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规律就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即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反而言之,商品供小于求时,价格就会上涨。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始终表现为供不应求,即商品供求少而买的人多,这就直接造成了物价的持续走高。从2006年开始,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增长态势,驱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十分强劲,消费、出口、三大需求量庞大,总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刺激了物品价格的上涨。
(二)货币超发导致流动性过剩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贸易顺差和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国际货币市场对人民币有一个强烈的预期,使得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中国,这样就必然导致了在中国市场上人民币的流动性加大。市场上人民币的大量流通,就意味着买同一件商品需要更多的钱,这就恰恰提高了商品的价格。
(三)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导致物价的上涨
在很多的生产要素之中,土地是最资为关键的,它作为一种源,受到了国家的严格控制,所以获得土地的成本就大大增加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其次,由于国际粮食储备的下降、国际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粮荒”,粮食的价格再次出现上涨趋势。而粮食是食用商品源头,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食品价格的上升;其次,美元的持续走软导致了石油、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再次,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成为了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四)寡头垄断行业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竞争
寡头垄断行业就是指一种有少数卖方主导市场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寡头垄断,首先是有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特点来决定的:寡头垄断往往都是一些高度集中的行业,它们需要很强的技术性才能维持行业的运行,这种技术性行业正是我国所缺少的。其次,一些寡头厂商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通常采取排他性措施,而政府对寡头厂商的支持与纵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寡头垄断行业的形成。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寡头垄断行业,导致了一些小型企业无法得到公平的待遇,无法参加公平的竞争,最终导致部分高度集中的商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五)自然灾害引发的一系列原因
近期来我国不断发生干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正是因为这些自然灾害导致了农作物的大量减少,从而使得农场品的供应急剧下降,这些产品与市场的脱节就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带来了以农场品为原料的一系列商品价格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