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下跌农产品滞销能否突破丰产跌价怪圈

近期,中办、国办发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根据各类主要农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程度,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机制还在完善,农产品滞销却是摆在眼前。农民如何破除农产品价格下跌怪圈?如何实现增收?

再过几天霜冻就要来了,在山东聊城的广平乡,大片的剁椒却还有采摘,这些剁椒怎么办,是被冻坏烂在地里,还是直接将辣椒田毁掉,来年再说?当地的农技人员和椒农们,都是一筹莫展。

广平乡驻村指导员梁一升:市场量没有往年那么大。今年我乡种植辣椒400多亩,以目前的形势,每亩地还有一千斤左右,总量应该有40万斤。

出现滞销的不仅仅是剁椒。在山东滨州的阳信县,芹菜同样出现了滞销。菜农王文勇说,往年这时候,芹菜早就卖完了,今年这60亩却只卖出一小半,一点辙都没有,是真愁得慌。

王文勇:卖一斤赔一斤,还赔不着呢,马上就冷了,芹菜再不出去就坏了,再就是小麦种不上,小麦产量也上不去了。

每一年、每个季节,各种新鲜农产品应季上市,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就时常会有出现。在价格波动中追涨杀跌,很多菜农被套牢,“菜贱伤农”的悲剧不断上演。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书童认为,散户具有分散性、自发性、盲目性的特点。要摆脱农业周期律的困扰,散户需要自救,自救的一个办法,就是成立专业合作社。

王书童:我觉得首先蔬菜生产一个是实行集约化、标准化,形成小规模的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或者合作社,他们作为主体来生产,同时和一些大中型城市批发市场超市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他们对产品、品种、质量的要求来安排生产,达到蔬菜生产标准化,打造自己品牌,避免价格大起大落。

苏阳是上海一家果蔬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有一个得意之作,就是将丰收的水蜜桃,卖出了一个高价。今年6、7月份,上海南汇的水蜜桃丰收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质优的水蜜桃出现了滞销,同样的桃子,6个一盒,苏阳将它卖到了160元。

苏阳:网上有微博、二维码都有的,网上卖的蛮好的。

苏阳的做法是,通过电商搭建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将优异的桃树品种、标准化生产的果实展示出来,来赢得市场的青睐。近几年农产品电商发展很快,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汪亮认为,新的形势下,农民要转变原先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自救的一种方式。

汪亮:一定要融入到现代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中去,对生产者来说,我把产品按照合同的约定,按值按时交给你,那么其他的风险就由商业环节去承担了。

农民积极自救,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就能得到保证么?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农户常大鹏正在给玉米脱粒,准备卖粮。

常大鹏:再留的话,留个三天五天就该捂了,就不值钱了,就全扔了,根本一分钱不值了,就没人要了,就得早点卖,最起码现在没捂,最起码能卖出钱来。

常大鹏:产量都没上来,苞米籽粒不饱满,没法留了。

冯树国是公主岭市某粮食收储公司的负责人,他说,因为农户缺乏晾晒设备,大家的做法是,将收上来的玉米,直接卖给类似他们这样的粮食收购企业,粮食收购企业将玉米烘干后,再卖给国家临储粮库。冯树国说,今年国家临储粮收购政策的变化,让从事粮食贸易的他,收粮时更加严格,这个严格,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往辽宁卖粮时,刚刚吃过亏。

冯树国:我拉到那里排队排了一天一宿,霉变超标2.3%,人家不要,要我们退车,退车咋整,贱了卖,不能拉回来,从鲅鱼圈港口拉回来又有运费了,国家标准价是2040元一吨,这卖1950元一吨,一下差90块钱,按三等粮算的。

收粮企业更加谨慎,农户卖粮也就更加困难,种粮大户常大鹏说,卖都困难了,也就谈不上什么收益了。

常大鹏:这都芽都出来了,今年是没招了,眼瞅着赔钱也得卖,过两天就更不值钱了。

有专家认为,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产品时常出现滞销,一方面是没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政策措施应该积极跟上。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书童:至今没有建立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平台,无法为种养殖业提供准确生产决策信号;另一方面,仍然缺乏对农产品“逆周期”的平抑措施。

农产品滞销、农民卖粮难,说明农民需要缓冲市场冲击的手段,市场行情的预警、农业灾害保险、政策补贴、粮食深加工,都是缓冲风险的手段,我们急需将这些手段编织成为一张网,为农民减缓从市场高处跌落的风险。

THE END
1.粮价大跌:悬在中国农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老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如今粮食市场出现的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到7亿农民、乃至13亿中国人的生活。 长期供需失衡 本次粮价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国内库存积压、国际粮价显著低于国内。这二者其实是一个本源的两种不同表现,都源于国内畸高的粮食价格。 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通常都https://m.gelonghui.com/p/38242
2.玉米价格持续走低新粮上市后供强需弱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两个定价逻辑导致玉米价格一直走弱。目前新粮的折港价是 2100元-2200元/吨,盘面已经跌到2200/吨,下跌的空间相对有限。另一个原因是玉米的替代品比较多, 据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13亿吨,同比增长6.1%。这两个定价逻辑导致玉米的价格下跌。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9173183999173.html
3.海外粮价突然暴跌!通胀见顶?粮价是否还有下跌趋势?由于现实的需求走弱并未出现,全球经济还远没有进入衰退。因此,衰退预期导致商品大幅下跌后,预期交易要停下来等等实际经济的走向。中信建投期货认为,在此过程中,能源和粮食的抗跌属性有望凸显。 衰退下或再度转向降息 美联储加息已经没有新鲜事。尽管6月已经加息75个基点,市场对美联储7月再加https://b.pingan.com.cn/node-ssr/base/brop-cmp/ssr/ugc/details/001147790/?outerSource=zxpt_2207_000658&tempType=bank
4.今日数据精选: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连续十一个月下跌;硬科技的春天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129.8点,环比下降0.6%,主要原因是食用油和乳制品的价格下降。这是该指数连续十一个月下跌,为30年来连续下跌的最长时间,与去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则回落了18.7%。 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小麦、葵花籽油等粮食的主要生产国,全球粮食价格一度飙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88695
5.全球粮价跌至五年最低多因素导致国际粮价下落世界银行最新一期《粮食价格观察》称,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五年最低。 受低油价影响,2014年全球粮食供应充足,2015年小麦、玉米和大米丰收在望,这些因素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下落。农业和食品行业继续受益于去年原油跌价导致的化肥、燃料和运输成本下降,尽管近期油价出现上涨,但粮价仍保持http://3g.sdchina.com/show/3400234.html
6.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12个月下跌当地时间4月7日,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3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该指数已连续12个月下跌。报告指出,3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6.9点,环比下降2.1%,与去年3月的历史高位相比下降20.5%,谷物和植物油价格领跌。 报告显示,供应充足、进口需求低迷以及黑海粮食倡议延期等因素是推动食品价格指数下行的主要原因。https://m.gmw.cn/2023-04/07/content_1303334851.htm
7.多个粮食主产区量减价跌一些地方亏损严重——中国青年网种粮效益的增与减,直接影响种植意愿和粮食产量。《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赴皖黑粤赣吉鄂湘等地的粮食主产区,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数十位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他们普遍反映,受产量减少和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今年的种粮效益出现下滑,一些地方亏损严重,大户心态呈消极观望、减租退租和安全感低等特征。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1612/t20161206_8917999.htm
8.大米购销价格均下跌2021年3月15日,全国主要粮食品种收购价格周报:小麦2240-2840元/吨,平均价格2533元/吨,环比基本持平;早籼稻2300-3300元/吨,平均价格2634元/吨,环比涨0.1%;中晚籼稻2460-3935元/吨,平均价格2859元/吨,环比跌0.4%;粳稻2540-3500元/吨,平均价格2880元/吨,环比涨0.3%;玉米2110-3420元/吨,平均价格2840元/吨,https://www.xjxnw.com/m/html/information/infor_win.html?id=1687188
9.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六个月下跌中新社北京10月7日电 (刘文文)联合国粮农组织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9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36.3点,环比下降1.1%,同比仍高出5.5%。截至目前,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下跌六个月。 数据显示,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9月下跌6.6%,创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是9月食品价格指数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 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2-10/07/content_7164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