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危机是资本家内部的重新圈地,赢者把败者吃掉,大资本变更大,小资本变无产。
早在4月份,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就已经在新闻发布会上预告过:专家初步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超过70%。
虽然的确很讽刺,有点像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但话糙理不糙啊。反正,不是出于身体的考虑而是出于钱包的考虑,笔者已经好久没有买猪肉了,买水果和买菜也是挑着最便宜的买。为了在心理上安慰自己,就说这样健康,还可以少吃点农药残留呢。
猪肉到底为什么涨价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状况呢老百姓都知道两个字:猪瘟。
这当然是大家的普遍共识,猪瘟对养殖户造成的影响甚至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非洲猪瘟直接“消灭”的生猪数量116万头还只是一个小数字,根据新牧网的调研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养猪产能去化严重,去化中位数为50%,个别地区如江苏甚至减少超过80%,各地散养户的抛售和清场是这种剧烈去产能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国划定的禁养区4.9万个,面积63.6万平方公里,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1.3万个。从2015到2017年,累计清退产能约6000万头。当然,这些宏伟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养猪户的永远离去。
但是,不管是因为环保要求,还是要引导散养户退出养猪领域,都不应该采用野蛮粗暴的一刀切方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吉炳轩在2019年6月25日审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时就已经警告过:
去年一些地方为应付环保检查,把农民家里的猪圈、鸡舍、羊棚全拆了,农民意见很大,认为这是胡来,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让农民养猪、养鸡、养羊怎么能行呢应在粪便的处理上想办法,而不是毁掉鸡舍、扒了猪圈。
当然,这些忠告自然是发生在悲剧之后,悲剧带来的惨痛影响却要全民买单。
猪肉价格暴涨,人人都喊吃不起猪肉,这种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要想控制猪肉价格,目前看,可以采取进口猪肉、为老百姓提供猪肉补贴、动用战备冷冻肉等方式。
近日,浙江省一批政府储备的平价猪肉开始在杭州多家超市投放,价格比菜场的猪肉价至少便宜了三成。
国家调控:储备肉稳“猪”菜篮子“稳住”!
事实上,每个解决办法都有局限性和副作用。
中国是世界第一猪肉消费大国,外国能提供多少猪肉,能否填平中国需求的缺口据201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中国猪肉产量占全球比重45.5%,整个欧盟二十几个国家加在一起占比不到20%,美国也是一个养猪大国,占全球比重不到10%。中国猪肉产量在全球的地位十分重要性。猪肉供给主要还是靠国内市场,进口的空间非常有限。
而为老百姓提供猪肉补贴,必然增加财政负担,在压缩财政开支的情况下,这是一笔不小的新增支出。再说,如果猪肉供给数量没有上升,那么提供补贴,价格会如何变化?
但要注意的是,笔者绝不是反对政府干预,吹捧市场经济,尽管这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家的腔调。
事实上,这次的猪肉涨价恰恰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
按照微观经济学的教条,中国的猪肉市场可以说是非常接近理想的自由竞争市场了。众多小的、无力影响市场供给的散户养殖户,庞大的需求者。这应该可以形成市场均衡了。但是猪肉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却是如此不稳定。
在这时候,还要鼓吹市场经济万能,不是傻就是蠢了。
资本市场:跑马圈地谁能赢?
当然,就算政府出手干预了,大环境还是市场经济。所以笔者还是没有那么乐观,至少不会像新闻里说的那样有信心可以把猪肉价格降下来。
这场猪瘟对谁的影响最大当然还是中小养殖户。随便打开一个新闻报道,都是个体户的哀鸿:
楚玉明告别了眼前这个他亲手创办10多年的养殖场,在高峰时期这里曾养育了数百头生猪,现在,空荡荡的猪场里,已经长出了杂草。和楚玉明一样,同村的其他养猪个体户在无法承受的非洲猪瘟与环保督察压力下,也开始逐渐淡出这个他们曾经赖以为生的市场。
那到底有没有人受益呢
在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牧原股份却于9月7日发布公告称,要在黑龙江、内蒙、河南、陕西、河北等地继续扩张,新建6个养猪场。最近政府不断出台的提高能繁母猪保险保额、完善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需求等补贴政策,也让牧原股份看到了更多逆势扩张的信心。
看见了吗,什么是资本的游戏大鱼吃小鱼。每一场危机是资本家内部的重新圈地,赢者把败者吃掉,大资本变更大,小资本变无产。
那么,集中养殖为主真的符合中国的国情吗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以一家一头猪的养殖方式为主,集中养殖能否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生猪供应是一个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是集中养殖如何避免这次散户养殖都无法避免的猪瘟影响如何规范乱用催长剂、瘦肉精、违规排放污水等种种大资本集团的违规现象
重要的生活资料一旦被垄断,价格还能降下来吗?
事实上,生猪养殖还是以农民散养为主,集中养殖为辅的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因集中养殖公司为了防止经营风险,而突然大量减少养殖,造成猪价的大起大落和猪肉供应的大起大落。
这并不是突发奇想,早在60年前的己亥年,毛主席就发出了“大养特养其猪”号召,那时候的口号是:“一人一猪,一亩一猪”。
这两者不同走向的可能性实际上反应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思路。而哪种发展思路对普通老百姓是最有利的,人们的心中也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