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受到持续货币供应增长过快,投放量远远超过经济产出需要货币流通量导致国内出现严重通胀压力,中国农产品综合价格指数和工业品价格指数快速上涨,粮食价格原粮、成品量批发与零售价格全面冲击历史新高。央行应对严重通胀压力承担责任,政府应该充分改善营商环境,有效恢复生产,提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1、中国原粮综合价格指数冲击以来历史新高。2月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大豆6种原粮综合价格指数为3304元/吨,环比上涨1.41%,同比上涨34.06%,为历史新高,较本轮周期最低水平上涨40.18%。涨幅基本接近整体40%左右的通胀压力指数。其中,玉米、高粱、大豆大幅上涨到来总体价格的冲击历史新高,带来总体原粮价格指数接近去年货币投放增速。
2020/21年度(5-2)平均价格2979元/吨,同比上涨22.72%;未来的两个月虽然总体价格水平出现回落,但是全年粮食综合价格指数必然冲击历史新高;涨幅会高于当前的涨幅水平。2021年1-2月均价3281元/吨,同比涨33.61%;全年总体价格水平将会保持高位。
扣除人民币价值波动影响,2月价格实际环比上涨2.11%,同比上涨33.33%;2020/21年度上涨18.19%,2021年平均值出现上涨32.79%。
粮食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2020年央行极端的货币政策带来极端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前两个月货币投放继续保持高位带来粮食、农产品、矿产品、沿海船运等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面上涨。
2019年5月份以来粮食粮食总体价格以上涨为主,持续上涨对2020/21年度生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支持国内粮食产量提升,经历两年的价格回升预计生产回升,会对后期实际价格产生严重压制,尤其2021年春耕开始以后玉米、高粱会有明显增长,东部春小麦会进一步减少,向玉米种植转移,水稻也有部分转向玉米、高粱的生产,达到虽然价格达到较高的水平。豆粮比再度下滑,大豆种植面积难以出现大幅增长,实现大豆单产水平的大幅增长,从而提升单位面积的收益水平是实现大豆种植出现回升的关键性的因素。
2小麦玉米稻谷三种主要谷物综合价格创下历史新高。2月三种主要谷物平均价格2818元/吨,环比上涨0.63%,同比23.87%,较本轮周期最低水平上涨25.79%,较前一轮最高水平涨3.79%。玉米价格过快上涨带动三种主粮总体价格上涨较快上涨。
2020/21作物年度5-2月均价为2567元/吨,同比上涨14.03%;2021年1-2均价2809元/吨,同比上涨24.13%。
扣除货币因素影响实际月度环比上涨1.33%,同比上涨23.14%;2020/21年度(5-12月)上涨12.48%;2021年1-2月平均上涨23.32%。
主粮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全部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不利于主粮生产的稳定,国家政策刻意压低主粮价格导致主粮实际相对收益的大幅下降,更多的主粮生产会转向高收益的杂粮生产,影响主体的粮食产出。更重要主粮价格相对偏低会对主粮生产地区的农民收入及社会总需求产生的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国家要么大度提高主粮的价格涨幅达到全社总体的价格涨幅水平,要么增加主粮产区老年农民养老金提升地区的社会需求能力提升地区增长速度,为更加有效流转奠定基础。
2014年9月份以来主要谷物原粮价格的持续下降严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带来社会总需求增长放缓及总体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增加农村劳动就业转移和老年农民转移支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但是提高农民老年养老金一直被各级政府的压制,这是各级政府管理缺乏整体和大局关键的表现,是一种封建遗毒的滋生和繁衍的结果,更是中国经济出现下滑的根本原因,正在贻误中国发展的大好机遇,大幅提供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水平是推动社会总需求快速增长,农业生产力大发的基层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
主要谷物原粮价格水平持续下滑,但是农民种粮收入的大幅下降,影响的农民的积极性。导致生产和产出的下滑。
具体分品种来看
3、小麦价格:实际的减产带价格上涨
2月全国小麦月度均价为2565元/吨,环比上涨0.12%,同比上涨6.31%,较本轮周期的低水平上涨11.0.6%,较历史最高水平上涨0.69%,再创历史新高;2020/21年度(5-2月)平均价格水平为2457元/吨,同比上涨4.35%;2021年1-2月均价为2564元/吨,同比上涨6.38%。
扣除人民币价值变动实际价格月度环比上涨0.82%,同比上涨5.58%;2020/21年度的5-2月同比上涨2.54%,结束连续两个年度的价格下行,显示新年度实际产量下滑,生产低于当年消费;2021年度1-2月同比上涨5.57%。
实际价格涨幅为粮食作物价格涨幅最小的品种,远远低于总体物价商品上涨的幅度,农民利润将会再度受到影响,带来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不利于黄淮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河南、皖北、鲁西、冀中南地区的农业区经济发展速度再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河南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全国增长最慢的主要省区。
面对此情,中央财政提高这些地区农村养老金水平发放水平是实现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期全国保持一致的关键因素。
小麦年度价格食品简短的13/14年对之前的价格水平,小麦价水平持续低位,必须的给你的农民足够的养老金,稳定农村地区的消费增长,更重要的便利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推动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4稻谷价格:
2月稻谷均价为2888元/吨,环比上涨0.65%,同比上涨15.35%,较本轮周期低位水平上涨16.73%,为2015年6月份以来最高水平,接近2891元/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为主粮唯一没价格有突破历史最高水平的产品。
2020/21年的(7-2月)均价为2772元/吨,同比上涨11.45%,为近5年的历史高位。2021年1-2月稻谷平均价为2879元/吨,同比上涨15.16%,为近年高位。
扣除货币价值变动因素的影响,2月环比下降0.97%,同比上涨13.68%;作物年度2020/21年实际同比上涨10.10%,结束连续5年的实际价格下行;2021年1-2月上涨14.45%。
稻谷价格持续5年下滑,2020/21年度的价格出现回升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分品种来看,2月粳稻、中晚籼稻、早籼稻分别为2963元/吨、2973元/吨和2730元/吨,较上月分别上涨-1.02%、2.35%和0.67%,同比分别上涨13.40%、18.01%和14.63%。
2019年年以来,受到南方不利天气的影响,南方籼稻产量出现下滑,带来南方籼稻谷价格降幅明显缩小。南方中晚籼稻首次超过粳稻价格,显示近年来南方水稻生产力水平的严重下滑,江南丘陵地区缺少规模效应,必须研究适合江南丘陵地区小规模经营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农机设备,真正改善中国南方地区水稻种子品质,大幅度提高单产和品质才能重现湖广熟、天下足的。
5、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要求我们真正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要素的投入。
2月玉米月度均价2903元/吨,环比上涨0.92%,同比上涨50.90%,较本轮周期的最低点上涨86.23%,较前一轮周期最高点上涨9.31%。货币超发和玉米燃料乙醇新增产能投产是推动价格上涨的直接动力,央行过度货币超发才是根本原因。
考虑年度玉米供应大幅增长,养殖消费恢复缓慢及整体经济大幅下滑,居民实际收入和消费能力的下降,当前玉米价格确实更多通货膨胀压力带动,而实际需求带动并不前。伴随央行政策回归正常,中粮2000万吨进口玉米到货,国内玉米价格基本到强弩之末。
2020/2021年度(8-2)价格为2578元/吨,同比上涨34.94%,年度价格冲击历史新高,验证的2018年秋季本人的预测;2021年1-2月均价为2890元/吨,同比上涨52.14%。本年度上涨幅度的最大,极端严重通胀压力是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动力。
扣除货币价值因素影响,2月全国玉米总体均价实际月度环比上涨1.62%,同比50.18%;2020/21作物年度上涨34.02%;2021年度1-2月累计上涨51.34%。
作物年度和自然年度的价格持续上涨利于2021年度玉米生产;伴随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玉米种植收益出现明显改善,2021年度玉米生产将明显拉回升,如果政府不启动临时储备政策,秋季玉米价格可以能出现回落。
分地区来看,产区月度价格为2889元/吨,均销区均价为2909,进口成本美国玉米均价2040元/吨,进口法国玉米均价为2212元/吨,环比别上涨2.85%、3.31%、-0.78%和1.07%;同比分别上涨58.27%、44.15%、29.16%和33.25%。国内玉米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国际进口产品价格涨幅,中国是世界价格上涨策源地,中国农业生产出现明显的相对落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东北地区大型深加工企业集团过量资金是推动价格上涨的核心,尤其一些央企、国企的财大气粗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核心力量,实质央行“水漫金山”式货币政策的结果,中国央行继续坚持货币的极端扩张将会让世界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断下行,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影响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不利于负责人大国地位的实现。
从生产力发展的较多来看,中国玉米单产水平发展持续持续陷入停滞,玉米生产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结果,只有运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种粮收入出现大幅提升,才有更多经济增长的要素,提别是人力资源要素投入、资本要素投入农业才能实现的农业发展同总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我们经济及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6、大麦价格:新作物年度价格出升,进口大麦上涨相对明显,为各类粮食涨幅最小产品。
大麦价格在玉米高粱的价格大幅上涨的拉动下出现补偿性的上涨。
2月国产大麦价格2219元/吨,环比下降0.42%,出现高位回落、同比上涨15.04%,较本轮周期的最低水平上涨49.96%,接近前一轮周期的最高水平。2月高粱价格大幅下滑,啤酒生产持续下行带来大麦价格的环比下滑。进口大麦沿海港口均价2380元/吨,环比上涨1.09%,同比上涨25.35%。大麦价格在玉米价格过度上涨,饲料需求增加的影响价格出现上涨。
2020/21年度(5-2月)价格1999元/吨,同比下降0.50%;进口大麦均价2127元/吨,同比上涨7.90%。2021年1-2月均价2223元/吨,同比上涨15.28%;进口大麦港口均价2367元/吨,同比上涨24.82%。
扣除货币影响,12月大麦价格环比上涨0.28%,同比上涨14.32%;进口大麦实际价格环比上涨1.79%,同比上涨24.62%。2020/21年度(5-12月)国产大麦实际价格下降1.71%,进口大麦上涨6.66%。2021年国产实际下降5.24%;进口大麦同比上涨24.01%,实际价格下降在于市场需求下滑。
在饲料原料及总体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大麦价格下滑显示实际消费的下滑,玉米价格涨势必然受到遏制,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存在风险。当前玉米加工民营企业不应跟随央企国企涨价,一旦风险爆出民营企业是没有国家支持,那才是真正的危险处境,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自我风险的控制,实现平稳增长,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强大,社会持续发展。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大麦需求的回升,带来的大麦价格上涨。
最近两个年度国内大麦价格下滑本质是需求大幅下滑和中国经济实际下行,对内不折腾,让利于民实际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能够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国企央企只有坚持只做民营企业做不了的事情,这个社会才能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7高粱价格:进口高粱均价冲击历史新高,带动国内价格再度反弹,但是势头较弱,预计后期将会继续回落。高粱产业实质被居于垄断地位高端白酒产业集团追逐通胀利润,在通货膨胀压力背景下恶意炒作的结果,实质政府错误所致。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迫在眉睫,大量大中城市职能调整驱离城市工商业的是极其错误的做法,背离了基本经济规律。
2月国产高粱月度价格3679元/吨,环比上涨0.74%,同比上涨57.88%,较本轮周期的最低点上涨90.99%,较11月份历史最高点下降7.50%,上市之初囤粮每吨跌去300元,对新粮上市后的囤粮者产生的致命的打击,再次提醒各位粮食经营者必须认真倾听第三方的市场分析判断,防范涨价思维充斥头脑带来的投机型决策导致风险暴露。国产高粱需求方的高度垄断,“高端白酒、酿酒高粱、黄金”成为本轮周期世界通货膨胀率的有效指标。
2020/21年8-2月国产均价为3445元/吨,同比上涨54.63%,涨幅超过年对通胀压力指数水平,国内生产出现增长,价格回落成为必然。进口高粱2851元/吨,同比上涨25.22%。2021年1-月国产高粱年均价为3666元/吨,同比上涨67.37%;进口高粱3076元/吨,同比上涨35.99%。涨幅同通胀压力指数相持平。
扣除货币价值因素的影响,国产高粱月度环比上涨1.44%,同比上涨57.15%;进口高粱月度环比上涨1.74%,同比上涨36.50%。2020/21年度(8-2月)国产高粱实际上涨53.31%,进口高粱实际上涨24.25%。2021年度国产高粱实际价格上涨56.55%;进口高粱实际上涨35.18%。
高粱价格实际出现大幅上涨一方面通货膨胀的极端严重,另一方面进口大幅减少导致供应小于国内需求,伴随进口高粱大量到货,及央行适度货币政策的调整,国内价格大幅下降成为必然。
8大豆方面,新豆上市,价出现回落,近期在玉米拉动下再创反弹,同比上涨依然明显。
2月国产大豆价格为5567元/吨,较上月上涨3.92,同比上涨51.03%;较本轮周期的最低水平上涨58.15%;较上轮周期最高水平上涨2.36%。2月月度价格玉米、大豆、小麦价格均有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创造新历史高位水平,高粱涨幅更是明显,中国粮食价格全面上涨。其中超过国内通胀压力水平,当前价格均到达的极大值水平,理性市场主体应该及时离场,防范套牢及风险爆发。
2020/21年度9-2月国产大豆平均价格为5134元/吨,同比上涨41.31%。2021年1-2月价格5462元/吨,同比上涨4895%。当前的作物年度和自然年度价格均为历史新高,会对新的年度的农业生产产生的一定支持作用。
扣除货币价值,2月月度环比上涨4.62%,同比上涨50.31%,环比持续四个月明显上涨,到下游的需求产生严重压力;2020/21年度上涨40.73%;2021年1-2月实际同比上涨48.13%。如此疯狂的价格上涨是历史史无前例的上涨。
国产大豆最近两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价格和生产回升,增长幅度大于食物消费增速,但是依然价格大幅上涨,有生产供应问题,更有通胀的推动。
更为严重我国种业市场管理混乱,常规种子研发无法获取正常的经营利润,种子企业不愿从事大豆种子优质品种培育,导致大豆种业的严重投入不足。中国当前封建时代的农业与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正在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利益伟大社会主义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
豆粮比:2月豆粮价格比为1.92,环比上涨2.97%,同比上涨0.08%,当前豆粮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20/21作物年度豆粮比为1.97,同比上涨3.39%。2021年1-2月豆粮比1.89,较上年下降2.11%。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大豆价格上涨幅度,豆粮比下滑,会抑制剂农民在大豆-玉米选择,尤其黄淮海地区没有大豆补贴地区的农户不可能选择大豆种植,即便东北地区存在补贴的地区大豆也难以出现较大恢复。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大豆单产水平是提高大豆生产的关键。
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2月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为3786元/吨,环比上1.85%,同比上涨15.83%,为2014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月度价格环比持续8个月明显上涨,较去年6月上涨24.86%;较2016年11月本轮周期最低水平上涨29.84%,较2019年9月历史最高水平低低25.53%。进口大豆价格的相对稳定对国内饲料价格及总体食物价格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2020/21作物年度(9-2月)均价3574元/吨,同比上涨6.58%。2021年1-2月均价3752元/吨,同比上涨15.02%,明显低于企业各类饲料原料及植物油价格上涨幅度。
扣除货币价值,2月月度环比上涨1.85%,同比上涨15.83%,;2020/21年度上涨40.73%;2021年1-2月实际同比上涨48.13%。
近期国产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进口大豆价格也跟随出现上涨,内外价格差创下历史新高,连续10个月价差超过1000元/吨,月价差价差在1303-2022元/吨,为进口大豆价格的39.1%-64.6%,内外价差处于高非正常的水平。进口大豆价格受到的国际产量增长和巴西货币贬值的影响,进口低价利于国内物价控制,但是对于国内大豆及其他蛋白饲料、油料的生产产生的明显的抑制作用。
进口成本成本2月进口成本4168元/吨,较上期下降1.37%,同比上涨34.17%;环比连续8个月上涨后开始出现回路,伴随南美新粮上市,大豆进口成本会进一步回落。中国生猪生产恢复对蛋白饲料需求增长,支持到进口价格上涨。进口成本远远高于国内港口销售价格,实质再远进口企业在价格较低时进行订货使得实际进口成本较低。
9生猪价格:年末再度反弹,大型垄断资本神操作再次推动生猪价格上涨,2月再度大幅下降。
2月生猪价格为30.94元/公斤,环比下降14.13%,结束了12月和1月资本操控的价格上涨,同比下降16.77%,资本为更好对养殖企业中上市企业进行有效市值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年末格上涨,同时大量套现离场,这是节前养殖股市大幅下降关键因素。2021年1-2月,生猪平均价格为33.49元/公斤,同比下降7.94%。生猪价格回落对当前的CPI产生的重要的下压作用,带来的2月CPI的低位,中国CPI成为名副其实的猪指数。扣除价格影响,本月实际环比环比下降13.44%,同比下降17.49%。年度实际下降8.55%。
2019年5月份以来的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是2017年开始错误执行良好政策的结果,导致2019年猪肉产量降到2004年水平,2020年中国猪肉产量进一步降到的2000年以前的水平。中国生猪养殖业下降20年,这是中国当前的经济下行的“一片秋叶”。
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专家及政府当局必须深刻反省我们政策,记住“对内不折腾,对外有谋略”;国内方面,在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的国内人力、土地和资本要素,特别14亿人的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人力资源元的要素市场充分发展的适合中国经济现状的实用科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升国防力量,保护好自己的发展果实;对外有谋略,对外不称王,不当头,沉稳向前进,但是也不屈任何敌方压力,在低调中恢复中国国际影响力,人民的生活才能真正得到改善,民族才能真正复兴。
作为对比,美国生猪市场的月度平均价格为9.96元/公斤,环比比上涨0.80%,同比7.23%;2021年美国瘦肉猪均价为9.93元/公斤,同比上涨0.91%;中美生猪价格比为3.37。
中国两国生猪价格巨大产业显示中美两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及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的巨大差距,改变当前国内农业和农村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的部分是缩小中美差距的关键。
猪粮比来看,2月国内猪粮比为10.35,环比下降18.54%,同比下降43.76%;2021年1-2月度平均值11.53,同比下降36.30%;月度猪粮比2019年8月份以来持续处于10以上,较高的猪粮比带来生猪生产的恢复,使得猪粮比大幅下降,预计到2021年春季生猪生产恢复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难以达到回归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国内需求能力回升不足,甚至需求能力因为财富和收入分配的更加不均导致的消费继续下会加剧生猪价格和猪粮比的下滑。
10马铃薯价格2月批发均价为2620元/吨,环比上涨1.00%,同比下降24.17%;2020/21作物年度(5-2月)平均价为2649元/吨,同比下降3.29%;2021年1-2月均价格为2607元/吨,同比下降18.21%。扣除货因素,实际月度环比上涨1.70%,同比下降24.89%;2020/21年度同比下降4.15%;2021年度1-2月同比下降18.48%。
马铃薯批发价格各类粮食作物为唯一出现大幅下降的商品,显示马铃薯有生产恢复和生鲜商品的属性制约产业发展,显示当前薯类主产区的配套农业设施的严重不足。新作物年度和自然年度实际同步大幅下降,显示2020年马铃薯实际生产的回升,价格大幅下滑带来农民收入的下滑。
当前价格所有粮食作物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土豆价格大幅下滑会对新的2021年生产产生抑制,尤其对西北、西南生态环境条件较为差劲地区的农民收入产生的较大负面影响,让这些地区的农民更加贫困,影响当地脱贫目标的实现。
大力发展的马铃薯加工对于稳定行情,稳定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但是鲜薯批发价格接近谷物类粮食价格水平制约的淀粉及全粉的加工业的发展,作为薯条加工下游需求有限。进一步大幅提升鲜薯单产水平,大幅提高水平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薯类产品单位产量的成本水平,使得薯类/玉米单位产量成本比到1:4-1:5水平,薯类淀粉和全粉的加工才具有竞争力,薯类范围主粮化才能得以实现,中国粮食安全才能更好实现,主要马铃薯产业的专家、行业服务机构作出更多的工作。
马铃薯零售价格2月均价5845元/吨,环比上涨6.70%,同比下降0.76%,环比持续4个月上涨,三个大幅上涨,国内极端严重通胀压力带来马铃薯零售价格小幅下滑,批发价格大幅下降,批发零售价格再创再创历史新高,为预料之中事情;2021年1-2月均价5662元/吨,同比上涨0.49%,为历史新高。马铃薯零售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是央行制造的极端通胀压力的持续传导的结果。
批发零售价格差及价差率的持续提升,显示商品流通成本的持续提升。流通成本的提升需要我们加强社会管理,从而充分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11农产品综合价格指数综合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2月,全国农产品综合价格为为261(2000年基础为100),环比上涨0.63%,同比上涨1.17%,再创历史新高,较本轮经济周期的最低水平上涨46.39%;2020/21年度均值为233,同比上涨3.85%;较本轮周期的最低水平上涨21.18%
预计全年度价格创历史新高,但是涨幅远远低于全社通胀压力指数,对农业和农村产生严重打压,导致中国农民更新贫困,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2021年1-2月的平均值为260.5,同比上涨3.89%。
扣除货币因素的影响,实际环比上涨1.32%,同比上涨0.44%。作物年度上涨3.15%;自然年度实际上涨2.35%,经历的连续上年实际上涨,农产品综合价格经历三年存在明显生产会对生产产生支持,但是农民实际收入将是下降的,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12工业品价格指数冲击历史高位,同比上涨明显,较历史低位反弹明显。
2月工业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22.1,环比下降0.93%,持续8个月的环比上涨出现回落,累计上涨24.68个百分点,1月达到历史新高水平,1月较本轮经济周期的最低水平上涨71.21%。
2020/21农作物年度期间,工业品累计价格指数为108,同比下降0.69%;当前的价水平较本轮经济周期的最低水平上涨39.51%;2021年1-2月累计平均值为123,同比上涨13.17%,较本轮周期的最低水平上涨49.86%。
扣除货币价值的影响因素实际环比下价格0.23%,同比上涨13.84%。作物年度期间的涨幅为-2.2%,连续两年下滑,制造业总体出现更为明显的萎缩。自然年实际同比上涨12.38%,制造业出现的反弹。
近期的工业品价格上涨一方面受到通胀压力的推动,同时国内制造业和农业的严重下滑,更是导致价格上涨的核心力量,重新恢复制造业和农业生产成为未来的2-3年的重要工作,同时我们必须尽快恢复已经严重破坏的商品流通产业的链条,保障经济与社会的顺差发展。
面对严重的通胀压力,农业和工业价格水平涨幅远远低于通胀压力指数,农业、制造业劳动者收入大幅下降,必然导致农业和工业劳动者更加贫困。金融业、社会服务业(政府和各类服务)在通胀压力释放过程中获得较大社会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