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事关国计民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社会各界广泛行动起来,持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工作力度。制止粮食浪费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节约粮食,内容涵盖节约主粮、蔬菜、水果、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一系列主要食物产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既然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增加,为什么还要如此强调节约粮食?应当认识到,节约粮食是永恒的美德和要求,过去粮食短缺时要讲节约,现在粮食增产丰收时同样要讲节约。

节约粮食有益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伴随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今天,可供我国居民选择和消费的食品种类日渐丰富。目前,我国居民能量、蛋白质和脂肪供给量呈增长趋势,人均每日蛋白质、脂肪供给量和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人民群众对于绿色健康饮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成为千家万户普遍关心的话题。倡导节约粮食,反对粮食浪费,非但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而有益于在全社会营造节约有度的饮食文化,帮助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粮食浪费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反复性,稍有松懈麻痹就会死灰复燃。制止粮食浪费,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锁定粮食浪费现象易发、多发、频发的领域和环节,做到精准把脉、靶向问诊。

在生产环节,由于粮食收获后处理不当等因素,致使损耗问题较为突出。例如,对于谷物而言,其在生产环节面临机械损伤、收割撒漏导致的损耗,在储存环节面临霉变或鼠害导致的损耗。

在运输环节,受距离和成本等因素影响,水果生鲜在运输途中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加之后期人为过度挑拣,也会导致损耗问题发生。

在消费环节,与过去相比,餐饮消费中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现象虽有明显改观,但在点外卖、搞聚餐中仍然存在粮食浪费问题。

此外,在市场供需环节,一些地方由于种植养殖结构问题导致供需不完全匹配,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推动粮食节约,直接发力点在生活中、舌尖上,同时又是一项涵盖广泛、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做到整体谋划、协同推进。

充分发挥制度保障和激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强化食品安全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制度机制的作用,引领和激励全社会参与到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行动中来。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出台反食品浪费法、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一系列重要机制举措,为强化粮食减损和制止粮食浪费提供了坚强保障和强大合力。

以技术创新为粮食节约赋能。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粮食减损设施设备研发和应用,着力提高主要粮食产品生产地区的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水平。在有关部门协力攻关下,“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等先后实施。借助有力技术支持,粮库储粮损失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储藏周期内粮食综合损耗率明显降低。此外,一些地方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掌握粮食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促进了粮食产品供需精准对接。

注重发挥文化的成风化人作用。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加强节粮惜粮教育引导,让社会公众切实了解粮食生产的艰辛过程;将对粮食的情感同乡愁联系起来,为节约粮食增添文化内涵。一些地方将节约文化与公益文化相结合,通过探索“食物银行”等机制,引导食品零售和餐饮经营主体捐赠富余食品或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较低价格的膳食服务,在更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餐饮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力营造理性、适度的健康消费文化,为以勤俭节约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正确导向。

THE END
1.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粮食生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尚处于培育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总体仍呈现“少数领跑、多数并跑和跟跑”的格局,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并未根本性转变,农业农村科技战略力量不强,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7/280066.html
2.“五个统筹”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的应有之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解决好吃饭问题,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https://wlj.taiyuan.gov.cn/ddjs1/20241223/30184984.html
3.粮食国计民生之根本白酒文化从两方面造成粮食浪费:1、喝酒会促进食欲,增加饭菜消耗;2、酿酒需要大量粮食,2019年中国白酒产量786万吨,1斤白酒约等于3斤粮食,中国一年仅酿造白酒就消耗掉2300多万吨粮食。 五、美食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吃上中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热爱美食,自然吃的就多,粮食和食材消耗量就大。 https://www.meipian.cn/3h7u0c42
4.知天而作”底气足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筑牢粮食安全坝 守护民生根本“幸福田” 自动气象观测站、苗情监测仪像“哨兵”一样矗立田间,智能水肥一体机随着农户发出的手机指令,缓缓开启浇灌作业……行走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仪封镇高标准农田里,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农业现代化气息。 兰考,作为河南省首个全国首批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按照市场化、https://m.gdtv.cn/article/460c957c5272d31bbc803d29e65c34ad
5.粮食安全列入国家战略是最大的民生粮食是国家自强、民族自立、民生保障的基本战略物资,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 从社会和民生的角度看,粮食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粮食生产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为;从产品生产效率的角度考察,粮食是一种自然与市场风险大、供给与需求弹性小、投入回报https://m.hswh.org.cn/wzzx/llyd/aq/2013-12-18/24173.html
6.热点07关注民生问题促进共同富裕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6.党和政府关注民生这说明了什么?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2446ct7124n184036.html
7.面试热点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面试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https://www.huatu.com/mianshi/20210611/2214622.html
8.端稳“中国饭碗”守好“大国粮仓”——写在第44个世界粮食日到来端稳“中国饭碗” 守好“大国粮仓”——写在第44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来源:和谐人生 嫘祖书院 学习强国 | 作者:马玉娜 李德宣(编辑) | 发布时间: 2024-10-17 | | 分享到: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近年来,我国http://www.myhxlife.com/page238?article_id=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