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从全国三等白麦均价走势图可以看出,上半年小麦价格保持在1593-1608元/吨左右,远高于去年和前年同期。7月份以后小麦价格逐步上涨,在12月底达到年内高点。据中华粮网价格中心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3级普通白小麦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平均价格1606.80元/吨,较上一季度涨0.91%,较去年同期涨3.61%;第二季度3级普通白小麦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平均价格1599.62元/吨,较上一季度下跌0.39%,较去年同期涨4.47%;第三季度3级普通白小麦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平均价格1640.28元/吨,较上一季度涨2.55%,较去年同期涨7.69%;第四季度3级普通白小麦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平均价格1710.52元/吨,较上一季度上涨4.27%,较去年同期涨7.47%。
2.2008年小麦期货市场回顾
3.2008年国际小麦市场简要回顾
2008年伊始,国际小麦市场价格在经过1月份的短暂整理之后,从2月份开始大幅上扬。同时,外围市场的不断走高也牵引小麦市场的向上攀升,CBOT小麦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美麦指数在3月份创出1293.7美分/蒲式耳的历史最高成交价。之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心,从3月下旬开始,CBOT市场小麦价格开始大幅回落,虽然进入6月之后,在原油走高,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因美国种植带暴雨灾害而大涨等外围市场的带动下有所反弹,但在全球新季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的长期压力下,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全球蔓延而引发的大宗商品市场大幅度下跌的影响下,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再度快速回落,且跌幅巨大。12月开始,受外围市场回暖、空头回补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开始反弹。
12月底,CBOT市场小麦指数收盘报625.5美分/蒲式尔,较去年同期下跌221.3美分/蒲式耳。12月底,美湾2号软红冬麦近月交货的FOB报价为207.5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36.1美元/吨。
4.2008年前11个月我国小麦进出口数量
单位:万吨。
注:空白为未列入主要商品量值表,-表示无进/出口,0表示进/出口量不足1个单位。
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2008年11月中国进口小麦836吨,1-11月累计进口小麦1,209吨,同比下降98.54%;11月份中国没有出口小麦,1-11月中国累计出口小麦125,975吨,同比下降93.93%。财政部11月宣布,自12月1日起将小麦目前20%的出口关税税率下调至3%,将小麦面粉及淀粉出口关税税率从25%下调为8%。不过随着国际小麦价格深幅下跌我国小麦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目前的粮食关税调整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为心理层面,体现国家增加粮食出口需求、稳定国内价格的意图,但对出口量很难有实际影响。
二、2008年国内小麦市场分析与展望
1.政策因素依旧主导小麦市场,避免国内粮价大幅波动
下半年在政策的干预下,小麦价格一路走高。而国际小麦价格由于遭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价格一路走跌,国家为稳定小麦市场下调了粮食及其制品出口关税,同时针对,玉米稻谷等农产品走弱行情对国内托市小麦拍卖节奏有序控制,同时上调托市小麦拍卖底价,避免了国内小麦价格大起大落。由于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大幅提高,且2008年小麦托市收购量同比攀升,大量小麦仍然掌控在国家手中,政府对小麦市场依然有绝对的话语权,2009年小麦市场政策市基本面不会改变。另外,根据往年市场经验可以推断在2009年建国60周年的大背景下,避免小麦价格大起大落,确保粮食安全依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
2.2009年最低收购价政策保底,农户惜售心理依旧
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国务院表示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2008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宣布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由于宣传到位,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对2008年第四季度小麦现货价格形成支撑,也使种粮农户更加明确国家政策走向,从而惜售意识更为明显。
3.面粉消费稳定,加工企业采购谨慎
2008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小麦及其制粉出口政策,造成我国小麦及面粉出口大幅减少,国内面粉出口型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造成国内面粉市场竞争激烈。与小麦价格下半年一路走高的局面相比,面粉价格涨幅缓慢,加工企业经营利润大幅缩水,普遍存在开工不足局面。
由于整体宏观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造成大客户集中采购减少,面粉消费出现旺季不旺局面。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面粉等主要粮食品种消费也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呈下降趋势。由于面粉销售整体低迷,加工企业普遍采购心态较为谨慎。预计2009年面粉市场将维持2008年消费水平,如果国内宏观经济不能走出低迷状态将影响大客户面粉集中消费量,从而制约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
4.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新麦生长遭遇旱情
目前,我国北方冬麦区大部小麦处于越冬期,近期的降温天气对其影响不大。不过由于华北、黄淮等地入冬以来降水持续偏少,部分旱地和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极易引发旱冻害。以我国小麦主产大省河南为例,200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10.5毫米,较多年均值(42.6毫米)偏少近八成。由于降水少,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加快,全省除信阳、周口等个别地方旱情不明显外,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据统计,河南省已有1960万亩小麦受旱,其中重旱160万亩,是50年来所遭遇的最严重的旱情。此外,安徽亳州等地也遭遇严重的旱情,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针对严峻的冬前苗情形势,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抗旱保苗工作。
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第五年连续丰收,由于我国冬小麦遭遇旱情,2009年气候条件是否将如往年一样有利于作物生长仍然充满变数,这都给我国小麦生产带来压力。
5.全球小麦生产预期减少,我国进出口政策明朗
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2008年12月份预计,2008/09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将增长7300万吨,达到6.83亿吨,高于6.5亿吨的小麦消费量。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消费超过全球小麦一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小麦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尤其是亚洲地区。美国农业部2008年12月份展望报告也将2008/09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上调了210万吨,为1.473亿吨,基本上与05/06年度持平。因而,2008/09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将从前两年的偏低水平上恢复。
我国从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玉米和玉米面粉出口关税,同时降低小麦、大米和大米面粉等出口关税。小麦出口关税从目前的20%调低到3%,大米出口关税从5%~10%,调低到3%~8%。目前来看调整粮食出口关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不过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种植投资下滑给2009年全球粮食生产带来压力,业内人士纷纷看好09年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受国家放开小麦出口限制影响,国际小麦价格反弹有望拉动国内出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