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上涨势头不减,中国面临哪些影响?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11月国际粮价连续第四个月上涨,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34.4点,是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27.3%。乳制品价格指数领涨,环比上涨3.4%。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涨3.1%,同比上涨23.2%。小麦价格达到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全球粮价持续上涨之际,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12月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同比增2%,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有多大影响?在当前农产品贸易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化的背景下,中国怎样稳住自己的“脚跟”和守住自己的“底盘”?围绕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

一、消费、供给、贸易联动导致粮价上涨

国际粮价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哪些?

整体上看,今年全球经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但是,疫情防控形势并不乐观,疫情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还是基本常态。在此背景下,全球供需出现明显结构性错配,粮价的上涨其实是资源性产品价格相互传导和放大的问题。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受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化肥生产成本上升,化肥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成本上升推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全球各国概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讲,消费影响供给,供给影响贸易,消费、供给、贸易三者联动导致粮价上涨。

长期来看,全球粮食供需结构有何特点?

就东亚国家而言,例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由于人多地少,资源性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加之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之中,供给增速赶不上消费增速。因此,近年来这些国家资源性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从农产品贸易结构来衡量,中国面临什么问题?

坦率地讲,中国与日本、韩国高度相似,在农产品全球贸易特别是大豆、棉花、糖料等资源性农产品贸易中竞争力不足。

一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顺差25亿美元;2004年至202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从46亿美元上升至948亿美元;2021年1-10月,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1140亿美元。

二是资源性农产品特别是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近6.7亿吨,进口总量近1.43亿吨;肉类总产量7749万吨,进口991万吨;大豆总产量1960万吨,进口首次超过1亿吨。今年上半年资源性农产品进口势头更猛。

二、耕地“非粮化”问题如何破解?

粮价上涨对中国有何影响?

当前,中国国内市场粮价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国际和国内粮价上涨在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其中,从认识层面来讲,怎么样稳住自己的底盘?中国自己的资源性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要把粮食特别是口粮安全放到“三农”工作的首位,要落实党政同责的制度安排,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能否展开谈一下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情况?

看粮食、看农产品整个进出口贸易需要有宏观视野,应该有足够的战略高度。事实上,怎样在口粮安全的基础之上确保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确保食物安全?这其实是一个递进式的安全问题。

口粮、粮食和食物是涵盖面逐渐扩大的三个概念。就中国而言,口粮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粮食还包括玉米、豆类、薯类,食物还包括肉类、蔬菜、水果等。要实现口粮、粮食和食物的递进式安全,则涉及到生产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和利益链的问题。

从生产链来看,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如何平衡粮食、油料、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从供应链来看,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平衡不同用地、不同产业、不同作物的国土空间布局?如果生产满足不了需求,怎么办?可以依托进口来填补口粮以外的其它农产品缺口。这就涉及到供给链的安全问题。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需要进行更加长远、安全的贸易布局。

从利益链来看,为什么中国农地资源如此稀缺,但有的地方会反复出现季节性撂荒和全年性撂荒现象,而且耕地越稀缺的地方撂荒越严重?根源还是在于种粮效益低。成本增加的幅度远超过粮价上涨幅度,农民怎么会有积极性呢?

一个尤为明显的现象是,考虑到回报率的问题,农民更愿意种植水果、蔬菜而不是粮食。因此,从实践层面来看,需要担心的更多是“非粮化”问题而不是“非农化”问题,也就是说,“我不担心农民不搞农业,我担心的是农民搞粮食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那如何提高农民搞粮食产业的积极性,确保口粮、粮食和食物的递进式安全?

张红宇:这就延伸出新的问题,生产农产品的农民收入怎么样?具体需要考虑三方面:一是搞农业的人的收入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二是中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和东部地区的农民的收入差距。三是搞粮食的农民和其他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的收入差距。

从整体来看,则需按照保总量、保优质、保多元化的步骤依次推进。

在认识层面,要树立“以我为主”的农业产业安全观。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在实践层面,要确保产能。立足国内,利用国内资源、国内供给解决国内需求,小麦、水稻作为口粮必须中国自己保,在此基础上适当进口其它需要的资源性农产品。而考虑到中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国百姓应该对农产品价格逐步上升有一定“容忍度”。

在政策支持层面,从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着力,全方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在科技支撑层面,依托生物技术提高单产水平非常重要,这其实是下一步中国需要倾注全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标准,挖掘增产潜能。通过地力的提升和单产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粮食和其它资源性农产品的生产产能。

THE END
1.主要粮食价格逐步上升行业数据近五年世界主要粮食价格上升明显,产量逐年提高,粮食高价带动种植积极性,进而带动化肥需求。2018年至2022年五年内,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分别上升了25.72%、62.79%、48.06%,粮食价格上涨与人口增长以及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息息相关,粮食高价带动种植积极性,小麦、玉米、大豆近五年分别增产5.34%、16.00%、17.54%,粮食产量增长https://www.sgpjbg.com/info/46021.html
2.警惕放水带来普涨!粮价还能上涨多久?如果未来M2增速持续回升,我国也可能出现因为货币增速大幅上升而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同时,粮食价格上升期间,大部分食品价格也会出现上涨,并且上升幅度均大于粮价,而非食品价格往往也会出现温和上涨。因为货币高增带来的粮价上涨在未来更有可能呈现的是一种商品价格的普涨,从而造成较大的通胀压力。https://m.jrj.com.cn/madapter/fund/2020/06/03103129834282.shtml
3.专家:中国粮食供应有保障价格上涨难持续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恐慌心态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加之社会流动性资金充裕,国内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2020年10月,国内主产区籼稻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粳稻上涨6%左右,小麦上涨5%左右。原粮成本上升,米面等成品粮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较小。10月份国内主产区籼米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左右,粳米上涨1%左右https://app.langya.cn/a/274711.html?opentype=1
4.3月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小幅上升宏观数据3月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小幅上升。稻谷(大米)、小麦收购和批发价格略涨;玉米收购价格由降转升、批发价格由升转降;大豆收购和批发价格月初快速大幅上涨,后急剧下跌,但全月价格水平高于上月;大米和面粉零售价格小幅上升。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创历史新高,小麦、玉米价格先升后降,大米价格持续上升,大豆价格大幅震荡。 http://data.cnfol.com/080416/104,1299,4038984,00.shtml
5.中国粮价上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部门动态现在国内与粮食有关的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都已经实现市场化了,但是粮食价格波动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虽然有粮食补贴,但其增幅远远赶不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幅度。中国粮食市场实施以国家储备粮与市场调节并存的体制。这种购销体制加上国家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是稳定国内粮价的两个支柱。政府主要通过调节http://fzggw.cq.gov.cn/zwxx/bmdt/202002/t20200212_5196710_wap.html
6.政策当局多次强调稳物价的重要性。从粮食总体价格来看,粮食涨价潮因此,多数年份人均粮食消费量是下降的。然而,2003 年、2007年、2009 年和 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同比却出现了正增长,粮食价格随之上扬。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至 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都出现了正增长。考虑到疫情后居民消费结构向食品消费倾斜,且居民预防性囤积粮食的意愿上升,人均粮食消费量仍有https://xueqiu.com/3675440587/220117390
7.全球粮价再掀上涨旋风而眼下时间点再糟糕不过事实上,即便是在发达经济体,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消费者也在此轮食品价格的上涨中蒙受了不小损失。不少食品公司此前已经承受了与疫情有关的运输中断和包装成本上升的压力,此时再无余力消化粮食价格飙升的成本影响。 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农业食品分析实验室主任Sylvain Charlebois说,“人们将不得不习惯于为食物支付更多的https://m.cls.cn/detail/695301
8.粮价上涨(精选十篇)大家关注到, 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的同时, 粮食价格保持了持续多年地上涨, 与2003年相比, 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 (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 累计上涨了81.1%, 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今年我国粮食已连续第8年增产, 但是粮食价格仍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粮食多年增产而粮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呢?我国的粮食产量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5py9ud.html
9.粮价是2022年物价的黑天鹅吗?当油价上涨时,为了缓解高油价带来的燃料成本压力,欧美国家或将大量粮食用来制造燃料乙醇。而粮食的食用需求较为刚性,在燃料需求上升的情况下,粮食总需求大幅增长,库存快速减少,推动粮食价格大涨。 (2)饲料用粮需求 除食用和燃料用途外,饲料也是粮食的主要需求来源。当饲料需求回升时,也会推动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价格的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695
10.国际粮价上涨主因是什么目前,随着全球玉米、大豆价格持续走高,我国生猪养殖成本明显上升。由于猪肉价格在经历两年连续暴涨之后,今年出现价格下跌,很多养殖场因成本与售价倒挂而陷入亏损境地。为了避免全球粮价上涨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我国正在加大精准调控力度,综合运用储备、进出口、财税、金融等调控措施,确保粮食有效供应,确保粮食保供稳价。https://m.gmw.cn/2021-06/17/content_34928139.htm
11.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另一方面,社会动乱引发人们的恐慌,争抢粮食的现象将进一步推动粮价上升。以埃及为例,埃及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有46%用于购买食品,在埃及动乱发生之前,埃及政府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计划削减对穷人的面包补贴;在动乱发生后,仅两周内埃及的粮食价格就上涨了15%。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1_03_28_55518.shtml
12.抗战胜利后天津的粮食供给困境与政府因应(1945—1947)2月22日,因金价狂涨引起粮价过度上升,张廷锷主持制定了《平抑物价紧急措施办法》,规定:一、取缔黄金市场,禁止黄金买卖及出境,防止其影响粮价;二、禁止食粮囤积,令粮商恪遵议定价格出售粮食;三、在市区存粮尚丰,来源渐畅的情况下,将粮食交易归入斗店,严厉取缔黑市,以免操纵;并以低利贷款协助粮商出境采购,在运输http://hrczh.cass.cn/sxqy/zgs/202406/t20240618_5759547.shtml
13.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三)那肯定会啊,无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哪条曲线移动变化,交点都会移动的对吧。那么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什么时候会上下(或者是左右)移动呢?《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一)》,《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二)》,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不过为了说明问题,还是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https://www.jianshu.com/p/7c19d7e4f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