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石油暴涨中的利益博弈打印页面

通过此次石油暴涨我们看到,美国在其经济基本面恶化的困局中,经几次闪转腾挪就转嫁了危机,进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启示我们,在充满各种博弈的国际利益场上,要实现利益就必须参与博弈。如果低油价符合我们的利益,就要用博弈的思路去争取实现这个目标。“博弈之中智者胜”。也许,现在我们应该去打击一下投机者敏感的神经和脆弱的信心,采取措施使外界相信中国难以接受这么高的油价。这就是博弈,尽管只是开始,却是有意义的开始——在波谲云诡的油海中弄潮的开始

石油暴涨中的利益博弈:大战略与小算盘

(原载:《中国国防报》)

王湘穗

今年以来石油价格扶摇直上,连续7次刷新油价的历史高位。5月23日每桶原油价格升至135美元,比一年前涨了一倍。欧佩克组织轮值主席哈利勒惊叹道:“油价涨疯了”。尽管如此,哈利勒估计“油价将继续上涨”。此前,高盛公司的分析师已经预言,油价可能在6至24个月内涨到150至200美元。虽然这几天石油价格有所回落,而人们却在担心油价再度疯涨。

一、油价为什么暴涨?

关于油价暴涨的原因,各有各的说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需求说,即新兴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太快。这种说法的依据往往是特定国家如中国印度石油需求同比增长数据,但它难以回答在2007年世界石油总需求同比增长0.8%、2008年预计增长1.2%的情况下,为什么油价会涨一倍?同样无法解释的是,在2002年至200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7.7%,而油价却上升了4.2倍。实际上,新兴国家石油需求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重化工产业的转移,中国生产多了,其他国家就可能不生产了,并没有打破供需的基本平衡。因此,把石油上涨归结为新兴国家并无道理。

二是供给说,即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供应缺少弹性。这是从供求关系的供方来找原因。对这一点欧佩克组织并不认同,他们认为,世界存油达到53天以上,说明市场上供油应充分。以往他们在这方面吃过亏,所以现在多我行我素。

三是美元说,即美元汇率下跌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美元是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大概占到结算总量的80%左右。今年来美元大幅下跌,油价自然上涨。根据欧佩克的计算,美元每贬值1%,每桶石油就上涨4美元。不管这帐是否算得精准,大概谁都会承认美元大幅贬值的确是石油大幅上涨的重要因素。

四是投机说。据2006年美国参议院一份名为《市场投机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中的角色》报告,在原油每桶70美元的价格中,有20美元来自大型金融机构的投机。据此推测,目前130美元的油价中有60%的投机因素。这远高于专业人士关于投机占油价10—20%的推测。近日,美国证监会推出报告,认为把石油价格暴涨归结为投机因素并不准确。听起来这象是洗清自己的辩解。

五是地缘政治说。这是一个可以装进许多因素的“筐子”,从美伊关系、土耳其与库尔德人间的武装冲突,到尼日利亚反政府武装的袭击、英国油田的罢工……,的确这都可能对油价产生影响,但显然不是主要因素,而更多的像是投机商们操纵石油期货市场的题材。在他们手中还有许多这类题材,比如是美国石油储藏政策的变化,也可能是中国的奥运或是抗震的需求。

通过梳理,便不难看出,尽管导致此波石油价格上涨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显然是美元贬值和石油投机。

二、谁从油价暴涨中获利

此番石油价格的暴涨,实际上是利用石油价格杠杆对全球财富进行重新分配。那么,获利者是谁呢?

毫无疑问,石油输出国,包括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国家从石油涨价中赚了钱。如今世界上80%的油田归国家所有,石油涨价,石油输出国自然获利增加。据统计仅海湾6国,2007年的石油收益就达到3810亿美元。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也赚的钵满盆满。

诸多参与石油期货交易的金融投机机构和投机者也获得了巨额收益。在美国发生次级贷危机的背景下,大量投机资本进入石油等大宗期货市场,保守估计仅在石油期货领域的资金就超过了3000亿美元。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统计,2007年原油期货涨幅达到56%。与此同时,投机资金在石油商品期货中的净多头寸竟然增长了2674%。

石油利益回输美国的渠道还不止于此。2007年11月由于美国经济基本面恶化,石油美元开始流出美国,美国资本项下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但流出的石油美元在世界上找不到可容纳的投资项目,在激起石油输出国通货膨胀后只能又回到美国。欧佩克国家赚取的石油美元,大多还要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成为美国可以用来弥补财政和贸易赤字的资本项下的净流入。

有赚便宜的,自然就有人吃亏。今年以来,除美国以外的石油进口国的成本都大幅增加。基础资源的价格上涨,将沿整个产业链向上传导,引发广泛领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这种影响也将波及全球。如果油价等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制成品价格也将随之提高,最终将抑制消费和生产,把世界拖入萧条。

三、世界能够承受多高油价

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对372名美国石油行业的高级主管调查,有55%的人认为油价将会在年底前跌破100美元,21%的人认为会在100至110美元间波动,15%的人认为会在110至120美元,9%的人认为石油价格将维持在120美元以上。不论是业内以80美元一桶石油为高油价的参考数值,还是以2007年中国每桶进口石油平均价格约69美元的标准衡量,都说明石油将告别“低油价”时代。

那么,世界能够承受多高的石油价格呢?日本经济学家牧野润一提出了一个测度指标,他以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的1980年为参考点,用当时石油消费数额和名义GDP之比7%为尺度,确定可能引发世界经济萧条的石油价格是126美元一桶。由于各国能耗技术水平不同,所承受的石油价格也大有差异。据他推算,萧条临界点的石油价格,美国是160.1美元、日本168.1美元,德国172.4美元。而中国为99.5美元,印度为62.6美元。

有研究预测,原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将导致全球GDP总值下降0.5%。其中日本因能耗低只下降0.1%,而美国将下降0.4%,中国将下降0.8%。据瑞银估计,油价每涨10美元,美国通胀率就会升高0.38个百分点,欧洲及日本的增幅则分别为0.30及0.13个百分点。综合起来看,石油暴涨将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基本面。实际上,石油对国家经济基本面影响的差异,主要不是能耗问题,而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问题,如美国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制造业只占GDP的13.7%,其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在下降,美国进口石油不过是增加“车中油”而已。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石油主要用于生产,即使消费,也是“身上衣”和“口中粮”。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石油价格上涨绝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从最近印尼等国油价上涨后出现示威,便可见一斑。

四、合围世界:能源与粮食的战略会师

这次石油价格的暴涨,初步扭转了工业性基础资源与粮食性大宗商品的比价关系,“油贵酒(乙醇)贱”改变了价值链。这对由于美元贬值危及其国家信用的美国来说,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变。

在汽车从福特生产线上开出的时候,福特公司就曾尝试使用乙醇燃料。但乙醇燃料在动力上不如石油,而且成本高昂,所以被放弃了。根据现有技术,每桶原油价格超过50美元,乙醇燃料就可以收回成本。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创造了乙醇燃料卷土重来的机会。美国政府给每加仑乙醇燃料补助51美分,更是推波助澜。据瑞士日内瓦的全球补贴行动组织在200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06年美国政府对生物燃料的资助额在63亿~77亿美元之间,预计在2008年达到130亿美元,据统计,2005年美国年生产生物燃料乙醇42亿加仑,到2007年已达到80亿加仑,可替代美国2%的石油使用量。

目前100美元以上的油价,使生产乙醇的利润已达50%,这无疑更刺激了乙醇燃料的生产。美国审计总署预计,目前做乙醇的玉米为美国玉米总产量的1/4,随着未来几年乙醇燃料的增加,今后5年里美国将有1/3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由于美国玉米出口占到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5%,而美国玉米产量的1/4用于生产乙醇,预计2008年美国玉米出口减少48%,这将导致世界粮食市场的严重失衡。同样严重的是,由于种玉米价格的攀升,压缩了与之轮种的大豆的种植面积,因此又带动了大豆价格上升。同时,作为重要的饲料,玉米价格上升直接导致肉、蛋、奶价格上涨。

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新发布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统计数据,从2006年4月22日到2008年4月22日,以美元计算粮食价格上涨了69%,石油上涨了84.4%,具有明显的联动关系。美国借助石油价格的飙升促进生物燃料的发展,起到了打通油价与粮价之间通道的作用。据估计,到2030年,美国生物液体燃料的总产量将达到600亿加仑,可以满足30%的液体燃料需要。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通过使用乙醇燃料,就可以满足到2030年石油增长需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紧俏的粮食不仅可以使美国从粮价上涨中受益,而且可以成为他控制粮食进口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战略工具——你因美元贬值或许可以不用美元,甚至因石油涨价不进口石油,但你却无法不要粮食。

五、利益集团的小算盘

最近,美国石油集团开始游说国会,希望开放对美国沿海油田的钻探,开放对阿拉斯加地区的石油勘察;汽车巨头要求对使用乙醇燃料立法,加快推广使用的E85乙醇汽油(85%的乙醇和15%的汽油)的汽车。其实,在美伊危机背后也不难发现军火利益集团的影子。在石油利益的博弈中,各种利益集团都在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常识告诉我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也总是伴随最大化的冲突。

通过此次石油暴涨我们看到,美国在其经济基本面恶化的困局中,经几次闪转腾挪就转嫁了危机,进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启示我们,在充满各种博弈的国际利益场上,要实现利益就必须参与博弈。如果低油价符合我们的利益,就要用博弈的思路去争取实现这个目标。“博弈之中智者胜”。也许,现在我们应该去打击一下投机者敏感的神经和脆弱的信心,采取措施使外界相信中国难以接受这么高的油价。这就是博弈,尽管只是开始,却是有意义的开始——在波谲云诡的油海中弄潮的开始。

THE END
1.你知道为什么玉米价格突然暴涨吗?你知道为什么玉米价格突然暴涨吗?韩秀云讲经济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女儿神秘失踪,男人找寻5年,意外破获连环杀人案,惊悚片 憨憨哥说电影 1897跟贴 打开APP 男人跟恶魔打扑克,怎料恶魔输的一败涂地,殊不知都是男人的计谋 花开花影 3516跟贴 打开APP 婆婆让儿媳卖公司帮小叔子创业,最终却落得个人财两https://m.163.com/v/video/VS7C9EJ4G.html
2.2021年玉米价格行情如何?玉米价格暴涨原因分析2021年玉米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这也表示现在养殖行业对玉米的需求增加,后期随着生猪和肉牛的养殖增加,玉米的市场需求还会增加,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已经突破了1.3元一斤,而且还有上涨空间,内蒙古赤峰玉米价格2600元一吨,河北石家庄玉米价格2610元一吨,江西南昌玉米价格2820元一吨,江苏连云港玉米价格2800元一吨,从我国的玉米消费情况https://www.xjxnw.com/m/html/information/infor_win.html?id=1647281
3.2015的玉米价格为什么一直下跌,2016年会是什么样的趋势呢2016年玉米为什么掉价了 玉米掉价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供需变化、气候变化、生产成本和政策影响等因素。一、市场供需关系是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当玉米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会下跌。这可能是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或者消费量减少导致的。二、气候变化也会对玉米价格产生影响。例如,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条件会https://www.chuang-fan.com/news/cai-annkawndnbccdwzzzbw.htm
4.全国玉米市场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组织振兴尽管受到干旱影响,2014年我国玉米仍获丰收,产量创下历史次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玉米饲料及工业消费仍然疲软,国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格局。但玉米临储收购数量庞大,一度造成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玉米价格出现暴涨,新玉米上市后价格在供应压力下迅速下降。 玉米产量为历史次高水平 http://m.zgcxtc.cn/news/104067.html
5.年内暴涨43%!玉米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玉米价格攀升,带动今日A股玉米概念开盘大涨,截止午盘涨幅收窄。登海种业领涨7.6%,荃银高科涨6.4%,隆平高科涨4.2%,史丹利、北大荒涨逾3%,丰乐种业、神农科技、农发种业等跟涨。 数据来源:同花顺 玉米为何大涨? 玉米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其价格加速上涨,是受到多重因素共同刺激所致。 https://m.gelonghui.com/p/418193
6.玉米价格暴涨“倒挂”现象频现市场供需是真缺口还是假炒作?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的玉米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炒作的供需缺口的问题,未来的价格波动更可能来自行业上下游的博弈和资金的推动,继续上行缺乏动力,但2021年玉米价格或仍将处于高位区间运行。 国储投放能否改变暴涨行情? 2020年以来,在国家玉米临储库存拍卖殆尽、产不足需缺口预期以及高需求预期的作用下,玉米期货与https://m.jbzyw.com/view/306240
7.警惕玉米价格频繁波动影响产业链当前玉米价格频繁波动更多是多空博弈的结果。经过市场自身调整和国家政策干预,目前国内玉米供需趋于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最复杂最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玉米价格暴涨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继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之后,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经历一个集中调整并逐步回落的过程,3月份玉米价格高位回落,进入4月份,玉米价格波动频繁。 https://m.gmw.cn/2021-04/15/content_1302232325.htm
8.玉米种子玉米种子价格玉米高产品种种植玉米的时候,玉米种子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着来年玉米的产量。因此,火爆农资招商网【3456.TV】特为大家推出玉米种子专题。http://zhuanti.3456.tv/yumizhongzi
9.国际粮价暴涨,会影响中国人的“饭碗”吗?近段时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引发关注。国人十分关心,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人的“饭碗”? 来自粮农组织。 国际粮价暴涨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份,主要谷物国际价格同比大幅度上涨,高粱价格和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82.1%,玉米价格同比上涨45.5%,小麦价格同比上涨19.8%。 https://m.jnnews.tv/guanzhu/p/2021-03/25/80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