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和粮食越来越不值钱了,根本原因在这
我家是农民,父母有八亩薄田。重要种植葱姜蒜还有香菜白菜等作物。
我们乡镇是蔬菜之乡,广泛种植各类露天蔬菜。
然后,今年。有个词成了田间地头的常用词:"放坡"。
放坡啥意思呢,放坡就是东西放到地里不要了的的意思,就是农作物不采收了,全部扔了。
白菜放坡
今年我们附近放坡的农作物有白菜、萝卜、大葱等,还有其他蔬菜陆续以几毛的价格卖掉了。一亩地也就收个几百块。
据了解,全国性的农作物都价格不好。水果价格也不好,粮食价格也不好,仿佛一夜间所有农产品价格都不好了。甚至于猪肉价格也不好,牛羊肉价格也走低。
为什么呢?
有人说经济不好,大家都失业了,没钱消费了。没钱消费别的也得吃饭不是?馒头一顿饭两个,一颗白菜也得吃不是?
然后我想起了初中政治课里的两个"供需",可能你一看到供需就觉得无聊啦。然而恰恰还是这两个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农产品价格。
一、需求端:
需求决定价格,这个没毛病。那么来看看未来的农产品需求趋势。
先说结论:未来中国的农产品需求一定是萎缩的。
1、老龄化带来的需求萎缩:中国现在每年退休接近三千万人,也就是最少有三千万步入老龄化,老人年纪大了,一天只吃一个馒头,半份菜,粮食需求只是青壮年的一半不到。老龄化带来的就是各种需求的萎缩。
2、新生人口的减少造成了需求萎缩:现在每年新生人口都在减少,相应的未来需求也是减少的,每个人一生能吃的能喝的总量是定量的,人口少一个,未来的需求就少一份。
以上两个口径的需求就是粮食的最终需求,无论是做成蛋糕还是饭店的高端食材,最后都是人口在消费。即便是粮食喂了牛羊生产牛羊肉,也是人在消费。而从以上两点来看,人的消费是萎缩的。
二、供应端:
决定供应端的因素大体有四个:耕地面积、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和农产品进口。
1、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大家都知道有个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总量是有保障的,而且近两年有退林还耕、开发新耕地的运动。耕地面积是增加的。
2、农业技术:以小麦为例,建国初期亩产只有二三百斤,现在大约在八九百斤左右。得益于种子技术和耕种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农产品的亩产数量都翻了几番,这些都是有数据支撑的。换句话说,现在的十八亿亩耕地,相当于以前的三十六亿亩甚至更多。
3、农业产业:近几年大量农田在搞流转,集中规模化种植,大幅降低了耕种成本,让农产品的成本走低。
4、农产品进口:近年来,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加,从基本粮食到牛羊肉,甚至水果都在增加。供应总量增加。
进口增加
从以上供需两端来看,需求以后会逐年萎缩、供应基本处于增加的趋势,供需倒挂,未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基本不会大幅增加。
今年只是个开始。
那么未来农业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农业的机会都在日韩!高端农业和有机农业才是未来。具体以后再聊。