口限制措施,导致国际粮食价格高位运行,亦有丰产丰收、出口增加带来的价格下跌。截至2023年12月2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软红冬小麦3月期约报收616.25美分/蒲式耳,较2022年12月23日下跌146美分/蒲式耳;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3月期约报收473美分/蒲式耳,较2022年12月23日下跌187.5美分/蒲式耳。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4374万吨,同比增长9.1%。其中,小麦累计进口1149万吨,同比增长29.4%,平均进口单价2553元/吨,同比上涨0.57%;稻米累计进口240万吨,同比减少58.4%,平均进口单价3729元/吨,同比上涨33.95%;玉米累计进口2218万吨,同比增长12.3%,平均进口单价2313元/吨,同比上涨5.25%;大麦累计进口967万吨,同比增长83%,平均进口单价2383元/吨,同比上涨3.57%;高粱累计进口487万吨,同比下降51.5%,平均进口单价2480元/吨,同比上涨2.12%。

总体来看,小麦、玉米、大麦进口量同比不同程度增加,稻米、高粱进口量同比下跌。2024年国内粮食进口关税配额保持不变,其中小麦(包括其粉、粒)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包括其粉、粒)720万吨,其中60%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包括其粉、粒)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50%为国营贸易配额。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3年12月《谷物供求简报》显示,2024年度期末世界谷物库存量最新预报数较期初水平增长2.7%,创历史新高;2023/2024年度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库消比)预计为30.8%,较上月预测值提高0.1个百分点,表明供应宽松形势延续。整体来看,供应面仍将利空谷物价格指数。而近日发布的11月份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21点,同比跌幅达19.4%;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为120.4点,同比下跌10.7%。

国内粮价重心整体下移买方氛围预计仍较浓厚

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国内粮价重心整体下移,小麦、稻谷、玉米仍将以市场化运行为主导,结构性矛盾仍存,优质优价特征将延续;国内粮食供给充裕,叠加进口增加,考虑到2024年国内经济逐步恢复、终端消费以稳为主的趋势,国内粮食市场买方氛围或仍较浓厚。

THE END
1.国内外粮价涨幅为何差距大今年国际粮价有可能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要减少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就要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供稳价能力。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建设,不断拓展粮食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增强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话语权。有关部门在春节期间仍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http://www.jl.gov.cn/szfzt/jlssxsxnyxdh/zcyt/202301/t20230119_8662886.html
2.新的一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将会怎样运行?预计2024年国际粮食市场: 价格波动幅度将收窄 总体水平略低于上年 2023年,受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局部地缘冲突影响减弱、粮食供应相对宽松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震荡下行,除大米价格上涨外,其余品种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预计2024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将收窄,总体水平将略低于2023年。 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CQ/2-3/info/1025330
3.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需求方面,加工消费和主体持仓意愿均较为低迷,面粉、大米企业全年开机率偏低,饲料产量同比下降,加上企业大多保持轻库存随采随用的模式,总体需求较为疲软。粮食供强需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价格承压下行。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联动性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国际粮价下跌通过进口渠道传导至国内市场,对国内粮价下行产生影响。https://m.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490d2f609522.html
4.国际粮价暴涨,输入型通胀是否影响国内“饭碗”?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许多国家纷纷捂紧自己的“粮袋子”,这是否会传导到国内?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刘刚近日对媒体表示,受生产、流通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后期国际粮价走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效应相对有限。 https://m.gmw.cn/2021-03/25/content_1302189260.htm
5.农业农村部说粮食价格问题。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国际粮食价格农业农村部说粮食价格问题。 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就20%,而国内只上涨0.7%。 这让我想起来2021年买化肥行业的事情。当时买了亚钾国际,钾肥。而下定决心买的理由却不是这个,是因为中老高铁的建立,中国对东南亚的辐射能力增强。加上东盟会议,东盟作为基本盘,一定程度也是大后方。 https://xueqiu.com/7143769715/281435275
6.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精选十篇)供求模型是关于价格和产量变动关系的模型。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供求均衡模型是通过粮食的价格和进出口量反映出来的。当国际粮食供给充足时, 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粮食价格, 这样有利于通过进口来调节国内的需求;国内粮食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出口来影响国际粮食价格, 进而影响到国际粮食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粮食供求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olv1rh.html
7.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上涨的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http://www.card.zju.edu.cn/2023/0411/c24475a2739775/page.htm
8.国际粮价上涨,农业农村部:对国内影响有限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举行发布会。受疫情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当前世界粮食供给充足,不存在短缺问题,近期国际粮价上涨,主要是疫情造成的恐慌性消费影响。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谷物消费总量2%左右,国际粮价对国内影响十分有限。https://m.loupan.com/zy/news/202004/4282525
9.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有何影响?农业农村部:影响十分有限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有何影响?农业农村部:影响十分有限 闪电下单,秒级成交,捕捉股市风口>> 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确实有所上涨,粮食安全现在又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此应该https://wap.eastmoney.com/a/20200404144413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