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主要国家的通胀程度及其成因

1.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各国政府为了给居民、企业纾困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货币洪水叠加俄乌战争推升全球油气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2.由于各国经济结构和外贸特点不同,引发通胀的核心因素也各不相同,其中房租和医疗、运输等服务类价格上涨是推升美国通胀的主要因素;能源价格上涨则是推升欧洲各国通胀的根本动因;至于日本,CPI创三十年新高的罪魁祸首则是日元贬值导致的输入型通胀;俄罗斯的通胀率超过12%主要缘于西方的制裁。

3.相比之下,中国的CPI上涨幅度相对温和。疫情防控限制居民服务消费、导致内需下降是CPI环比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一、油气和粮食价格上涨推高全球通胀

疫情导致各国政府为了给居民、企业纾困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货币洪水叠加俄乌战争推高全球油气、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许多国家通胀高企。截止2022年10月,俄罗斯、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的CPI分别同比上涨12.63%、11.9%、10.4%、10.1%和7.7%。中国相较于欧美、其他东南亚国家,通胀水平仍维持在较低水平,CPI同比上涨2.1%。

能源价格的持续飙升是导致大部分国家通胀的主要因素,而同期俄罗斯的通胀率超过12%则主要缘于西方的制裁。剔除波动较大食品和能源价格后,英国、美国和印度的核心CPI处于相对高位,分别同比上升6.5%、6.3%和6.08%,凸显其物价上涨逐步向商品、服务业蔓延。由于疫情防控抑制消费需求,中国同期核心CPI涨幅只有0.6%。

1.房租和医疗、运输等服务类价格上涨是推升美国通胀的主要因素

2022年10月,美国CPI同比上升7.7%,已于6月的顶峰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为6.3%,环比上涨0.3%。

从分项来看,占CPI权重32%的房租上涨是推升高核心CPI的重要因素,房租价格连续3个月走高至7%,医疗服务和运输服务分别同比上涨5.4%和15.3%。

由于CPI房租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目前市场租房指数于2022年2月份触顶回落这一趋势来看,预计2023年2月房租也会相应出现下行拐点。11月FOMC会议明确将持续加息直至通胀回落至2%的目标水平,在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下明年春季美国通胀可能趋于正常水平。

2.能源价格上涨推升欧洲各国的通胀水平

2022年10月,欧元区CPI同比上升10.7%,再创历史新高,其核心CPI同比上升5%,能源供给紧缺是欧盟通胀持续上行的根本原因。目前,欧盟能源消费结构中25%源自天然气,其中45%进口于俄罗斯,俄乌战争爆发后,由于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天然气供给的不稳定导致7-8月的储气季需求量增加推动天然气价格直线上升,近3个月来欧洲国家能源价格增速高涨,10月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能源价格分别上涨43.6%、71.1%和58.6%,远高于同期CPI增速。这种由于地域冲突产生的供给因素导致的通胀很难通过货币紧缩政策予以缓解。因此,如果俄乌局势短期内不能发生明显的改善,明年欧洲经济衰退的风险高于美国。

3.日元贬值导致的输入型通胀使得日本CPI创三十年新高

2022年10月,日本CPI同比上升3.7%,核心CPI同比上升3.6%,剔除消费税率上调因素,已创1991年8月以来的新高。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日元贬值引发的输入型通胀是更重要的原因。10月日本PPI同比9.1%,远高于同期CPI(3.7%),反映出成本端压力高企,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向消费端传导至CPI增速上行。

在欧美加息紧缩的步伐下,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缺致力于以货币宽松支持经济,预计在其明年4月卸任前日本的货币政策大概率难以转向紧缩,因此日元疲软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在明年春季前很难出现拐点,CPI持续走高的概率相对较大。

4.输入型通胀推升东南亚各国的物价水平

由于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的上涨,东南亚各国物价也高速飞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尼10月CPI同比达7.7%、6.7%、5.98%和5.71%,其中能源/交通的价格涨幅分别高达12.5%、15.5%、13.07%和16.03%,显著高于其本国的CPI水平。

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属于输入型通胀,通过加息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作用相对有限。作为外向型经济体,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在通过限制出口、放宽进口确保国内市场供应,缓和物价上涨压力。例如,印尼曾禁止出口棕榈油,菲律宾削减大米、玉米等粮食进口关税。

二、疫情防控抑制消费需求使得中国CPI上涨幅度相对温和

2022年10月,我国CPI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2.1%,涨幅中新涨价贡献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贡献0.1个百分点(图10)。结构上看,食品烟酒(5.2%)和交通通信(3.1%)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分项(图11),其中猪肉的价格增长是推动CPI上行的关键因素,剔除食品和能源项的核心CPI同比维持低位(0.6%),环比增速在0.1%,与往年季节性趋同,疫情防控限制居民服务消费、导致内需下降是CPI环比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后期国内CPI的涨幅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封控政策放松的节奏和力度,这直接关系到非必需品和服务消费的需求;二是猪肉粮食等食品的价格走势。

THE END
1.米价暴涨,一斤合9元人民币!日本大米为何“买不着”“吃不起除了100万吨储备米之外,日本政府每年在世贸框架下承诺零关税进口77万吨大米,但这些进口米从来不会进入日本国内粮食市场流通。为了维护本国米价,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额关税,而在世贸框架下不得不进口的零关税大米全部用于粮食以外的领域。 日本高米价或将成为常态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2205&sid=11
2.日本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演进及启示二战期间,为维持粮食价格稳定和保证战时粮食供给稳定,日本颁布了《粮食管理法》,规定粮食在价格、流通和贸易方面均受政府直接管制。1952年日本政府部分修订《粮食管理法》,使其直接管制的特征向粮食增产方向倾斜。 修订后的《粮食管理法》对大米实行双重价格制度,即政府以较高的生产者米价(即收购米价)收购,以较低的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9205
3.日本《每日新闻》:世界粮食危机的四种走势新华网消息:日本《每日新闻》6月5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世界粮食危机问题的四种走势”,文章摘要如下。 6月5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后出席新闻发布会。当日,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在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结束。与会各国强调国际社会需采取紧急协调一致的行动,消除高粮https://news.cctv.com/world/20080606/107365.shtml
4.国新办举行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消费价格温和上涨,CPI全年上涨2%。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形成了鲜明对比。国际收支持续改善,全年货物进出口顺差比上年扩大35.4%,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27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http://www.scio.gov.cn/xwfb/gwyxwbgsxwfbh/wqfbh_2284/49421/49478/wz49480/202307/t20230707_726760.html
5.全球粮价会迎来新一轮上行吗?国际粮价或将继续走高。受收获季节产量下行的影响,粮食价格自7月起开始走高。本次欧洲化肥厂停工潮或将再一次推动化肥价格上行,而目前又正值秋季冬小麦播种时期,若化肥使用减少,粮食产量将存在下行压力。此外,印度加征出口关税推动大米价格上行,俄乌冲突影响仍持续不断,预计国际粮价将继续走高。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9222515652763.html
6.高善文:中国经济是否经过了刘易斯拐点?我们所推断和处理的独特证据包括:CPI食品与CPI以及二三产业GDP缩减指数之间的裂口、蔬菜价格中轴的抬升以及乡城蔬菜价格同比增速差、粮食价格与粮食种植物质费用之间的裂口、中药材中成药以及低端服务业价格的上涨、粮食种植机会成本的上升、不同劳动密集度农产品价格涨幅的差异、乡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同比差等。 https://www.douban.com/note/170982049/
7.立方早知道10月金融数据出炉/美国CPI降速至8%以下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称,日本经济正在回暖,但面临非常高的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金融和外汇市场。日本经济仍处于复苏中期,需要通过货币宽松来支持日本经济。 英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1000枚地对空导弹、1.2万套防寒用品 11月10日,英国国防部表示,将很快完成向乌克兰额外交付1000枚地对空导弹的工作。这些装备包括发射器和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44829
8.经验启示范文12篇(全文)一、日本的粮食流通经验 (一) 管制流通阶段 管制流通阶段为1942年至1969年, 出于对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的考虑, 这个时期的法律规定, 粮食生产者生产的大米除供自家食用外, 必须全部卖给国家, 使国家控制了粮食的收购环节, 并通过特定的收购商、销售商控制了粮食的流通渠道, 在粮食流通中, 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x0n3g9d.html
9.粮食自给率低至37%,这个啥都要进口的国家,凭什么粮食安全排名高于你能想象有一个国家,它的“粮食自给率”仅有37%,“谷物自给率”仅有28%,豆类、谷物、水果基本靠进口,肉类、鱼贝、奶制品一半靠进口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竟能在粮食安全方面比中国排名高出28位吗?这个国家,就是我们的邻国——日本! 先为大家科普两个小概念:“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安全指数”。“粮食自http://m.iqiaowai.com/hotspot/44495
10.日本爆发粮食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中国需要担心吗?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国际粮企炒作抬高粮食价格,引发恐慌 这段时间日韩都发生了粮食危机,日本尤甚。日本民众突然发现超市一米难求,而且米价涨到了10公斤300元人民币,有人通过大批发商直接囤米了,货架没米,还开始限购。 现在日本零售商和消费者纷纷呼吁中央政府尽快投放储备米,以缓解供应紧张。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8月30日https://36kr.com/p/2934525220494217
11.日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为了既保证农民收入,促进粮食流通更加市场化,又不违背WTO规则,日本政府提出了稻作安定经营对策制度,用来补偿农民因价格下跌而带来的收入损失。政府和农户共同出资建立稻作安定经营基金(农户按大米基准价的2%出资,政府按6%出资),作为补贴的资金来源。在粮食价格下降时,基金负责对完成政府规定粮食生产任务的农民进行补贴。https://www.hnagri.org.cn/article-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