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问题不是今年才说到的,关于土地,近几年都是重要的话题。
我国虽然面积广阔,但是人口基数大,人均可耕地面积十分紧张。在去年的重要会议上,就提到过农业面临着两大卡脖子现象:一是种子问题,另一个就是耕地的问题。
从总的趋势上来说,我们的耕地面积是日趋下降的,除了自然因素导致的流失以外,更多是人为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撂荒。
今年就先后数次通报过全国各地的关于土地撂荒的惩治事件,使人不禁感叹,为何土地撂荒现象如此之多。
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民转移到城市,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有些已无力耕种,所以导致土地撂荒;
另一方面,前几年大批工商资本下乡搞农业,但是因为不懂农业,再加上对农业缺乏敬畏之心,只想着赚快钱,于是大规模地流转了土地,最后不挣钱,毁约弃耕,直接导致大面积土地撂荒。
此外,更为直接的原因就是农业收益低,种地不挣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产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农业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尤其表现为农业收益低。但是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种地的收益越来越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很多人外出打工,因此土地就面临撂荒,这也是当前土地撂荒最直接的原因。
所以,在调控粮价方面国家慎之又慎。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策中,明确提到保障种粮人的合理收益。而从今年的小麦以及稻谷的走势节奏来看,明显带有政策性的提振作用,都是在上市初期纷纷呈现出了“高开”模式,而待农民售粮接近尾声时,价格渐渐回落。所以,或许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政策性的信号,而后续的秋玉米也不排除会继续延续此种走势。
虽然不能单纯地依靠粮价上涨来提高种地收益,但针对土地撂荒,政策方面有更多的的补贴与扶持。
在种地补贴方面,如稳定稻谷及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前启动收购,避免农民卖粮难;以及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对南方早稻主产区、丘陵地区撂荒地恢复粮食生产的给予补贴;此外,还有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流转撂荒土地种粮的也会给予补贴。
2、加大保险范围
3、对撂荒土地进行改善
政策规定,对于具备条件的撂荒地,可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投入的力度。此外,也鼓励农民对撂荒地开展地力培肥,提升耕地地力。鼓励撂荒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等。
4、引导土地流转
对于长期在外务工,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在稳定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土地流转。既增加了农民收益,也防止土地撂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