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囤了那么多,到底可以存放多久?新浪财经

珍惜粮食,作为一种作风,和其他很多老派人谨慎入骨髓的习性一样,可能会让20几岁的人感到不适应。食物吃一半扔一半才是这代人的日常。冷不丁谈粮食,年轻一代确实可能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

历来谈粮食都是谈安全感问题。号召节约反对浪费未必意味着就要没米下锅,更可能的意思是提醒你注意居安思危,不要把安逸和顺境当成当然。

一口吃的还能把人难住吗?太能了。缺吃少穿才是人类历史的绝对主流。重提珍惜和节约没什么奇怪的,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储备粮食是个必须学习的传统艺能。

古代的粮食储备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宣曲任氏的先祖,是督道仓的守吏。秦朝败亡之时,豪杰全都在争夺金银珠宝,而任氏独自用地窖储藏米粟。后来,楚汉两军相持于荥阳,农民无法耕种田地,米价每石涨到一万钱,任氏卖谷大发其财,豪杰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了任氏。

不同历史时期,资产的价值不同,生逢乱世,没有比粮食更重要的了。

粮食不仅让任氏家族致富,更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得了天下。史记记载,楚汉战争后期“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疲)食绝”,这是因为汉军占领了秦朝著名的粮仓敖仓。而说动刘邦拿下敖仓的郦食其,留下了千古名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敖仓在今天河南荥阳东北敖山,这里是秦朝储备和转运粮食的基地,到楚汉战争时还有大量存粮,它们落到刘邦手里,成了决定历史命运的砝码。能支持大军一直吃赢下楚汉战争,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有多少存粮。战争状态下,只要能咽下,就是救命粮。

隋朝建立的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洛河入黄河之口的地方。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粮八千担,洛口仓约可容纳粮食2400万担,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

在隋末唐初的战乱中,洛口仓成为了隋军、瓦岗军、王世充等不同势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王国维《观堂别集》里说:“故李密一据洛口仓,而旬日之间,聚众数十万。李绩袭黎阳仓,开仓恣食,一旬之间,得胜兵二十万余。唐高祖入长安,亦发永丰仓以赈饥民。”真是粮在手,跟我走。

存粮的意义古人早就有总结。《礼记·王制》里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地下储粮仓窖技术最为完善的阶段,这些粮食窖藏不仅要选择建在干燥的缓坡地上,还要濒临水运通道,以便大规模集中和转运储藏粮食。宋代以后地下储存粮食方式衰落,几乎都改为地上。

地下粮窖,一般是先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圆缸形土窖,窖壁和底部经夯打坚实,达到光洁、平整,再用木柴把窖壁烧变色,使其难于渗水,在窖底铺设一屋杂有黑灰色混合物的红烧土碎块层。在窖壁下半截还涂一层类似沥青的粘液,高约1米。窖壁内铺一层厚约2~3厘米的木板,并衬以草席和谷糠。

窖顶可能是木架结构的草顶。先用木棍和木板搭成由中心向周围辐射的木架,上铺苇席或蒲席一层,然后盖上束草,草上涂一层很厚的混合泥,以达到密封和防止地面水下渗的目的。外形如圆锥体。

1970年代发掘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的唐代含嘉仓,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天宝年间含嘉仓的储备量占全国储备的一半。发掘时,数百个粮窖都是空的,但其中160号保存了一窖粟(谷子),约有50~60万斤。

“当考古人员挖开160号仓窖上面的土层时,发现里面保存的粮食仍然粒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一吹,只剩下米粒,只是颜色有所不同,有的为棕色,有的则明显发黄。后利用仪器检测,发现这些粮食颗粒48%被炭化,52%是有机物。”

有报纸说,“当时考古人员在仓窖的木板缝隙中,发现了一些谷子样的颗粒,取出来后第三天竟然发芽了。后送到原洛阳农科所培养,第二年竟长到膝盖高,还结出了果实!”

▲粮仓用的封囤用的粮印。主人在粮囤的表面盖上这个封印后,粮食的表面就被“固”住了,若有扰动必定缺失变形,那就要动家法或者王法了。粮印粗分两种。一种是私的,也就是照片这种有私人名号的。另一种是官的,或是富国/裕民/南新之类的仓名,或是丰/腴/盛之类的吉祥字,带水火虫的字一概不用。via@正牌瞎溜达

现代的屯粮食

存粮食是中国人的执念,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呢?各国粮食储备思路不同,方式不同,公开程度也是千差万别。

1974年,国际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要求,一国的粮食安全储备量是一国年消耗量的17%~18%。

目前粮食出口位居世界前列的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但这些国家大多自身储备量较低,它们的余粮主要由世界市场吸收。

加拿大储备仅占世界储备量5%,澳大利亚仅占3%。阿根廷仅占1%,巴西粮食储备量规定为国内1个月消耗量。

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上对粮食高度敏感的国家,历来占据世界粮食储备量的绝大多数份额。印度存得多的时候每年要储备粮食8000万吨。

中国现阶段粮食储备体系包括四个部分:①战略储备(“506”);②备荒储备(“甲子粮”);③后备储备(专项储备)④周转储备(商品储备)。但具体数目并不公开。据2011年中国农业问题专家李国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说法,中国的粮食储备已超过国际通行标准一大半。

东亚地区无论穷富都热衷储备。日本对国家储备粮高度重视,除了保证粮食安全,还有高额补贴农业保护农业的目的。

对于特别热衷储备粮食的国家来说,粮库不足恐惧症是永恒的。粮库不足,甚至造成很多粮食露天存储,实际浪费严重。

储存粮食的一大问题是储存期限,中国国家粮食部门明确规定,粮食储存到规定年限(一般是4-5年)后,不能再作粮食出售。其依据主要是因为粮食储存过久,粮食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造成营养缺乏。

根据《中央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办法》,粮食每年要进行部分轮换,推陈储新。国内规定的粮食储存期是:

长江以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4年;玉米1~2年;豆类1~2年。

长江以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5年;玉米2~3年;豆类1~2年。

一年内的粮食是新粮,存一年以上就是陈粮,年年丰收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吃陈粮,这就是给惯的。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时隔23年再次发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粮食年产量占世界四分之一,2018年中国粮食产量近6.6亿吨,比1996年的5亿吨增产30%以上,是1949年1.1亿吨的近6倍。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

但白皮书指出,“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参考资料:

[1]《漕运天下与王朝兴衰——以隋唐大运河洛口仓为对象的历史考察》郑民德

[2]《秦朝储粮史研究》常娜《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3]《含嘉仓:深埋地下的隋唐传奇》《洛阳日报》

[4]《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余扶危叶万松河南省洛阳市考古工作队

[5]《国外的粮食储备及无公害储粮技术》唐为民《西部粮油科技》

THE END
1.9月份了盘点了一下里面的存粮今年的年关不好过2025能撑过去吗作者: 9月份了 盘点了一下里面的存粮 今年的年关不好过 2025能撑过去吗 全部讨论 米开朗基罗先生 能。26才开始严重缩 自由快乐坦然 不要太悲观了https://xueqiu.com/9455009211/303925015
2.2025粮食直补发放时间是什么时候专家导读 粮食补贴的发放时间和农作物的成熟时间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对于粮食成熟较早的华中地区,发放时间为3到5月份,而对于粮食成熟较晚的华东地区,要等到6月份。具体标准每个地区会有细微差别,具体还要看当地政府公布的通知。 2025粮食直补发放时间是什么时候 每到丰收的季节,农民最关心的就是粮食补贴的问题了https://mip.64365.com/zs/839842.aspx
3.告别2024迎接2025的45个答案对创业的朋友们来说,2025年或许仍将是艰难的一年,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战略上,应未雨绸缪、做好战略收缩,并积极探寻新的机遇和新增长曲线; (2)融资上,不要计较估值,抓紧机会存粮过冬,因为明年的融资环境或许更差; (3)退出上,需理性分析、能上市自然是皆大欢喜;不行的话,并购退出也不失为一个好选项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772bf228e9f097dbb7fab38
4.2025年重要时事政治8篇(全文)2025年重要时事政治 第1篇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 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10月签订了中法。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to41mus.html
5.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秋粮收购市场总体以稳为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目前秋粮陆续丰收上市,逐步进入购销旺季,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度,今年秋粮旺季收购量预计在2亿吨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和有关企业抓紧组织市场化收购,认真做好政策性收购,优化农民的售粮服务,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http://m.cnwest.com/tianxia/a/2023/10/23/2199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