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市场,就要研究市场!《广东农资市场调研报告》发布!

一年四季均有作物种植,一年四季均须施肥用药,作为全国农资购买力最强的区域,广东农资市场历来是“兵家重地”“必争之地”,挑剔的种植户又是农资销售成败的试金石。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销售渠道变革、农服组织崛起,广东农资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同时蕴含无限商机。

现如今广东农作物种植规模有多大?高价值经济作物行情如何?化肥农药市场容量有多大?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农化团队记者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基础数据库、农业农村部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数据库、广东农村统计年鉴,采访农资企业与从业人士,对近十年广东农作物种植规模情况与布局、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化肥与农药使用量等数据进行了全面摸底和统计分析。

《报告》显示,2021年广东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超670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柑桔、香蕉、荔枝、龙眼等。其中,水稻仍是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蔬菜种植面积居于第二位,火龙果等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容量的萎缩,梅州农资市场由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部分小经销商退出,一批跨区域、多品类经营的大流通商出现。

4.珠三角:传统渠道势弱,农服新势力崛起

不少经销商和零售商都表示生意不好做了。但也有一部分渠道商意气风发,对行业发展充满期待。

......

1.破5亿元!农药超级大单品正在诞生

近期,一个新的化合物在农化圈里引发热议。在中国上市不到两年,该化合物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5亿元。仅在广东,年销售额跨入亿元级。

这就是在部分市场一度卖断货的——溴虫氟苯双酰胺。

该化合物在国内市场可与氯虫苯甲酰胺一较高下。但同时,溴虫氟苯双酰胺面临这抗性与网购双冲击。

记者任亚航林鹏钱普贵翟振川

1.番薯:500万亩规模,50亿元农资市场。

全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地里长出的“金疙瘩”,农资需求极为旺盛。

“市场大,竞争也激烈。”湛江市红盛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志诚告诉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农化团队记者,近年来随着番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的农资门店也在经历着变革。

2.火龙果:农资容量超5亿元,市场火起来了

作为最早规模化种植火龙果的地区,截至2021年底,广东全省火龙果种植总面积超20万亩,产出面积18万亩。

广东火龙果目前一亩农资需求大约有3000元,形成了超5亿元的农资市场容量。

除了国内外复合肥企业外,农药制剂企业有超150家企业在火龙果上布局推广产品。

3.香蕉:农资厂商争抢热点,25亿元市场容量

在南方经作区,一直以来有一个说法,哪里香蕉产业发展火热,哪里农资市场竞争便越激烈。

广东作为我国香蕉传统优势产区,农资市场容量不容忽视。

近年来走红的新品种苹果蕉,更是掀起广东香蕉扩种新热潮,吸引越来越多的农资企业将发展重心聚焦其上。

规模化种植的苹果蕉产业,商机有多大?

4.樱桃番茄:精耕细作产值高,“产品+服务”抢市场

近年来,清甜爽脆、鲜嫩多汁的樱桃番茄逐渐走红,种植版图在不断扩大。

以粤西地区为种植核心的广东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

樱桃番茄是典型的精细作物,产值高,投入也大,对肥水及病虫害管理要求苛刻!

它会催生什么样的农资市场?

5.新会柑:面积10年翻19倍,带动农资需求大增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在江门市新会区,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的新会柑是大多数人触手可及的财富。

今年在梅江东甲等新会柑核心产区,鲜果收购价均在18元/斤以上!

火热的行情,黄金一般的农资市场。让当地高端复合肥销量暴涨!

记者杨吉龙任亚航林鹏魏耸钱普贵常秦

10月底到11月初,“供销社重启”“供销社恢复计划经济”接连冲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热议。甚至引起了有些人的担心:这是不是开历史倒车,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舆论一度走偏。

丰产的背后是粮食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支撑和韧性。

撂荒地复耕复种、高标准农田建设、“粤强种芯”工程、农技“轻骑兵”服务、机收减损大比武、生产托管服务……

他们都是什么样的模式,转型成效如何?《报告》将一一展现!

THE END
1.[新京报]下一个千亿斤在哪里?农科院发布报告提出多个粮食产能提升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亿斤。在1.4万亿斤的高位上,如何才能再次增加千亿斤产能?记者在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粮食产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中获悉,我国粮食产能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报告还提出了多项具体提升粮食产能的途径。 千亿斤增产,已经进入第四轮 https://www.caas.cn/xwzx/mtxw/6cd47f2335594a84af17af85fb2ddb2e.htm
2.5年后我国会有1.3亿吨粮食缺口,要囤粮不?粮价会涨吗?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这一说法引发广泛关注,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 唐珂回应称,报告提到的粮食缺口,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产需和供求是两个概念。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2895459
3.粮食缺口: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吗?中国发展门户网“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粮食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也一直被关注。世界银行在《中国经济简报》中特别做了关于粮食问题的分析,探讨中国“养活自己”之路应该如何走。 中国粮食现状与缺口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国人每日的人均热量摄取量从1980年的2163千卡http://cn.chinagate.cn/environment/node_7208222.htm
4.中国粮食产需缺口=粮食危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发布消息,截至今年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减少比例超过20%。 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报告认为到“十四五”期末,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产需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http://www.chinaports.com/mobile/news/detail/5718
5.据估算,到2020年,要弥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单产必须提高据估算,到2020年,要弥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单产必须提高由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同步湖北人事考试网。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事业单位试题,湖北事业单位常识试题的内容,请关注湖北事业单位考试频道/湖北人事考试网!咨询电话:027-87870401。湖北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点击 https://hb.huatu.com/changshi/1634380.html
6.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与未来前几年,我国稻谷生产和消费之间一直有缺口,近年随着国内粮食生产恢复发展,基本实现平衡,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目前我国大米产需平衡有余,还有4000万到5000万吨的库存储备,完全有能力满足国内需要,稳定市场大米价格。正如温总理所言,中国的粮食能自给自足,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https://www.antpedia.com/news/87/n-7987.html
7.中国现在粮食总产量为多少,缺口多少,进口多少?2003年是2000年以来第四个粮食减产年,粮食总产量跌到4300-4400亿公斤,为1991年以来最低点;2003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将跌到350公斤以下,为20年来最低点;2003年是1949年以来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最低水平。 专家预测,未来3年我国粮食供求有可能出现平衡点,粮食供给偏紧的状况将显露出来。涨价是进入新的粮食短缺期前夕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830/21/10857169_311047701.shtml
8.全球粮价上涨14亿中国人的“饭碗”会受影响吗?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粮价总体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指数已连续上涨6个月,达到2014年底以来最高水平。国际粮价上涨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明年中国14亿人的“饭碗”有保障吗? 口粮绝对安全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连续6年保持https://m.jnnews.tv/guanzhu/p/2020-12/26/791745.html
9.“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微关注8月2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日前我们看到《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占到了2500万吨。这一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http://m.gjnews.cn/www/weiguanzhu/2020/145448.html
10.科学网—中国的粮食问题决不能只靠中国自己陈锡文先生通过分析中国的农产品供需现状给出了中国需要可耕地的数量。从目前农产品需求看,考虑复种指数,需要播种面积28亿亩,实际播种面积是23亿亩,也就是说我们进口了5亿亩的粮食。 但是,仔细分析这5亿亩的粮食缺口实际上主要是大豆造成的。按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蓝海涛等的研究,如果按国际可比口径的谷物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933-210871.html
11.中国的粮食产量:“十连增”还是“十连滞”?[1] Lester R. Brown在1995年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谁将养活中国”?他认为,中国人变化中的饮食结构、日益缩减的耕地面积、停滞的生产力、以及环境制约等因素将导致中国粮食供给和需求间越来越大的、无法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所满足的缺口。[2]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14/12/333581.html
12.餐桌外的浪费:中国在储藏等环节年损粮食700亿斤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仓容缺口较大,据测算,东北粮食核心产区仓容缺口一度达500亿斤,部分地区采取露天储粮,河南、河北、山东等其他粮食主产区基层粮食收储网点严重萎缩,西部地区、山区、库区、边远地区的不少县无库、无店、无人;而已建仓库中,许多危仓老库带病储粮隐患大。 https://yuqing.dbw.cn/system/2016/12/07/0011552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