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产品市场有两大现象。一方面,相当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今年我国农业稳产增产、供应充足,消费者享受到了数量充足、品种丰富的农产品。然而,农产品价格偏弱运行,玉米大豆价格下行,牛奶牛肉跌幅较大,影响农户经营性收入。
另一方面,进口冲击较大,叠加效应明显。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4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大豆进口量达9709万吨,同比增长9.4%。前三季度,牛肉进口量达210万吨,同比增长3.3%,相当于同期国内产量的近四成。进口增长过快,对国内农产品市场造成的影响日益显现,肉牛产业就是典型例子。
要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站位来思考农产品市场运行,协调贸易和生产,进而稳定价格。
合理的价格有利于保障农产品长久供应,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作为物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对消费者有利,对生产者也有利。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存在两难多难问题,既要避免供给不足引发价格过快上涨影响基本民生,也要避免因价格信号失真导致盲目生产和资源浪费,还要避免国外低价农产品进口冲击本国产业。所谓保持在合理水平,并不是说让价格静如止水、不能波动,而是要努力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而发挥配置资源、增进效率的作用,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其实,国际农产品市场有竞争也有合作,该出口的要尽力出口,该进口的要主动进口。背后的关键还是看本国农业竞争力。只有维护产业发展信心,才能进口进得安心;只有保持一定自给率,才能避免受制于人;只有提高国内产业效益,才能有互通有无的底气。因此,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提升效率,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生产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根据市场变化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向市场紧缺产品调整,向优质特色产品调整,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整,拓展增值增效空间。(作者: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